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从古至今,许多人在漫漫长夜被睡眠所困扰,存在失眠、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困难、越睡越困等各种症状。
近日,墨子沙龙邀请到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苑成梅主任医生,跟我们聊聊睡眠健康。苑主任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生、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障碍诊治中心负责人,擅长睡眠和情绪障碍的心理治疗。
苑成梅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 嘉 宾
刘迎霞 | 整 理
睡眠健康问题越来越普遍了吗?
睡眠在我们的人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都在睡觉中度过。如果一天睡8个小时,一年365天,活到80岁将有23万3600小时的睡眠时间,约等于26年。所以它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但失眠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或者说关于睡眠健康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
大家开始寻求各种自我疗愈的方式,比如购买褪黑素之类保健品的消费者同比增加了四倍。而很多搜索失眠关键词的人,都是在凌晨12点之后开始搜索。他们是一边失眠(熬夜),一边求助。而在这些搜索失眠的人群里,90后和00后已经占到了60%。所以过了夜里12点依然还在活动的年轻人其实占比是很高的。
▲以上数据来源于阿里健康基于天猫医药平台相关数据发布《睡不着报告》
失眠为什么重要?它会导致什么问题?睡眠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生长发育,都是非常重要的。成年人身心健康、记忆维持、大脑的敏捷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与高质量的睡眠密不可分。
失眠的危害有哪些呢?
第一个危害是会使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决策困难。
第二个危害是会让人健忘。
第三个危害是可能导致抑郁和焦虑。失眠与抑郁和焦虑,是互为因果的,失眠的人日后患抑郁、焦虑的风险是明显增加的,反之,抑郁、焦虑的病人也经常有失眠的问题。
第四个危害是会影响判断力。
第五个危害是会增加心血管、中风、糖尿病、痴呆等躯体健康问题的风险。
第六个风险是会加速皮肤的衰老。
第七个风险就是可能引发事故,很多交通事故其实都是失眠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执行力下降,打盹等导致的。
第八个危害是生活作息习惯紊乱,睡眠严重不足,会使内分泌紊乱,导致肥胖。
▲失眠的危害
失眠是怎么发生的?
失眠是怎么发展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能力是下降的,失眠的人中,女性约是男性的两倍,有焦虑、抑郁特质的,有家族史高唤醒水平的,面临更多生活压力的人,更容易出现失眠的问题。通常失眠是在有某种易感因素基础上,因为某事件触发,比如生活压力,躯体疾病,使用一些药物,外界的因素等等。
失眠发生之后,并不一定会成为慢性失眠,往往是因为做了一些事情,才让急性失眠或者偶尔的失眠变成了慢性失眠。具体如下:
第一是做了不利于改变失眠症状的行为,即睡眠模式的改变。比如花更多的时间躺在床上,作息变得更不规律,早上不起床,或者白天花更多的时间补觉打盹,这是作息习惯的改变。
第二是无益的睡眠习惯,就是过于想要控制自己睡觉。比如一定要在十点钟睡着,如果十点钟睡不着,感觉这一夜肯定睡不着了,会为了十点钟睡觉而做很多的工作,这也是无益的睡眠习惯。
第三是不合理使用物质药物。任何为控制睡眠而使用或依赖的物质,也会成为问题,比如:副作用,心理依赖、耐药性、症状反弹等。
第四是对自己有很多的心理暗示。比如跟自己说如果睡不好会有什么问题,得赶紧睡觉,再不睡的话,明天可能精力不行,起不来了等等自我的心理暗示。
第五是刻意地强迫式放松。比如每天晚上要花一个多小时准备,要泡脚,要放冥想音乐,到了床上要电视打开,必须做完仪式性的动作,才能睡觉,否则就会很焦虑。
第六个因素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为了控制或是为了应对失眠问题而改变生活方式。比如本来喜欢运动的不去了,本来有朋友经常聚会的不去了,本来在上班的不上了,请假在家里专门处理睡眠问题,往往结果就是睡得越来越不好。因为一旦停下日常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会变得更没有规律,而且不工作,白天的消耗减少,睡眠动力就不足。也可能因为不工作而有很多的压力焦虑,比如经济收入受影响,心理负担增加。失眠本身没有严重到需要去停下来全心全意去对待它,全职地治疗失眠没有必要。
失眠往往是因为控制失败而导致的恶性循环,本来糟糕的睡眠可能只是一个晚上,补一觉就又生龙活虎了。但是有的人因为糟糕的睡眠,就会对睡眠过度担心,就会要努力想要去控制睡觉,希望自己能在11点睡着,希望自己能睡到7点,希望自己一周7天都能睡好。这就会改变自己的生活的节律、生活的内容,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针对睡眠问题,就会睡得更糟。所以为了改善睡眠问题而担心或者做的操心的行为和努力,往往是导致失眠持续存在的原因,这就是恶性循环。
熬到几点算熬夜?
