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祖亮(归渡回忆录项目市场营销总经理)
“归渡回忆录”团队成功地完成对王学堂律师的访谈,可喜可贺。
在这之前,王佳佳等同学也进行了一些回忆录访谈,但是这样系统地呈现给读者的还是第一次。
“一个法律人的33年”访谈终结了,宋立军博士和王学堂律师各写了一些感悟,也相互感谢对方,还有参与访谈的我们团队的小伙伴们,每个人都很谦逊。
王学堂先生也不认识我,可是我在朋友圈全程转发了26期文字访谈,也算是幕后,我朋友圈的关注我的人也都看了26期文字访谈,还有不少人点了赞,我要感谢他们!
学堂先生与我从未见过,但一点不影响我对他的了解和认识。他在明处,我在暗处,明处未有枪,不用躲,暗处没有剑,无需设防。这也是学堂兄长的光明磊落之处。
我之所以更加关注学堂兄长,除了归渡回忆录访谈团队因素之外,更多的是法治与体制,他的经历和勇气,甚至梦想都是我所追求和徘徊的边缘。我曾经如此向往体制,也为之奋斗很长一段时间,我现在所做的事情也和法治相关,这两点足以让我们链接起来。
再者学堂兄的老家在山东,靠近我的老家徐州,方言很多地方相通,人的秉性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也就是说我们之间还有一层地缘关系,在链接关系中千丝万缕,还是可以缕一缕的。
学堂兄的经历、成就和伟大的人格在26期访谈中一一展现,通过阅读文字访谈,可以收获良多。
宋立军教授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也有过较多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单凭从一位25年的狱警到高校教授,这一角色转变,足以让人倾佩不已,所以很短的时间就被他纳入归渡回忆录访谈团队,也是一种人格魅力的吸引。当然要感谢我的另一位从事基层法治工作的兄长。同频共振效应,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三观的相通,起码我认为这是从体制和法治这两问题上,我和学堂兄链接起来的原因。
至少他在访谈中透漏着一些社会潜在规则或者阴暗面或者权力之上与阶下囚前后对比,我都能在多年前一次带领两个党建联盟去金陵监狱做警示教育活动中相互对照起来。那次活动颠覆了我的认知,一念之间的差距,是外部潜移默化的侵蚀,更是内心深处良知的缺失,足以害了一个好人,所以我们要选择性的结识良师益友,要坚持我们内心的价值取向。这都是非常重要,这也是我非要跟上“一个法律的33年”总结篇感悟的原因之一。
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归渡回忆录团队会接触更多有经历有情怀有道义的会讲故事的人,也一定能创造出更多的精彩。
2024年7月26日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欢迎加入群聊
和我们一起撰写回忆录
也可添加负责人vx:ising04
回
忆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