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术 | 档案参与文化认同构建的作用机制与推进路径——以客家文化档案为例

文摘   2024-10-28 09:56   上海  


摘要档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基因和文化传统,在文化认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客家文化档案承载着客家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以客家文化档案为例,在明晰文化认同和客家文化档案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明档案参与自然性、教育性和自觉性三种文化认同构建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提出档案参与客家文化认同的推进路径。

关键词档案;文化认同;作用机制;客家文化

0 引言

文化认同是个体或群体对于特定文化模式的认同和内化,个体通过共同的文化符号、价值观和历史传统,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而档案作为历史延续和文明演进的“活化石”,具有深厚的文化基因和浩瀚的文化知识,是权威且直接的历史原始记录。档案在文化认同中发挥何种作用及如何发挥作用是当前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近年来,档案与文化认同这一研究主题逐渐受到关注,但相关研究主题较为分散,对档案参与文化认同构建的理论机理并未明晰。而客家是一支具有独特方言、风俗习惯及文化形态的汉族民系,在客家人不断南迁、侨居的过程中,产生了数量可观、内容丰富的档案文献,这些档案文献不仅是客家人重要的文化遗产,还承载着客家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

1 档案参与文化认同构建的理论阐释

1.1 文化认同的理论认知

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所属文化及文化群体的内化和归属感,反映着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是一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文化认同帮助个体定义身份,融入群体,提供归属感和安全感,同时也是构建和强化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纽带。档案作为记录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文献,是文化记忆的物质承载,在文化认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档案不仅仅是个人和群体历史的原始记录,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通过对档案的保存和利用,人们能够追溯和确认自身文化的根源和发展轨迹。

1.2 客家文化档案的概念内涵

客家是汉族一个重要且特殊的民系,其形成于赣闽粤,发展成熟于粤东梅州地区,延续至南粤东江与北江,播行到海内外。客家人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浓厚区域特色的客家文化。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记载他们在各时期各领域的生活思想轨迹以及与命运抗争历程的档案文献,这些档案资源不仅是客家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客家人文化认同的重要来源。通过对客家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追溯客家人的历史渊源,揭示客家文化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展示客家人优良的品格和文化特征。

2 档案参与文化认同构建的作用机制

2.1 积淀文化传统,实现自然性认同

自然性认同是指在特定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认知主体对身处其中的文化自然而然接受的过程。这种接受过程通过环境、文化的遗传以及成员间的模仿得以实现。其中,文化遗传是自然性认同实现的重要途径,通过群体成员的文字传递或行为示范,不断传播、选择和创造,形成既定的文化传统。而档案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记录了群体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特有的风俗习惯,是文化遗传的具体载体,在实现自然性认同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客家人的自然性文化认同中,客家文化档案系统地记录了客家人的迁徙历史、社会生活等内容,不仅展示了客家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还为客家人提供了文化认同的历史依据。

2.2 传播文化内容,促进教育性认同

教育性认同是指专门机构或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文化内容有意识地灌输、解释和引导,进而使受教育者认可并接受此种文化。档案文献作为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不仅记录了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轨迹,还通过真实的材料为文化教育提供了重要资源。通过科学利用和展示档案文献,能够有效推动教育性文化认同的实现。一方面,通过对客家文化档案的了解学习,受教育者能够全面了解客家文化的独特性和历史渊源,增强对客家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借助制作纪录片、举办展览等方式,展示客家文化档案资料,能够使公众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甚至在情感层面上产生共鸣。

客家文化进校园活动

2.3 传递文化价值,达成自觉性认同

自觉性认同是指认知主体在主动积极地选择和维护特定文化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认同行为。自觉性认同源于个体的内在需求和对文化的深刻理解。档案文献凭借通过真实的历史记录和文化资料,其记载的内容契合民众的内在需求,同时为个体提供了深入理解文化的重要资源,从而推动自觉性认同的实现。客家族谱详细记录了客家族人的历史和家族关系,体现了客家人忠信孝悌、勤俭持家等价值观。通过对客家族谱的学习和理解,个体能够体会客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自觉维护和传承客家文化。此外,客家民俗档案真实反映了客家人民的农耕劳作、民间祭祀、信仰等方面内容,不仅能助力客家文化的研究需求,还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客家族谱档案

