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一绝:柳如是传承管氏菖蒲石景
文摘
文化
2024-10-26 10:34
江苏
常熟一绝:柳如是传承管氏菖蒲石景
文 / 孟东明
点入名片👇关注并查阅往期
时在离此约15年前,笔者在方塔公园里观赏到一旷世奇境:似有黄山松景,犹有西岳微缩,方寸之间,郁郁葱葱,绝壁礕立,真匠心独运也;细问亭亭玉立女子:此乃何方神圣之作?答曰:家父管氏也!吾又问:此番小中见大杰作,历史上可有传承纪录?你家父之作现有多大规模?答曰:据家父言,常(熟)地纪录最晚为钱谦益夫人柳如是带来;家父在家一别墅楼顶平台及楼下园内寻觅制作约近200景,工作年限约20多年……10年前春,吾与老伴在曾园杨云史书“超然”亭围栏上喝茶赏春,突然发现“菖蒲石景”竟近在咫尺,遂移步近观,昔日女子已为人妇,老者该为管先生耶?老者从塑料棚中出来,与吾握手致意,吾即评论:方寸之地,沟壑纵横,怪石嶙峋,奇树犹立,真旷世奇景也!老者见吾如此诧异,乃笑而不言,颔首低眉致意而已……昨日上午九点,再到曾园“超然”亭畔,又发现两男一女在整修塑料棚廊,相当一部分“菖蒲石景”则外移展览去了。鉴于鄙人现已创办“梅塘”,有条件把这“常熟一绝”推介给文友,遂记下如是一段文字:常熟管先生经营数十载的石栽艺术又称为石栽盆景,它是将树木根植于山石上的一种造型手法,是科学与艺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有人称之为“自然与生命的雕塑”。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已经出现了此番艺术,时称小山。唐太宗李世民就为此写下了《小山赋》等诗篇。《小山赋》中有“寸中孤嶂连还断,尺里重峦倚复正”“半叶舒而岩暗,一花散而峰明”之句。尺寸之间,峰峦起伏,半叶一花,岩暗峰明,足以说明唐代的“小山”是有山丘、植花木的一种石栽艺术。另外,从李世民之孙、武则天之子、章怀太子李贤的墓室壁画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石栽盆景。1972年在陕西乾陵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了“小山”盆景的壁画,李贤是李世民的孙子,李贤墓壁画同时也证明了盆景源于中国。宋代的石栽艺术继续发展,宋徽宗赵佶亲自绘制了一幅《祥龙石》图,描绘一个祥龙石上栽种花木的实例。宋代盆景高手名人辈出,有王安石、王十朋、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陆游、范成大等等。王安石是北宋宰相,是当时比较知名的一个盆景爱好者。通过他的诗句“青青石上岁寒枝,一寸岩前手自移。”后人称一寸岩松的石栽盆景最早就出自王安石之手。宋代的皇帝宋徽宗 ,也是一个爱好艺术的皇帝,他亲手绘制了一幅《祥龙石图》是宋代的“石栽盆景”。元代由于非汉族统治,文化差异较大,盆景资料少有记载,仅苏州高僧韫上人制作“些子景”。此“些子景”就是南宋“拳石岩松盆景”的传承变化。至明末清初,文人雅士中流行一种叫“菖蒲石”的石栽盆景,由秦淮名伎柳如是作诗世界唯一记载,诗云:“客从远方来,贴我菖蒲石。菖蒲皆九节,石是珊瑚色。怀之有怿梦,灼灼同心臆,金闺自流耀,馨香难雕刻。”柳如是后嫁于常熟名士钱谦益,便将这种“菖蒲石”艺术带到了常熟。常熟地属苏州市,是苏派盆景的发源地,这种“菖蒲石”便在常熟潘有佳、管仲贤、江寒汀等画家中传承下来,一直至文革时中断。现代的石栽盆景有本市高级工艺美术师管铁亚先生继承,并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与创新,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该项目2012年已列入常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获得国家专利,2013年参展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获得专家一致好评。常有人认为石上栽花是异想天开,是不可能的事,但实际上自然界里大多数树木都是生长在岩石为基础的山峦之上的。岩石经过巧妙的加工,它的内部是可以有较大的生存空间的。
石栽盆景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造型艺术,它的结构十分科学,与花盆相比,阴阳相反而原理相通。花盆是正面开口,石栽盆景是反面开口,种好树木以后底部向下是看不见的,因此,石栽盆景可以有千姿百态的造型。
与传统盆景相比,石栽盆景摆脱了盆的束缚,在形式上实现了美的追求,使盆栽真正达到了一种“景”的追求。
留言功能现已开通,页面底端可见“写留言”入口~
点下方名片→点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如需及时接收到文章推送,请花3秒钟时间为我们点赞、点击“在看”或者“分享”转发!您的鼓励是我们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