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生物信息数据库作为连接海量生物数据与科研应用的桥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大家也可能面临着:
➢数据分析对编程和统计背景有较高要求;
➢在临床案例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方面有所欠缺;
➢国外数据库中充斥着大量英文的专业术语和缩略词,且可能伴随着科研自主性受损、数据获取受限、使用控制严格等“卡脖子”风险,对中国学者的使用体验不太友好。
Nature杂志的一篇文章论述了罕见病数据中心(RDDC)等中文数据库是如何推动罕见病研究持续发展的,充分肯定了中国从业工作者构建属于自己的数据库的深远意义[1]。目前RDDC已实现「生物大数据」与「AI+生信工具」的强强联合,具备「如何借助A模型去研究由B基因的C突变引发D疾病相关机制」一系列实际应用案例;且承诺永久免费开放!
#01
#02
#03
参考文献: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