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百亿莲华上,一一莲华见佛身——叶嘉莹先生讲李商隐《送臻师》

文摘   2025-02-01 08:30   天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
何当百亿莲华上,一一莲华见佛身。

我只是一个诗词爱好者,终身沉迷在诗词之中,我觉得诗词里面有那么美好的东西,我愿意把我所体会的美好的东西传达给大家。

李商隐那么有名,可是大家认为他的诗是诗谜,因为他的诗大家认为很难懂,不知道他说些什么。比如大家常常会背的一首诗《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大家都不知道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其实这首诗还不是李商隐最难懂的一首诗,李商隐还有很多首非常难懂的诗,像《燕台四首》的第一首开头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齐。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你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所以大家就说李商隐的诗是诗谜。金元时代有个诗人叫元好问(号遗山),他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诗经》有毛传,然后有郑玄郑康成的注。他说李商隐的诗也很美好,可惜没有人像《诗经》的毛传、郑笺一样,给李商隐的诗作很好的说明和解释。
不过呢,我跟李商隐似乎有一点特别的缘分。他的诗虽然如此之难懂,可是我从十二三岁——我六七岁时背诗,十二三岁时读诗——就特别喜欢李商隐的诗。怎见得说我喜欢李商隐的诗呢

我现在先要从我小的时候对李商隐的理解谈起。李商隐的诗很难懂,但是我一个小孩子,为什么就喜欢上李商隐的诗呢?我第一首要谈的是我很早的一篇作品,题目叫作《咏莲》。这是1940年的夏天写的,那年我十六岁。我出生在北京,北京夏天有很多荷花。我北京老家的院子是一个有三进的很大的四合院。中间的院落就养着大盆的荷花。院子里没有池塘,于是用大的荷花缸养荷花。我家是一个很保守的旧家庭,女孩子也不能出去乱跑,所以都是在家里长大的。我小时候写的诗词,都是写我家院子里的景物。我出生在夏天,阴历的六月,家里人说,六月是荷花的月,我出生的月份是荷花的生日,所以我的小名就叫作。因为这个缘故,我从小对于荷花,就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李商隐的《送臻师》二首。臻师是一个名字叫作“臻”的法师。这两首诗是送给修道的臻师的,我们现在说其中的一首。

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

何当百亿莲华上,一一莲华见佛身。

“见”字在中国古代和字是通假字。他说的是什么事情呢?按照佛经《大般涅槃经》的说法,人世之间,不管是生离还是死别,一切都是忧伤,一切都是痛苦。人生就是在苦海之中。我们所有的人类都在苦海之中迷途了,我们都失落了自己,我们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也不知道我们到何方去。我们不知道我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我们有战乱,有流离,有贫穷,有离别,有死伤,有痛苦,为什么?为什么这个世界是如此痛苦?

是过去,是未来,我们就迷失了过去、未来的因果。他说东方过此几微尘,佛教是从西方传来的,所以是东来,像玄奘去西方求法、求佛经。东方过此,经过了多少大千的微尘世界,佛教说世界有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个世界在整个的宇宙看来,都不过是一粒尘沙而已,所以他说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何当百亿莲华上,一莲华见佛身。人类这么痛苦,都在苦海之中。何当,就是当什么时候。我们要等到哪一天,等到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看见,这个世界上有百亿的莲花。亿是极其多,百亿是极言其多。这是见于佛经的,李商隐诗上有注解,说出于《大般涅槃经》。他引了一段佛经,佛经上的神话说,人的身上有无数的毛孔,而释迦佛的每一个毛孔都会生出一朵莲花,每一朵莲花上都会坐着一尊佛像。佛经上这样说,所以李商隐就说何当百亿莲华上,是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佛的那个毛孔所生的百亿的莲华上一一莲华,每一朵的莲花上,都出现了佛身,都是对世界的救赎。我们能够得到佛的这么多的救赎来救赎我们吗

