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地区 中轴线上的“金融中心”

文摘   2024-10-16 09:04   上海  

 


















正阳门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位置附近,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其前身为元大都丽正门。明初营建北京城时,将元大都南城垣向南移了近1公里,丽正门也因此迁到了现在正阳门的位置。最初这里只有城楼,明正统元年(1436)至四年(1439)增建城楼、箭楼及瓮城,改称正阳门,民间俗称前门。前门是北京内外城中规模最大、形制等级最高的城门建筑。

从明至清,前门附近的商业逐渐兴盛起来。到清末,因京汉铁路和京奉铁路的车站就建在前门附近,为这里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金融业也随之得到长足发展,此地逐渐成为京城的“顶流商圈”。清至民初,前门附近的珠宝市街、钱市胡同、施家胡同、前门西河沿街、前门大街,包括西交民巷、东交民巷,汇聚了众多钱庄、银号、票号、银行和证券交易所,集中了来自浙江、山东、山西、河北等地的巨商,形成了当时京城举足轻重的“金融中心”。








钱市胡同

京城最早、最完整的金融交易市场





北京的金融业起源于钱市,最早有关钱市的记载始见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至清末民初时,京城钱市最为集中的地方就在钱市胡同,它位于前门大街西侧,是一条又窄又短的胡同,胡同左侧是联排三合院,右侧是二层、三层的小楼,共同构成了“一线天”的样貌,胡同最宽处有80多厘米,而最窄处仅40多厘米。它堪称京城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金融交易市场。

早年买卖制钱是由各行业或地区的商号自行组织,每日清晨在茶坊酒肆自由交易。据清《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京师钱庄首称“四恒号”。光绪年间由“四恒号”钱铺发起,集资在前门外珠宝市创立钱市,全城买卖制钱均到钱市交易。钱市内设经纪人共20户,每户一人,经纪人在钱市里建有方砖案子,用于展示和交易货币。经纪人作为中介,帮助买卖双方完成交易,并从中收取手续费。开盘时经纪人站在自家的案子上,高声呼喊“买”或“卖”,成交后由经纪人到账房写买卖证票。经纪人的字号通称为“某家案子”,如“张家案子”“李家案子”。每日必到钱市进行交易的以钱铺、粮店等商号居多。

钱市的形成与炉行有关。钱市胡同旁边的珠宝市街是清代熔炼、兑换银两的集中地,街内有许多经营珠宝玉器的商行和店铺。进行交易珠宝的商人们为方便兑换银两,遂提请朝廷在街中设置了熔炼银两的炉房。清代,炉房有官营和民营之分。开设银炉须经户部许可,发给部照为凭,其所铸宝银上均需刊明炉号。炉房铺号数量各地是有限额的,不得任意增设。当时北京共设有26家,而在珠宝市街就汇聚了19家。清末,因法令松弛,各地私自开设了许多未经批准的银炉,官方亦不加干涉。据1912年统计,北京炉房商会下属尚有炉房64家,其中,珠宝市街就有26家之多,其余炉房较为集中的地方为:西单5家、西四4家、东四5家、地安门5家,剩下的分散在京城各处。民国以后炉行萧条,随之出现了钱市无市的境况。







施家胡同

京城“银号一条街”





钱庄、银号是办理货币存放、汇兑的一种信用机构,在全国各地名称不一,北京多称作银号。

银号大多起源于货币兑换业的钱店、钱铺,后逐渐演变为经营存放款业务的机构,少数享有发行银票、钱票的权利。银号、钱铺有字号记载的始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在北京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末,京城银号主要集中在施家胡同,各地的巨商均在此设有银号,规模较大的银号有谦生银号、裕兴中银号、义生银号、福生银号、启明银号、三聚源银号、集成银号、宝丰盛银号、余大亨银号、广瑞银号等。其中,裕兴中银号是施家胡同中最大、遗存保留最好的银号。民国时期,施家胡同中还有华威银行、殖边银行、河北省银行、泉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堪称“银号一条街”。







东、西交民巷和前门西河沿街

记录京城近代银行业的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随后本国银行业也发展起来,并逐渐取代了票号、银号、钱铺等旧式金融机构,成为主流。同治四年(1865),汇丰银行进入中国内地,于光绪十一年(1885)在北京设立分行,这是外国在北京设立的第一家分行,也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家近代意义上的银行。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第二年在北京设立分行。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成立户部银行,后改称大清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的中央银行。


民国时期的大清银行


外资银行在北京设立的分行大多集中于东交民巷,其中有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等;而中资银行大多数集中于西交民巷,比如大清银行、大陆银行、北洋保商银行、中国银行等。而前门西河沿街里既有中国早期银行的代表交通银行、“北四行”之首的盐业银行、善于经营的私营金城银行,也有银号、金店等旧式金融机构,如汇泉银号、乾云生银号、仁昌金店等。此外,还有民间的银钱业同业公会正乙祠。这些银行见证了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发展。



1915年,张镇芳关于筹办盐业银行致北洋政府财政部公函。 北京市档案馆藏






前门大街114号

中国首家证券交易所花落此地





1918年6月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在前门大街114号成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由中央政府核准的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开启了中国证券业的发展历程,也推动了全国各地证券交易所的兴起。

当时,北京证券交易所完全仿照欧美各国证券交易所模式运行,交易所内设有与各银号的直通电话,电话由经纪人把持,用以了解股票和债券的行情,进行买卖。交易分为现货交易、期货交易、钞票交易、公债交易和股票交易,当时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每日公债交易额能达到数百万元。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后,于1928年自北京迁都南京,金融重心南移,北平资金流至外埠,证券交易所业务减少。1937年7月北平沦陷,北京证券交易所被迫歇业,此后日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北京证券交易所经过短暂经营后,于1952年终止营业。2021年9月3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即北交所)注册成立,这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第一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

北京中轴线的前门地区依托“前门商圈”的经济发展,从自发组建民间钱庄、银号,到成立带有政治属性的银行、证券交易所,无不对活跃市场、稳定国家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



本文来源:中国档案报

原文链接:前门地区 中轴线上的“金融中心”






  “ 档案文化学堂” 稿约 
本公号档案要闻、档案学术、档案教室、档案追踪、档案精品、局馆风采、专业巡礼、档案达人、文史达人、档案新秀、文创逸品、档案荐书、新书速递、史地趣话、掌故逸闻等与您长期有约,欢迎赐稿!

  邮箱:cacs0712@126.com

“档案三支人才队伍”专题全国征稿 

按照中国档案学会配合国家档案局开展对“三支人才队伍”、全国档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深入宣传的计划安排,“档案文化学堂”公众号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跟踪并宣传报道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以及“三支人才队伍”中“坚守初心使命,忠诚履职尽责,奋力拼搏奉献”,积极服务党和国家事业中涌现出的可敬可赞可学的先进典型,突出先进典型中的模范引领作用,激励档案从业人员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神圣感使命感荣誉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此吁请全国各级档案学会提供宣传线索。同时,我们向全国档案三支人才队伍同仁发出倡议,把你们的先进技术经验、优良工作作风和难能可贵的事业精神,进行系统的总结,通过本栏目与全国档案事业同行分享,以传承发扬这一宝贵的资源性财富。
邮箱:cacs0712@126.com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档案文化学堂
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化专委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