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今日主播 | 姝璇
看到一个帖子:
你是从哪个瞬间开始对婚姻失望的?
评论区的答案句句扎心:
“没人出轨,没人违背原则,因为小事,十几年的生活把爱生生耗干了。”
“大概是恶语相向的那一刻吧。”
“也没啥压力,就是两个人喜欢的不一致,有时候感觉没意思,纠结要不要离婚。”
……
曾经,我们渴望进入一段感情,希望另一半能填补内心的缺失,获得爱与幸福。
但走进婚姻多年后,感情陷入瓶颈,我们不禁开始怀疑:
是不是当初看走眼了?如果换一个选择,是不是就会不一样?
其实,不是我们不够努力,一切都源于:我们误解了亲密关系。
识破这5大谎言,我们才能更好去爱与被爱。
“好人,一定是好的爱人”
生活中,我们常被有责任心、善良的人所吸引,认为他们能够无条件地在感情中付出,却往往忽略了亲密关系的“特殊性”。
电视剧《人世间》中的周秉昆是个典型的“好人”。
他心地善良、责任感强;
作为儿子和弟弟,他是家中唯一尽孝的人。
然而,作为丈夫,周秉昆却算不上“好”。
当家中出现变故时,周秉昆主动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担;
但真正照顾母亲的工作,却落在了妻子郑娟头上,异常艰辛。
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信任和沟通,周秉昆却常常私自做决定:
当春燕的妈妈找他帮忙,希望郑娟和周秉昆借出郑娟之前住的房子时,周秉昆没有与妻子商量就直接答应了,让妻子感到万分委屈。
为什么不能用一个人对外人的态度,来判断ta在亲密关系里的表现?
普通的人际关系里,我们的边界感是清晰的,了解关系中的交换和成本,自我约束程度高;
而在亲密关系内,我们的人际边界意识会降低,卸下所有的防御,暴露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亲密关系中,“好人”的品质并不足以构建深厚的情感连接。
它是爱情里的基本条件,却不是加分项。
如果我们将“好人”当作完美爱人的标准,可能会忽略了自己真正的情感需求。
他人看到的伴侣的好,也许是你的“枷锁”。
爱不仅仅是善良品质的堆积,更多的是在彼此的情感需求中找到共鸣。
只有当两个人能够在深刻的情感交流中相互理解和支持,婚姻才会真正得以维系和成长。
“受过伤的人,更懂得珍惜”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想法:
受过伤的人一定会更懂得珍惜眼前人。
毕竟,他们经历过痛苦,应该更明白幸福的来之不易吧。
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想起电视剧《斛珠夫人》中的一对怨侣。
帝旭的爱人紫簪在战争中死去,这让他性情大变,成为一个脾气古怪、霸道咄咄逼人的疯狂帝王。
当他遇见和紫簪长得一模一样的缇兰时,他想接近对方,又觉得对不起曾经的爱人。
为了缓解内心的伤痛,帝旭故意找茬攻击缇兰,口出恶言,甚至多次想要掐死她。
缇兰喜欢帝旭,但同样掺杂着恐惧。
两个人明明对彼此有情,却很难放下芥蒂和拧巴,好好在一起,最终变成遗憾。
所以你看,伤痛并不总能让人成长。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创伤可能会让人进入一种“情感冻结”的状态。
当过去的痛苦未能被正确面对和消化时,它会像一种隐形的障碍,阻碍个体在新的关系中投入情感与信任。
帝旭对缇兰的攻击性行为,正是在试图保持距离,防止自己再次被伤害。
即使他内心有情感的渴望,但由于内心的伤痛未能得到疗愈,他无法以健康的方式去接纳和表达爱。
因此,经历过伤痛,不等于会好好去爱。
真正能够转化创伤为成长的,是情感上的自我疗愈和理性的情感处理,而非单纯依赖“失去后的觉醒”。
学会疗愈自己,调适和放下旧的关系,我们才能在一段新的关系里享受滋养。
“好的感情,要避免吵架”
相信很多人都抱有这种理想:
“好的感情,应该是和谐的、无冲突的。”
但在实际的亲密关系中,这样的想法往往是不切实际的。
朋友小李和阿杰婚后关系一直不错。
小李常说:“我们几乎没大吵过,感情特别好。”
我曾以为他们的关系是理想的,但慢慢发现,他们很喜欢“回避冲突”。
有一次,小李和我提到一次小矛盾。
那天晚上,她在做饭时摔破了碗,阿杰看了一眼,说了句:“你怎么那么不小心。”
小李当时心里很不舒服,觉得丈夫不但没有关心自己,还莫名其妙指责自己,很是委屈。
但她不想吵架,所以没有表达,选择了沉默,用压抑暂时回避了问题。
很多人把“避免冲突”当作感情顺利的保证,然而,没有冲突的关系可能看似平稳,但很可能是双方都在无意识地压抑自己的需求,表面和谐,内心却逐渐疏远。
事实上,冲突并不代表关系破裂,而是两人学习在差异面前如何沟通和理解的契机。
若双方能够清晰表达感受,认真倾听对方,并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冲突反而能加深理解和情感连接。
