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余独好修以为常”——追忆叶嘉莹先生
文摘
2024-12-12 08:30
天津
2024
年
11
月
30
日晨,六点多我从北京出发,九点到达天津丹河北道地铁站。出了地铁口,满目荒凉,我查了下地图,距天津市第一殡仪馆还有
1.7
公里。天微冷,却有太阳。我想,今天不应该阴冷些吗?难道,先生已经释然,她是在暗示来凭吊她的人,她的愿望已经达成,她把温暖留在她影响到的每一个人的心里?
路上几乎没车,走过去不过
20
分钟,但越往前走,我心情越沉重。不知不觉,我放慢了脚步,先生在我心中的点点滴滴,一时涌上心头
……
我第一次见到叶嘉莹先生,是远观。上世纪
90
年代末,学院邀请她来作讲座。一个大阶梯教室,座无虚席。也许是因为座位远些,又或许是灯光的原因,先生形象有点朦胧。记得她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挂着珍珠眼镜链,缓缓走上讲台,雍容华贵。叶先生一直站着讲,抑扬顿挫,滔滔不绝,时而戴上眼镜,时而取下眼镜,更换着演讲内容所需的幻灯片,举止娴雅。讲座具体是什么内容我已经完全记不得了,印象最深的是讲座结束
,
主持人最后作致谢时提及,叶先生已是七十有余的高龄,整个会场哗然,所有人顿生崇敬之心。叶先生声如洪钟,吐字铿锵有力,讲了两三个小时竟无半点疲态,哪里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她站在那儿就像是一幅画,她在讲台上所展现的对于教学的激情,让我们感受到,噢,一位女老师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一位女性知识分子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她在年轻的学子心上投下了一粒种子。讲座散去,女同学们一路上还说笑着
——
她还应该跟我们讲讲如何驻颜有术。那时我认为,她一定是一位家境优渥、家庭幸福的女性。
又过了几年,因工作关系,我竟有幸与叶先生结识,见面的次数也渐渐多了起来。有一次去西直门玉桃园小区叶先生的家里,谈完工作恰好到饭点了。先生极力让我留下来吃春饼。我是南方人,不知道这有什么讲究,不知所措,生怕不得体。我小时候,母亲也会在春天荠菜丰盛的时候烫春卷给我们吃。荠菜洗净,和肉末做成馅,包在用红薯粉烫成的皮里。味道是美,但是用红薯粉调成的液体太容易熟,在锅里翻面的时候也容易破,火候的掌控和技术都有讲究,很是麻烦。先生见我推辞,宽慰我说,今天正好立春,北京人讲究吃春饼,图个意头,其实就是简单用饼卷些菜,家常饭,不用在意。盛情难却,我便留下了。谁知不一会儿工夫,先生和家里的阿姨一起弄出来好多菜碟,有豆芽、木耳、胡萝卜、肉丝等近十种食材,一张张烙得薄如纸的春饼叠得老高。那时候,叶先生的弟弟住在她家隔壁,印象中他当时腿脚有些不便,叶先生就让阿姨把他推过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的吃,聊的聊。叶先生一边吃,一边还向我示范如何卷、如何搭配菜,告诉我卷好后要从头吃到尾,这叫
“
有头有尾
”
。那时,先生早已年过八旬,行动仍很便捷,动作干脆利落,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之事可以手到擒来,这绝对是一位家庭主妇长期训练出的技能。后来我得知,她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两地居住,一年之中,半年待在天津南开大学,半年待在加拿大。南开的寓所是为专家提供的,她每次离开南开前,要将寓所里的东西全部打包寄回加拿大,来年再寄回。一次十几个箱子,大小物品,都是她自己一件件放进,一件件拿出,绝不肯假手他人。这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啊!何以一位外表处处洋溢着幸福特点的女性,却有着普通人家女子一生操劳的品质?我第一次对眼前叶先生的人生经历产生了好奇。
我上大学的时候只读过叶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和《迦陵论诗丛稿》,系统地读她的书完全是在工作后。由于工作的性质,我读她的某些书不止一遍,看她的一些讲座视频也不止一遍。这样,我心中的叶先生渐渐立体、完整了起来。她是满族正黄旗,妥妥的没落贵族。她的衣着打扮总是那么庄重得体,或有一条丝巾或一枚胸针,让朴素的衣物生出与她气质相合的一面。她年轻时总是穿着旗袍去上课,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远渡重洋的美国、加拿大(甚至在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的嘉奖礼上)。无论头一天家里发生了什么事,第二天她都会一如既往地穿戴整齐去上课,表现出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她经历了人生少年失母、中年丧女、婚姻生活不幸的种种磨难,却能隐忍苦痛,呈现出安详、娴雅的气象。她谨记老师顾随的话,
“
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认过乐观之生活。
”
她连做十七场讲座而分文不取,余生出钱出力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的诗教事业。她说:
“
在经历了大苦难之后,人才可以打破小我,投身到大我的境界。
”
她强调衡量文学作品
“
当以感发之生命在本质方面的价值为主,而不应只是着眼于其外表叙写的情事
”
,当有人问她
“
为什么古典文学被某些人不重视
”
,她说
“
因为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
”
,她愿意做那个领路人。她从不以学者自诩,从教七十余年,她说她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教书,她以
“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
自勉。世人以为种种的不可能,世人看到的她的种种苦行僧生活,在叶先生而言,不过是她常常说的
“
成全你自己,完成你自己
”
。她的一生,无论是生活上还是事业上,都在践行她所尊敬的屈原所言
——“
余独好修以为常
”
。
殡仪馆滨河厅外,队伍排得很长,有白发的先生,也有稚嫩的面庞。大家一言不发,都在默默地等待,近两个小时,井然有序。送别叶先生后,我沿路返回,遇地铁里几人正在聊天,一名年轻男子说:
“
叶先生对我的最大影响,其实是精神。
”
是的,先生的影响早已出圈,今天她的受众遍及各行各业。
《论语》讲:
“
德不孤,必有邻。
”
先生不孤,一路走好!