怎么才算熬夜呢?熬夜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在不同年龄层,睡觉的时间节点是不一样的。
那么,怎么评价睡眠好不好呢?
首先,是不是有足够的机会睡觉?也就是说,是否存在睡眠被剥夺的问题。
第二,是睡眠的连续性。很多人睡的时间并不短,可能睡七八个小时,但是第二天会觉得非常疲劳。因为睡得很浅,在夜里会有非常多次觉醒。每次醒来之后要再花很长时间才能入睡。这种觉醒也会破坏睡眠的连续性,这就涉及到睡眠的质量。所以要有足够的睡眠机会,要有足够好的睡眠质量,这就考验我们睡觉的能力。
第三,是睡眠能力。睡眠能力是指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让你自由的去睡,睡到自然醒,能够连续睡眠的时间,这就是睡眠能力。睡眠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是逐渐在下降的。
第四,是睡眠结构。实际上,睡觉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包括了不同的结构成分,一种叫做快速眼动睡眠期,另一种叫做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又包括了浅睡眠和深睡眠。睡觉是由不同的组成部分构成的,而这些组成部分要有合理的比例,就叫做睡眠结构。睡眠结构要合理,不可能全部是深睡眠。每一个睡眠成分都有各自的使命和作用,所以达到动态平衡是比较重要的。对于普通成年人来说,深睡眠的时间占到15%左右就可以了,不是越多越好。
第五,是睡眠时相。睡眠时相是指我们睡眠发生的时间,比如同样是八小时的睡眠,从晚上10点睡到早晨6点,这是一个睡眠时相;从凌晨4点睡到中午12点,也是一种睡眠时相;从晚上8点睡到了凌晨4点,也是一种睡眠时相。晚上10点到早上6点是一个比较健康的睡眠时相,而晚上8点到凌晨4点,这是睡眠时相的提前,属于睡的太早。而凌晨2点之后才入睡,睡到第二天上午,甚至下午的,是睡眠时相的延迟。
▲睡眠时相图
睡眠时相有这样一个特点:对于新生儿来说,睡眠是片段化的,是自由式的,什么时候想睡就睡,然后想起就起。所以小孩儿按需睡眠,困了就睡。但是在一岁左右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可以夜里有整觉的睡眠了。
从一岁左右的婴儿,到十岁左右的少年儿童,通常入睡的时间都是比较早的,在晚上七点到九点之间,这个时间他们是喜欢入睡的,而且幼儿园的孩子在午后还需要午睡时间来补眠。所以幼儿园安排午睡是合理的,因为孩子夜里睡的时间不足以维持整个生理需求,下午需要补一觉。但是到了小学之后,其实大部分的孩子已经不需要午睡了,也不喜欢午睡。
而到了十岁以后,随着进入青春期,睡眠的时间越来越晚。尤其是高中生,还有成年早期,特点就是喜欢晚睡,有可能超过12点或者更晚。年轻人的确是习惯于越睡越晚的。而到中年,即使想要晚睡,也熬不动夜了,就可能会早醒。而老年人慢慢的变得越来越早的想要睡觉,比如有的老人傍晚的时候就会昏昏欲睡。真正到了睡觉时间,睡得也不是很踏实,一大早四五点钟就醒了,再也睡不着。所以人生的整个睡眠时相,有侧U字型的特点。
所以,熬到多晚算熬夜呢?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10点都太晚了;对于大学生来说,会觉得12点睡觉太早了;而对于婴幼儿来说,可能晚上六七点钟还不睡,或者八点钟不睡,已经很晚了。所以熬夜的标准是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的。总体来说,虽然成年早期和高中生有晚睡晚起的习惯,但是,我们并不主张晚睡,从健康睡眠的角度来讲,最好不要超过12点,11点之前睡是最好的,如果要熬夜,建议也尽量不要超过12点。
正常睡眠时间是晚上10-11点上床,到早上6-7点起床。有些人属于猫头鹰型,三更半夜特别清醒,但起床很困难;还有一种人属于百灵鸟型,特点是很早就有点瞌睡,在晚上8点之后就昏昏欲睡了,而睡到凌晨四五点钟就醒了,再也难以入睡,这也痛苦。
如何拥有健康睡眠?
