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并不是简单的变老丨从心理健康角度谈谈更年期综合症

文摘   2024-05-15 16:14   上海  

母亲,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自己的孩子。
刚刚过去的母亲节,你为母亲准备了什么礼物呢?
或许,她们需要的并不是贵重的礼物,而是在她们琐碎日常生活中多一些的理解和支持。
而每个妈妈,都会经历一个不同以往的阶段——更年期。更年期通常发生在40至55岁之间。在这个时期,由于性激素含量减少可出现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包括月经紊乱、潮热、出汗、心悸、失眠、情绪低落、激动易怒等,即更年期综合征。

其中,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生,不仅影响婚姻质量,亦可影响家庭的幸福和睦,甚至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更年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01

哪些女性更容易患更年期综合征呢?

1.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多思多虑、情绪不稳、对自我评价较低、对衰老和更年期持消极态度者,患更年期综合征的几率较一般女性高。

2.有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史及家族史、既往曾有产后和/或经前抑郁等生殖相关情绪障碍、子宫切除、过早绝经等为更年期综合征的高危因素。
3.患有慢性疾病,睡眠障碍,出现潮热、出汗、烦躁等血管舒缩症状,以及受教育程度低、社会支持低、经历负性生活事件等均会导致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

02

如何顺利度过更年期?

针对以上高危因素,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顺利度过更年期呢?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要定时定量,饮食结构要多样化,粗细搭配,以低脂肪、低糖、低热量饮食为主,同时避免辛辣、油炸、刺激性食物,少食动物脂肪、胆固醇,适当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D、钙以及镁、锌等微量元素;戒烟、限酒,保证每日饮水量达到1500~2000ml。定期体检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2.坚持适度的运动锻炼
更年期女性可根据身体情况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尤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佳,如快走、慢跑、骑车、打球、瑜伽、游泳、跳舞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建议使运动心率达到170减去年龄数,相当于每日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量。
尽可能安排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有助于减轻压力、改善情绪和睡眠,同时能帮助控制体重、缓解更年期躯体化症状。

3.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良好的睡眠有利于消除疲劳、保护大脑、增强免疫力、维护身心健康
应建立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如在固定的时间点用餐、工作、睡眠,建议保证每天7~8小时的夜间睡眠及20~30分钟的午睡时间;
营造最佳的睡眠环境,卧室内光线宜暗,周围环境相对安静,温度适中稍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日间减少浓茶、咖啡、烟酒等兴奋性物质的摄人;
就寝前2小时避免在床上看手机、打电话、工作、思考或使用电脑等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刊和影视节目。
必要时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用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帮助入睡。

想要睡得健康,睡眠卫生了解一下!


4.寻求家庭及社会支持
建议家人共同参与更年期女性心理保 健,营造和谐、和睦的家庭氛围,给予更年期女性更多的陪伴和倾诉,让其感受到温暖,从而能较好地调控自身的心理,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的发生率;
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尝试学习一项技能或者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参加社区或者单位组织的活动,将注意力转移至积极的事物上,避免过度关注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的变化;
参加更年期女性健康沙龙、团体辅导课等健康宣教活动,了解更年期女性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更年期常见的心身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异常心理问题的自我识别等知识,学习认知调整、情绪管理、自我心理调适、减压放松等心理保健方法,以达到缓解压力、预防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的目的。

5.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随时关注更年期女性的情绪变化与睡眠状态,一旦发现较为严重的不良情绪,并影响到正常的社会功能时,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帮助,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或者中医中药治疗等方法,预防严重心理疾病的发生。




总之,更年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社会支持来保持愉快的心情。每个女性都值得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更年期,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顺利度过这个特殊的阶段!





【参考文献】

[1]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女保健专科能力建设专业委员会.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8):1083-1089.

[2]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北京妇产学会社区与基层分会. 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专家共识(基层版)[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1):1317-1324.

[3]金群,张守亚,杜志梅.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相关影响多因素 Logistic分析及心理健康指导干预机制[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7):1666-1669.


END


图片来源丨网络

编辑丨丁菲

审核丨苑成梅


本文作者

            李玉华

副主任护师
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
护理部主任
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心理卫生专委会委员


关注公众号一站式解决你的睡眠困扰


苑来如此心理bar
解密心理现象,传播心理自助技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