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 | 中国科学院大学傅雄飞研究表明导航范围的扩大促进了迁徙选择

学术   2024-12-14 16:03   海南  

iNature

能够移动的生物体可以通过扩展到新区域来提高适应性,而非移动性的病毒通常依赖宿主的迁移来实现远距离传播。通常情况下,更快的宿主运动可以促进病毒的传播。然而,近期的生态学研究表明,动物宿主的迁移也可能通过从迁移群体中移除感染个体来降低病毒的流行率。

2024年12月3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傅雄飞独立通讯在 PNAS(IF=9.4)在线发表题为 Navigated range expansion promotes migratory culling”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一个细菌-噬菌体的共同传播系统,探讨宿主运动性如何在扩展过程中影响病毒传播。

研究发现,在由趋化性驱动的导航迁移扩展中,随着细菌迁移速度的增加,噬菌体的传播减少。理论和实验分析表明,导航迁移导致细菌-噬菌体共同传播前沿的感染宿主与未感染宿主在空间上分离,这会影响前沿遗留的细胞数量。在共同传播的前沿中,感染细胞的优先丢失抑制了病毒的传播。当宿主迁移速度进一步提高时,会发生相变,导致噬菌体完全被淘汰。这些结果表明,宿主的导航性迁移扩展可以通过迁移群体中的“感染清除”机制来抑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这一发现为理解迁移宿主与病原体传播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种群扩展是生物入侵新区域并获得诸如生存、繁殖及资源等益处的过程。经典理论预测,运动型种群通过生长和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扩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许多生物能够利用自生成的信号(即导航扩展)来加速扩展速度,进而实现长期定居。

然而,非运动型物种,如病毒,则需要依赖其他策略扩展其分布范围,例如通过感染宿主进行远距离传播。一般认为,宿主的运动能力会增强病毒传播并促进病毒扩展。但近期的生态学研究指出,动物宿主的迁移可能降低病毒的流行率。这可能是因为动物通过迁移逃离感染区域(“迁移逃逸”),或者感染个体在迁移群体中被移除(“迁移清除”)。

噬菌体在细菌导航范围扩展过程中的传播(图片源自PNAS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帝王蝶的季节性迁徙显著降低了寄生虫感染的风险。这些流行病学案例研究中存在的矛盾结果表明,宿主空间扩展对病毒流行率的影响取决于系统的具体条件,这需要通过更精细的量化分析来解决。然而,由于观测技术的局限性以及自然系统的复杂性,研究野外传染病动力学及其机制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为此,作者构建了一个共同传播系统,使用运动型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及其慢性噬菌体M13(该噬菌体在感染后不会通过杀死细菌宿主产生子代噬菌体),以研究宿主扩展如何影响宿主运动性与病毒空间流行率之间的关系。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73/pnas.2408303121

END

内容为【iNature】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来源于【iNature】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love_iNature),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3701829856 或邮箱:iNature2020@163.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

iNature
专注前沿科学动态,传递科普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