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术|档案治理理论的内在构成、当下特点及发展趋势

文摘   2024-11-01 09:02   上海  


摘要档案治理理论一方面以主体观,体系观、能力观、效能观,善治观构成了理论本体,另一方面以档案治理的概念应用、实践落地和拓展赋能向外衍化。其整体表现出三方面特点,即从“两套话语”走向“中国特色”的理论定位、从理论思辨走向实践探索的价值面向和从单一概念走向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今后学人在探索档案治理理论时,可从彰显中国特色、赋能档案实践、丰富理论体系等方面着手。

键词档案治理;理论体系;中国特色;档案实践

“档案治理”作为时下档案事业的一个核心话题,档案学界和业界均对其展开了探讨和构建,逐步形成了档案治理理论。对于一个理论来说,清晰明了的理论内涵是其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基础,因此,本文意在明确当前档案治理理论内在构成的基础上,归纳其特点,并展望档案治理的理论增长点,以期推动档案治理理论的发展。

江苏省档案馆

1 档案治理理论的内在构成

就档案治理理论边界而言,当前研究实际上呈现出了两种视角:对于档案事业的治理和基于档案事业的治理。据此,档案治理理论的内在构成可从本体内化和衍生外化两个方面加以归纳。

1.1 内化:档案治理的理论本体

档案治理的理论本体可归纳为“多主体、三维度、一目标”的档案治理观。

第一,档案治理主体观。其一方面指向了治理主体的多元结构,另一方面指向了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各主体地位平等,角色明确,且相互之间各有交集,如随着档案治理实践的推进,档案治理各主体将逐渐从单向、强制的外部管理走向自觉、自律的自我治理,这一过程伴随着档案主管部门管理权力的让渡。

第二,档案治理体系观、能力观与效能观。在档案治理实践中,档案治理体系是基础与遵循、档案治理能力是条件与动力、档案治理效能是结果与反馈,三者通过档案制度体系相关联。档案制度是档案治理体系的形成基础,当随着其覆盖面逐步拓展而具有内在的丰富性,并且因有机组合而具有结构性时,便成为了制度体系;当融入了运行机制,使制度体系的表现状态由静态变为动态时,档案制度体系便转化为档案治理体系;制度体系的正式执行及效果发挥离不开档案治理主体的档案治理能力。而因为档案治理效能是一个积极性的治理活动结果,走向高效能治理之路一在构建起具有内在优势的制度体系,二在将制度优势真正释放,从而转化为档案治理效能[1]。可以说,档案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便是以档案制度体系为中心的档案治理体系观、档案治理能力观和档案治理效能观的三维统一。

第三,档案治理善治观。走向善治是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这一观点基本已成共识。徐拥军指出,善治是指建立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满意的档案事业,其基本要求可分解为“为民建档”“由民管档”“档为民用”三方面[2]。姚军则认为,档案善治是指所有档案治理主体通过协商合作、自律自守达到协同共治的最佳状态[3],亦即,档案治理主体以依法治档为外部保障,以“以德治档”为内部动力,基于档案职业道德等内部共识,以自律自守为主态,在党的领导下,共同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上述两者观点虽然各有侧重,前者更为聚焦,后者则更为宏观;但笔者认为,两者实则互为补充,前者是后者的重点,后者则是前者在更宽维度的档案事业中的反映,由此共同组成了档案善治观的内容。

1.2 外化:档案治理的理论衍生

档案治理的理论衍生可归纳为三个面向:概念应用、实践落地和拓展赋能。第一,档案治理的概念应用,即将档案治理的理念、特点等应用于非传统意义上档案领域的情况,如档案数据治理便是典型表现。第二,档案治理的实践落地,即针对性讨论档案治理框架下具体档案工作环节、专门档案领域以及区域性、地域性档案工作的转型拓展等,档案治理的实践探索已然呈现出横向延展与纵向到底的新格局。第三,档案治理的拓展赋能,即从功能拓展的角度,探索基于档案及档案事业的治理来推动其他领域的整体发展,如档案赋能国家治理、档案赋能社会治理等受到了诸多关注。

2 档案治理理论的当下特点

2.1 从“两套话语”走向“中国特色”的理论定位

档案治理理论提出初期,部分观点带有一定西方治理理论色彩,即以西方社会治理理论为基础和以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为基础的两套话语体系分散并存的现象[4]。而随着档案治理理论的发展,其中国特色越发凸显,除“党的领导,角色多元”的明显特征外,整体还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国家治理的宏观背景。档案治理的探索均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整体框架。第二,紧跟政策的理论解析。政策的新提法为档案治理理论提供了新的着眼点,理论的跟进也进一步确保了政策的合理性和完整性。第三,中国文化的内涵深化。作为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治国理政活动,具有中国内涵的治理和档案文化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治理理论奠定了理论自信。