其实那个时候,1940年,我不过十六岁,可是我读了李商隐的这首诗,就很感慨因为我经历了很多。我出生的那一年是1924年。1924是什么年?那时国民革命刚刚成功,不过国父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表面上你把清朝推翻了,可是革命并没有成功,当时有南北的战争,有军阀的混战,有袁世凯的称帝,有张勋的复辟,那时候的中国充满了战乱,各地方都有军阀和土匪。中国是一个疆土广大的国家,一旦失去控制——我们说中国有各个乱离的时代,不用说东晋的五胡乱华,就是晚唐以后的五代十国,我们中国都是分裂成多少个小国——所以一旦失去了清朝的王权的统治,马上出现各地的军阀混战,有军阀同时就有土匪。所以我小的时候,中国是在军阀混战的背景之下。而军阀还没有平定,国家也没有完全建设起来的时候,就发生了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1937年,我十三岁,刚刚上初中二年级。因为七七事变是突然发生,所以暑假开学,日本或者伪政府来不及准备新课本,我们用的还是旧课本。旧课本上就记载着从甲午战争开始日本侵华的种种恶迹。但是这个历史,日本人不能让它留在那里,日本人就把历史书统统改写。所以一个国民,要知道自己本国的历史。当你有一天失去了国家,你就再也没有机会读你本国的历史,因为它们被篡改了。第一天上课,我们把历史跟地理书拿出来,老师说第几页的纸要整页都撕掉,第几页的第几行到第几行要拿毛笔统统涂掉。不让你有本国的历史和地理的认识,都要完全按照它的新的历史来讲。然后就要庆祝,庆祝上海陷落,庆祝南京陷落,庆祝汉口陷落。日本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不久,接连打下了我们多少城市!而它叫我们所庆祝的那些陷落的城市,都是我父亲的所在地。我父亲是北大外文系毕业的,也是想要报国,所以投身于航空事业,翻译、介绍西方的航空事业。最近有个朋友,帮我找到了我父亲当年翻译的文章,就是介绍西方航空事业的文章。前些时候,中国演了一部片子,是演河南的大饥荒的,叫《一九四二》。那个时候我们在北京也是几个月吃不到白米白面的,但是我们有混合面,就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所叙写的那个,我们还有东西可以吃,还不至于饿死。可是我们看到报纸,就是1942年的大饥荒,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不用报纸上说死了多少人,我早晨去上学,门一开开,墙角上就会有冻死、饿死的人。到学校同学就互相问,你今天在路上看到了几个倒卧?“倒卧就是倒在街上冻死、饿死的人。那是我所经历的少年时代。

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何当百亿莲华上,一莲华见佛身。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当时我读了李商隐的这首诗会被他感动。因为我不知道我们的国家、我们整个世界的救赎在哪里。所以我就写了一首小诗《咏莲》: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

如来原是幻,何以渡苍生。

植本出蓬瀛,荷花是从水里边生长的蓬瀛是指蓬莱、瀛洲、方丈是传说中的海上神山,莲花是在水里生长的,所以说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它生在污秽的泥土之中,可是莲花长出来,一尘不染。不用说尘不染,连水都不染。你看莲花瓣或者莲叶,如果是下雨,或者是往上面洒水,它在荷叶上变成一颗水珠,它不沾在那里,你一摇,水珠噗噜就掉下去了,它不被污染,所以宋朝的周敦颐说莲花是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现在的科学,专家说,莲花这种植物上有纳米。纳米是现在的名词,我不知道是什么。总而言之,莲花是不沾染其他东西的。所以我说: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可是我们说有佛,有如来,救我们脱离苦海,但如来在哪里?我家是没有宗教信仰的,所以我说“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我虽然很小,但我看到国土的沦亡,看到战乱,看到死伤,不禁想为什么——“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这是李商隐的诗那么早就打动了我的原因。

来源:《美玉生烟——叶嘉莹细讲李商隐》(北京大学出版社)
制图:邹卓然
编辑:邹卓然
审校:张静 闫晓铮

迦陵学舍
一世多艰,寸心如水。也曾局囿深杯里。炎天流火劫烧馀,藐姑初识真仙子。 谷内青松,苍然若此。历尽冰霜偏未死。一朝鲲化欲鹏飞,天风吹动狂波起。(叶嘉莹《踏莎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