失眠如果发生了怎么办?睡不好很痛苦怎么办?失眠控制失败了怎么办?对大众来说,可以有三个策略,就是改变观念,调整行为和积极应对。
第一点,改变观念。简单来说,改变观念就是对睡觉这件事不能有过于不切实际的期望。比如把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例如身体不好、工作不好、家庭不好都归结于自己的失眠。有时候,失眠只是身体的一个信号,往往有应对不了压力的时候,会出现睡不好觉的现象,并不是因为睡不好觉导致有压力,睡觉只是提醒和警示作用。失眠其实是结果,不是原因。
我们非常容易夸大失眠的后果。大部分人已经有很长时间失眠了,但是依然会在意单个晚上睡不着,失眠依然会让他感到很恐惧,对睡眠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希望必须睡够8个小时,或者缺乏睡眠感。
此外,因为晚上睡不好,白天补觉等等,把睡眠当成生活的中心,这些都是关于睡眠的误区。
那么怎么样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呢?是以白天的状态为目标,即不一定非得睡到8个小时。如果睡6个小时,白天精神还不错,那么6个小时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要强求自己一定要睡8个小时,越强求就会越适得其反。
第二点是调整行为,中国睡眠研究会推荐的良好睡眠12条建议。首先要一日三餐规则适量,不能不吃饭,尤其是不能为了控制体重,晚上不吃饭;或者半夜叫外卖大吃一顿,这都不行;适当运动,晚上睡觉前三个小时内不要剧烈运动;午休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不乱用药;按时上床,按时起床;白天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利用日光;睡眠时间以白天不犯困为准;如果睡眠深度不够,需要主动减少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此外,要充分把握各自的睡眠特征,要对自己有所了解,知道什么情况下自己会睡不好;入睡前不做过于紧张的事情,避免不利于睡眠的刺激,比如强的噪声,大量兴奋性物质如咖啡、酒精;尽量按时就寝。
第三点,积极应对,这方面既包括自己的努力,也包括寻求医生的帮助。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第一,如果你失眠,各种努力都失败了,就需要向医生求助。因为失眠很多时候不是单单的失眠问题,可能是情绪问题或身体问题,是躯体问题的症状表现。所以要去排除引起失眠的心理和生理的疾病。
第二,让卧室环境变得舒服,床只用来睡觉,不要在床上工作,不要在床上吃东西,不要在床上看电视。晚上要保持遮光窗帘,让夜晚足够安静,起床时窗帘拉开要足够明亮。保持卧室凉爽,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当然,有的时候可以使用白噪声,比如风扇转动的声音,这一点因人而异,有的人听到风扇声音或者空调的声音会很容易入睡,而有的人就会觉得非常烦躁,这要看自己的特点。
第三,要学会应对引起失眠的压力。比如有很多病人一到周末,不用吃药,可以睡得很好,但是到了上班工作日都睡不好。这很明显是工作带来的影响,那就要去想怎么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第四,要改善饮食,保持充足水分,规律喝水,定时进食,注意下午两点之后到晚上不建议喝喝咖啡、浓茶等兴奋性的物质。不建议喝酒助眠。
第五,要让自己的生活张弛有度,充满活力。现在很多中学生来看睡眠问题,大部分不是单纯的睡眠问题,而是有焦虑、抑郁的问题,很大的原因是他们一周七天都在上课,一个月才休半天。这就不是张弛有度,一直都是紧绷着的状态,这是不行的。需要适当锻炼、听音乐、户外活动,做让自己高兴的事情,让生活变得有节奏、有规律。每周三到五次适当运动,每次30到60分钟,对于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还可以做放松练习,网上有非常多的资源。
如果前面的方法都做了,依然还是睡不好,就要寻求专业的帮助,包括药物治疗、CBT-I 治疗和物理治疗。
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助眠类的药物不主张长期服用,很多药物的说明书上都说连续使用不超过四周,四周以上要咨询医生,当然,有一些慢性失眠人,的确需要吃的时间比较长。有时,睡眠改善了,减药也需要一个过程,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久。助眠类的药物要长年累月吃才会有一些不良反应,目前用的最多的所谓的安眠药就是作用于γ-氨基丁酸系统的苯二氨氮卓类,长期吃有可能造成依赖性,也有可能会影响认知功能,例如觉得记性差,反应变慢,老年人如果吃一些作用比较强的药物,会导致摔跤等等,这是有不良反应的。所以我们用药一定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的使用。当然,助眠药不是完全不能用,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在睡眠非常糟糕的情况下,肯定是药物的副作用比失眠带来的危害要小,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
