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微量剧透,不影响电影观看,可放心食用)
“我相信,你发生的创伤都不是你的错,但复原是自己的责任。”
—— 彼特 · 沃克
哀悼是一种个人或集体面对失去亲人、朋友或任何重要事物时的情感反应和心理处理过程。它通常包括悲伤、思念、痛苦和失落感。哀悼的过程可能因人而异,包括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这五个心理阶段。哀悼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逐渐接受失去的事实,处理情感,最终达到情感上的复原和内心的平静。
孩子很早就学会了如何哀悼,这体现在他们对痛苦和创伤的基本反应上。当一个幼小的孩子在学习走路时摔倒或受伤,他们的自然反应是哭泣。这是一种情感表达,表明他们感到疼痛或不适。孩子们会寻找照顾者,比如妈妈,寻求安慰和支持。这是一种寻求情感慰藉、表达情感的哀悼方式。
现实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在自我内心的最深处,还是在最亲近的朋友面前,只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才会被认可和允许,人们不被允许探索和拥有正常的消极情绪。愤怒、抑郁、嫉妒、悲伤、恐惧等情绪都是正常生活的组成部分,现在却成了人们避之不及的“可耻的”体验。
无法感到悲伤的人通常无法意识到自己遭到了不公的排挤,而那些无法对虐待感到愤怒和恐惧的人,往往会不加抗议地忍受,并不断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尽管在出现爱意、幸福和宁静这样的感觉时,人很容易喜欢自己,但只有在生活中遭遇了不可避免的失落、孤独和困惑,无法控制的不公和意外,还能保持自爱和自尊,才表明心理在更深的层面上是健康的。
犹太教的一句谚语说道:
一个人默默沉思降临在他身上的不幸,躲在角落里感到无望,这是一种糟糕的悲伤。另一种是诚实的悲伤,就像一个人的房子被烧毁了,他感到自己内心深处需要一座房子,于是开始重新建造房子。
前者是一种“伪哀悼”,而真正的哀悼是完成哀悼过程,个体能够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形成新的关系,并找到新的生活意义。
哀悼最有效的时候,就是能够以四种方式来表现哀悼:发怒、哭泣、言语抒发和感觉。
发怒是一种哀悼技术,激烈地抱怨现在或过去的失去和不公。发怒可以是一个人的时候进行,也可以在有认同你的见证者的情况下进行,像是信任的朋友或心理治疗师。
在哀悼中,发怒是阳性的历程,而哭泣是阴性的互补历程。事实上,哭泣有时候是化解情绪的唯一方式。当我们以自我接纳的方式来迎接自己的眼泪时,哭泣会唤醒我们发展停滞的自我怜悯本能。发展自我怜悯会成为自尊越来越好的基石,使我们可以建立真诚、有益的怜悯给予他人。
言语抒发是以排放与释放痛苦的方式去说或写。当我们的文字、语言发自内心感受,言语就会充满情緖,痛苦就会从所说、所想、所写中得到释放。随着哀悼的能力越来越好,就能够用言语抒发我们的失去,用化解羞耻的语言去说自己的故事。
持续进行发怒、哭泣、言语抒发等主动的哀悼历程,能帮助我们发现第四个哀悼历程:感觉。感觉是一种比表达情绪更隐晦、被动的历程。与主动表达情绪不同,感觉阶段更多地是关于内在体验和对痛苦的感知。在这个阶段,哀悼者不是在积极地表达情绪,而是在体验和感受那些情绪,允许自己沉浸在失去所带来的痛苦中,不做批判。
参考文献
[1] Walker, Pete 沃克 Walker, Pete.不原谅也没关系: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自我疗愈圣经[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
END
图片来源丨网络
编辑丨丁菲
审核丨苑成梅
本文作者
陈海思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身一科 住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