3 档案参与客家文化认同构建的推进路径

3.1 多措并举,推进档案资源的收集与管理

客家文化档案资源的系统化管理与科学保护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档案文化遗产,还能为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客家人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熏陶。首先,健全客家文化档案管理机制。明确客家文化档案管理主体和责任,逐步构建以各地档案局(馆)为主导,博物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以及各地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其次,推进客家文化档案资源的收集与保护。档案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的普查方案,协调其他公共文化机构和社会组织,对当地客家文化档案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保管现状等开展全面调查和统计分析,据此确定客家文化档案保护的轻重缓急。还要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及民间力量,通过有偿征集和无偿捐赠,以及开展田野调查、走访座谈、实地拍摄、口述历史等多种途径征集档案资料,不断充实馆藏资源。

3.2 数字赋能,助力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通过推进数字技术在客家文化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人们对客家文化的深入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第一,持续推动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对档案资料进行高精度扫描和电子化存档,以有效延长档案保存期限;采用云存储、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稳定。第二,数字赋能档案宣传教育。 通过3D建模、全景摄影技术等技术,重现客家围屋的建筑风貌和生活场景,观众可以详细了解客家人的历史和生活方式,在互动中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以此更深入理解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生动形象地展示客家文化的全方面。

客家围屋

3.3 深入挖掘,展现档案资源的内核与价值

深入挖掘并展现档案资源的内核与价值,是推动文化传承和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手段。一方面,深入挖掘客家文化档案,对其精神内核和文化传统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解读。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档案,可以挖掘出客家文化中蕴含的勤劳、团结和家族观念等精神内核,对于客家源流正本清源和传承客家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利用客家文化档案资源,助力地区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客家文化档案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整理和展示客家文化档案,可以打造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此外,挖掘客家文化档案中的特色文化元素,融入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进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客家文化城



参考文献:
[1]沈跃.浅谈客家文献档案资源的建立[J].黑龙江史志,2013(17):96.
[2]杨荔敏. 文化认同视野下的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25
[3]李建伟.口述客家侨批选题规划与资源开发探索[J].档案学研究,2018(4):43-48.

[4]毕剑. 传统与现代的博弈: 客家族谱的社会功能变迁[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4(4): 3-6.

[5]沈跃. 论客家文献档案资源建设[J]. 才智, 2013 (12):321-321.
[6]傅清林.客家族谱: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J].福建文博,2017(1):83-85.




文章收录于:《中国档案学会2024年度学术论文集——档案文化篇》
































 温蓉玉 


温蓉玉,汉族,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档案信息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导师:杨智勇 


杨智勇,信息资源管理博士,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档案文化服务。









“全国短视频展播”征稿
在第十七个“6·9”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的兰台人以各种形式庆贺自己的节日。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各地档案部门纷纷推出短视频,宣传档案事业成就,密切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提升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普及档案专业知识,推广档案文化建设成果,集中展现了“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的精神风貌。今年的短视频数量不仅较往年有了急剧的增长,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制作者也尝试利用AIGC等数智技术生成文字、音频和视频,极大地丰富了短视频的内容,提升了短视频的表现力。在国际档案日宣传周期间,“档案文化学堂”公众号搜集各档案部门发布的专题短视频,在公众号上集中展播,同时,也欢迎各档案部门踊跃投稿。
邮箱:cacs0712@126.com

 “ 档案文化学堂” 稿约 
本公号档案要闻、档案学术、档案教室、档案追踪、档案精品、局馆风采、专业巡礼、档案达人、文史达人、档案新秀、文创逸品、档案荐书、新书速递、史地趣话、掌故逸闻等与您长期有约,欢迎赐稿!
邮箱:cacs0712@126.com





创作团队
撰稿温蓉玉、杨智勇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编辑:兰小妹

总编审:董焱

 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档案文化学堂”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档案文化学堂
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化专委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