(作者为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哲事业部主任)
来源:《北京日报》2024年12月03日10版
迦陵学舍
一世多艰,寸心如水。也曾局囿深杯里。炎天流火劫烧馀,藐姑初识真仙子。 谷内青松,苍然若此。历尽冰霜偏未死。一朝鲲化欲鹏飞,天风吹动狂波起。(叶嘉莹《踏莎行》)
最新文章
一世纪的忧患、坚持与传承:如是我见嘉莹姑母
何当百亿莲华上,一一莲华见佛身——叶嘉莹先生讲李商隐《送臻师》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叶嘉莹教授访谈录
同师从同津缘,两位百岁先生跨越时空的诗与远方……
叶嘉莹与辛弃疾第二故乡上饶的情缘
叶嘉莹讲唐宋词(二十一)谈范仲淹:萧寥凄远,朴实真切|草地周刊 · 迦陵课堂
叶嘉莹逢春远游诗赞山东
星光熠熠,叶嘉莹的温州情缘
百岁叶嘉莹,悠悠湖湘情
在重庆幸会叶嘉莹
百年传灯,明终不尽
更能消几番风雨──忆叶嘉莹先生访彰女
叶嘉莹讲唐宋词(二十)谈晏几道:一样纯情兼锐感,叔原何似李重光|草地周刊 · 迦陵课堂
百岁种新莲
追忆叶嘉莹先生二三事
诗意的境界中绽放光明——忆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教授
还原叶嘉莹在南京留下的那些“名场面”
程千帆评价叶嘉莹:博雅敏锐的学者,勇敢坚强的人生斗士
怀念叶嘉莹老师丨邝龑子
叶嘉莹的故居——北京察院胡同
叶嘉莹的北京足迹
读书忆往怀恩师叶嘉莹先生
一朝天外赋归来——从叶嘉莹中年诗文探其心路历程
“难忘诗骚李杜魂”——追忆叶嘉莹先生
叶嘉莹:悼念文史学家缪钺先生
马蹄湖畔的大师唱和——陈省身先生与叶嘉莹先生的诗词因缘
追随叶先生求学的点点滴滴
生发诗歌的种子
永怀叶嘉莹老师丨郑培凯
叶嘉莹:学词自述
叶嘉莹:哀蝉心事的丁宁词与忧国悲慨的沈祖棻词
第二十七届叶氏驼庵奖学金暨第十九届蔡章阁奖助学金获奖名单
《迦陵书系》的意义
从大学古典诗歌教学实践看叶嘉莹先生吟诵理念的推广应用价值
叶嘉莹的最后岁月:诗词人生的遗憾与遗产
叶嘉莹先生的古典诗词教学贡献
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追记对叶嘉莹先生的一次访谈
叶嘉莹先生的诗教思想及其对当代高校古典诗歌教育的启示
续写“诗词使人心不死”的佳话——重温叶嘉莹先生的诗教
叶嘉莹先生在忆中
叶嘉莹讲唐宋词(十九)谈晏几道:酒酣狂草付诸儿,事往繁华尽可伤 |草地周刊 · 迦陵课堂
大勋尤在传诗——挽叶嘉莹先生
叶嘉莹与中华诗教学会
叶嘉莹先生说诗的魔力丨詹福瑞
南开大学调研组赴浙江推进“中华诗教传承计划”
与叶先生最后一次握手丨郑宇民
真诚、真纯、真切,品读叶嘉莹先生的诗词与人生
叶嘉莹讲唐宋词(十八)谈欧阳修:“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草地周刊 · 迦陵课堂
怀念老师叶嘉莹先生
“余独好修以为常”——追忆叶嘉莹先生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