此外,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以及其他的心理治疗方法和物理治疗的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使用这些方式都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善睡眠问题。CBT-I是全世界公认的治疗失眠的一线有效方法,主要包括了五个模块:睡眠卫生教育 、刺激控制 、睡眠限制 、放松训练 、认知矫正。CBT-I主要是改变关于睡眠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和做法,去除干扰睡眠的因素,避免过度消耗睡眠动力的一些行为,改变对于失眠的不合理的看法,做放松训练。有的人需要五个模块结合起来使用,有的人只需要用两三种,就能改变睡眠问题。CBT-I治疗的形式可以是个体和团体,现在也有一些网络的资源。
▲Smart CBT-I plus——失眠的自助心理治疗
上面这张图这是我们团队开发的smart CBT小程序,目前是免费试用,它是为期35天的针对失眠的自助教程。在自助教程里,也会有一些放松的冥想音频,可以让大家自己回家去练习。除了CBT-I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式,比如ACT技术,这是一种接纳承诺治疗方法,它跟CBT-I最大的不同是CBT-I非常强势地要求不能躺床上保持清醒,而ACT除了要求有良好的睡眠习惯之外,更鼓励大家接纳自己睡不着的状态,不为此纠结、担心。
很多失眠的病人睡眠改善就是从不再担心、不再过于忧虑睡觉问题开始的,因为不忧虑了,觉醒系统就下降了,就更容易睡着。我认为,对于特别容易焦虑的,对睡眠过于关注的,对睡不好特别恐惧的人,ACT技术是很适合的,会降低他们的焦虑水平。
我们翻译了一本基于ACT的安睡手册,可以让失眠的患者拿回去自己学习。慢慢地觉察到自己为了睡眠这件事做的挣扎和努力,接纳那些没有办法改变的事,迎接思想和身体上出现的一切,构建新的睡眠模式,最终让生活重新走上正轨。对那些特别焦虑的人,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人,ACT还是比较适合的。
近年我们也有一些新的尝试,比如基于正念的失眠治疗(mindfulness-based therapy for insomnia,MBT-I),它是正念方法和行为治疗的联合,目的是增加患者对慢性失眠心身状态的了解,降低夜间觉醒、有效管理睡眠紊乱和日间疲劳的情绪状态。正念治疗单独用效果不佳,但是它跟CBT-I结合,或者跟ACT里的正念技术结合,还是有比较好的效果。
关于睡眠相关的问题,总结一下,就是最好不熬夜。如果出现了失眠,不要害怕失眠,因为害怕会加重失眠。如果又熬夜又失眠,而且害怕,焦虑了,那就不要硬扛,要去积极的寻求帮助,去找专业人士帮助解决失眠问题。
总体而言,健康睡眠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随着人们承担的责任、生活的内容越来越复杂,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确实需要用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平衡。既想要放纵,又想要拥有健康,需要自律来调和二者的冲突。
睡不好,怎么办?
针对失眠问题,接纳和承诺疗法(简称ACT)是目前国内外心理治疗领域常用的循证支持的疗法。《安睡手册:重获好眠的5周课程》由英国睡眠问题专家、睡眠学校(The Sleep School)创办者Guy Meadows博士撰写。本书以ACT为基本理念,教授了5周睡眠改善课程,重点突出,所提供的技巧简单、有效。本书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睡眠障碍诊治中心苑成梅博士带领团队翻译,目前已正式出版。(点击下方图片,获取书籍详细介绍)
招募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睡宝宝助力睡眠计划在等失眠的你!
有意向住睡眠障碍病区者请注意:
病区地址:
关注公众号一站式解决你的睡眠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