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Sci丨广州医科大学邓伟豪等团队合作研究表明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在川崎病中引发炎症和血管病变

学术   2024-12-16 13:32   浙江  


iNature

川崎病(KD)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和全身血管炎,可导致幼儿冠状动脉动脉瘤。血小板高反应性和异常免疫反应是KD的关键指标;然而,血小板过度活跃导致KD患者炎症和血管病变的机制尚不清楚。

2024年12月12日,广州医科大学邓伟豪,美国耶鲁大学John Hwa,广州医科大学顾晓琼共同通讯Advanced 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Platelet–Monocyte Aggregate Instigates Inflammation and Vasculopathy in Kawasaki Disea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表明,血小板-单核细胞相互作用蛋白(CD62p/PSGL-1和(GP)Ibα/CD11b)和细胞因子介质(血小板TGFβ1)是KD血管病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研究发现KD血小板和单核细胞之间存在细胞因子介导的正反馈回路。KD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MPAs)是由p选择素(分化簇62P, CD62p)及其糖蛋白配体1 (PSGL-1)的初始相互作用介导的。随后是血小板糖蛋白(GP)Ibα与单核细胞CD11b的协调相互作用。单核细胞活化血小板启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释放,导致单核细胞核因子kappaB的核定位,从而驱动经典单核细胞(CD14+CD16)表型转化为促炎单核细胞(CD14+CD16)。血小板活化的单核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和组织坏死因子-α,进一步促进血小板活化。通过抑制这种正反馈回路的成分,可以预防KD诱导的炎症和血管病变。值得注意的是,血小板TGFβ1缺乏的小鼠表现出较少的MPA和CD14+CD16单核细胞,同时炎症和血管病变减轻。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通常,它会影响中等动脉,尤其是冠状动脉。值得注意的是,血小板高反应性和炎症是KD的关键指标,标准治疗需要联合口服阿司匹林和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然而,一些患有KD的儿童发生冠状动脉动脉瘤(CAA),年轻人即使在接受标准治疗后也会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导致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迫切需要了解KD诱导血管病变的机制,并开发精确的基于机制的治疗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单核细胞及其衍生的巨噬细胞在各种炎症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是重要的先天效应因子。基于分化簇14 (CD14)、脂多糖(LPS)辅助受体)和CD16的表达,人类单核细胞包括三个主要亚群。这些亚群包括经典(CD14+CD16),中间(CD14+CD16+)和非经典(CD14lowCD16+)单核细胞。中间单核细胞是最近发现的一种亚型,具有产生促炎细胞因子的能力,如组织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再灌注损伤、类风湿关节炎和克罗恩病中也报道了中间单核细胞的扩增。此外,循环中中间单核细胞的比例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已被确定。然而,导致转化为中间单核细胞的因素尚不清楚。

研究整体实验设计流程图(图源自Advanced Science

血小板是免疫效应细胞,其功能跨越急性炎症反应到适应性免疫。它们的免疫反应包括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释放,这是招募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所必需的。募集的免疫细胞对急性炎症反应严重。血小板通过Toll样受体、补体受体和整合素与白细胞相互作用,导致血小板-白细胞聚集形成。据报道,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MPA)在KD患者和注射了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提取物(LCWE)的小鼠中增加,这是一种成熟的KD小鼠模型。然而,MPA在KD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研究通过KD患者样本和小鼠模型发现MPA在急性KD时引发炎症和血管病变,以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为靶点,恢复单核细胞稳态,改善LCWE诱导的KD小鼠模型的血管病变,提示了KD血管病变的新治疗靶点。


参考消息: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406282

END

内容为【iNature】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来源于【iNature】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love_iNature),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3701829856 或邮箱:iNature2020@163.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

iNature
专注前沿科学动态,传递科普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