2.2 从理论思辨走向实践探索的价值面向

在研究初期,档案治理的相关研究更侧重理论阐释,而随着理论体系的逐步成型,实践探索越发受到重视。档案治理的提法首次出现于2014年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司工作重点,其后学界将其问题化、概念化、理论化;与此同时,实践导向也没有脱离学者的视野,一方面,生成于政策提法、发展于政策演变本就是档案治理立足实践的生动体现;另一方面,档案治理始终有着一种跳出档案领域而赋能国家社会发展的禀赋,这为发挥档案事业功效奠定了理论基础。

2.3 从单一概念走向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

档案治理理论在诞生之初,相关研究重在确立核心概念,拓展理论版图,并在其中思考理论边界,当同其他理论产生碰撞之后,理论的内涵外延基本确立,形成结构化的理论体系,该理路主要体现于档案治理的理论本体,以档案治理概念内涵的明确转向档案治理三维观的成型为代表。与此同时,当档案治理理论本体的增长点渐趋减少的情况下,档案治理理论的纵深挖掘便成为重要着眼点,学者结合其他学科和领域,提高理论深度。其典型表现便是前文所述的档案治理的理论衍生。

《档案与建设》杂志

3 档案治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3.1 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

一方面,基于国家政策寻找理论增长点。如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进,档案文化治理、档案资源治理等问题越发受到关注。另一方面,扎根中国文化丰富理论内涵。如何进一步丰富档案治理理论的文化内涵,使档案治理理论既有现实时代印记,又有历史厚重色彩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

3.2 进一步赋能档案实践

第一,学界认知与业界认知的不断融合。当前该理论仍在一些术语使用、概念认知、路径适用方面仍存在一定割裂,还有待进一步融合。第二,超前理论的细节完善与实践探索。档案治理理论体系中存在一定超前的设想,这些问题还有待不断完善理论架构和细节内容,并逐步推广相关实践。第三,档案事业的影响提升与大局融入。作为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档案治理如何进一步融入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大局,还有进一步探索。

3.3 进一步丰富理论体系

第一,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总结、凝练和升华档案治理的实践经验是重要路径。第二,研究视野的持续拓展。“跳出档案看档案”是一条丰富理论体系的路径。第三,相关学科的理论借鉴。治理理论的落地生根发生在广大社会学科之中,从其他学科中吸取治理理论的发展经验也值得档案学人加以关注。




参考文献:

[1]张帆,刘鸿浩.档案治理效能的三维逻辑阐释:概念出场、内容构成与提升路径[J].档案与建设,2023(10):21-26.

[2]徐拥军.数智时代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3:108-137.

[3]姚军.档案治理学理论初探[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

[4]张卫东,李松涛.面向现代化的档案治理——2021年“档案治理”研究概览[J].情报资料工作,2022(1):19-22.




文章收录于:《中国档案学会2024年度学术论文集——档案文化篇》

































 张帆 


张帆,男,汉族,南京大学档案学博士,《档案与建设》学术编辑室主任,江苏省青年档案业务骨干,江苏省档案学会档案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秘书,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事业管理与治理。目前共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在《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档案与建设》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全国短视频展播”征稿
在第十七个“6·9”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的兰台人以各种形式庆贺自己的节日。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各地档案部门纷纷推出短视频,宣传档案事业成就,密切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提升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普及档案专业知识,推广档案文化建设成果,集中展现了“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的精神风貌。今年的短视频数量不仅较往年有了急剧的增长,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制作者也尝试利用AIGC等数智技术生成文字、音频和视频,极大地丰富了短视频的内容,提升了短视频的表现力。在国际档案日宣传周期间,“档案文化学堂”公众号搜集各档案部门发布的专题短视频,在公众号上集中展播,同时,也欢迎各档案部门踊跃投稿。
邮箱:cacs0712@126.com

 “ 档案文化学堂” 稿约 
本公号档案要闻、档案学术、档案教室、档案追踪、档案精品、局馆风采、专业巡礼、档案达人、文史达人、档案新秀、文创逸品、档案荐书、新书速递、史地趣话、掌故逸闻等与您长期有约,欢迎赐稿!
邮箱:cacs0712@126.com





创作团队
撰稿:张

编辑:兰小妹

总编审:董焱

 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档案文化学堂”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档案文化学堂
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化专委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