真正的亲密关系,是经历冲突后依然能保持支持与信任。
因此,不妨重视每一次“吵架”,勇敢表达自己、倾听对方,才是建立健康关系的关键。
“遇见完美伴侣,才有好的爱情”
你渴望遇见“完美伴侣”吗?体贴、聪明、无所不能……在他们身上,总能找到我们理想化的特质。
很多人都渴望与这样的人共度一生,追求人与人灵魂上的契合,却常常失望。
曾看到一个新闻,单身女孩小美(化名)在玩网络游戏时邂逅了郑某。
他事业有成、多金、温柔,不管小美有什么样的情绪,他都能稳稳接住。
这样的体贴很快让小美为之倾倒。两人迅速奔现,发展成恋人关系。
不久后,郑某表示自己投资外贸公司失败,只能卖掉金项链和豪车来渡过难关。
小美两次想要转账援助,但都被郑某拒绝,声称不想连累她。
这样的担当,让小美对他的同情和信任更深了。
慢慢地,小美陷入这段甜蜜关系不能自拔。
为帮助男友走出人生低谷,不停地援助对方资金。
最终,一年多的时间里,郑某从小美和小美的好友处共计骗取200多万元。
揭开完美伴侣的神秘面纱,原来是骗子精心打造的人设。
张德芬老师曾评价,“灵魂伴侣”很“危险”。
“没有人是为你而造、等着你、完善你、让你永远快乐的。
这是个童话。
有可能即使找到在身体、思想上和你相配的人,你也要在自身上努力,你也要改变,因为还有功课等着你学习。”
所谓的“完美”,往往只是一个外在的表象,而关系中的真正契合,是两个人情感需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相互匹配。
每段关系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不完美之处,关键不在于伴侣是否完美,而在于我们能否彼此包容和接纳,能否在对方的不足中找到共同的成长空间。
所以,寻找“完美伴侣”并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相反,珍惜一个愿意一起努力、共同成长的伴侣,才是实现幸福关系的真正关键。
“害怕孤独,找个人结婚就好了”
一个人感到孤独,结婚后就会好吗?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她本是一个生活优越的全职太太,与丈夫陈俊生结婚多年,生了一个儿子。
她的生活看似完美无缺,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逛街购物,或是围着老公儿子转。
可是,她真的幸福吗?
“我每天都在忙孩子、忙家务,但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
罗子君曾这样对闺蜜唐晶倾诉。
她对丈夫的工作和压力缺乏了解,也没有自己的社交圈,这种表面的幸福背后,隐藏着深深的空虚和孤独。
随后,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
陈俊生出轨下属凌玲,这让罗子君彻底崩溃。
她无法相信,自己一直依赖的婚姻竟然如此脆弱。
几经波折和纠缠,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婚,并在不断努力下逐渐找回了自己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婚姻中,我们都渴望被看见、理解和爱护。
然而,一旦我们太害怕孤独,我们就会试图拒绝体验孤独,失去独立的机会。
在这种恐惧驱使下,我们会不自觉地控制对方,要求对方满足自己的需求,直到对方无法承受,关系破裂。
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需要认识到一个残酷真相:
婚姻中的陪伴无法替代个体对自我实现和内心世界的充实。
如果一个人在婚姻中没有独立的生活目标或情感寄托,孤独感往往会在关系中加剧,特别是在面临情感冲突或危机时。
因此,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独立与自我价值的建立,而非依赖婚姻来填补空虚。
只有把它当成一种修行,双方在各自成长的过程中互相成就,孤独才能成为一种动力,而不是压力。
写在最后
亲爱的,这些关于亲密关系“谎言”或许曾经影响过我们对爱情的理解;
让我们以为只要遵循某些表面上的规则,婚姻就会顺利。
可当我们深入思考与观察后会发现,真正能够维持幸福关系的,往往是对这些偏见的觉察与打破。
无论是冲突、伤痛,还是对完美的追求,都会成为我们成长和改变的契机。
每段感情中都会有挑战和不完美,但正是这些不完美,塑造了我们真实的连接。
只有在这条真实而充满挑战的道路上,我们才能最终走得更远,活得更自由。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课程
编辑丨李小豆
总 编 | 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