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
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
就得学习。”
——毛泽东
天津之眼 | The Tientsin Eye
当海河的波光与夏日的骄阳交织,2024年的盛夏,我第一次来到了天津这座城市。这次的行程不是旅游,也非寻亲访友,而是参加福建省职业院校中职课程思政研修班的培训。
在我的记忆里,天津除了狗不理、麻花和相声之外,还是一座自带思政元素的城市。无论是在古代因漕运而兴起成为军事重镇,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租界林立而成为我国近现代屈辱史的见证者,亦或是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快速发展,天津都展现出了它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这座城市的历史,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荣辱与变迁。
天津大学东门 第九教学楼
支撑一个城市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思想与文化。此次培训的地点设在天津大学。这是一所与城市同频共振的高等学府。其前身是1895年成立的北洋学堂——我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他的出现,是为了改变当时国家积弱积贫的态势。“实事求是”的校训更是为后人治学、育人诸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培训的教室是天大老校区的西阶教室,据说是天大历史最悠久的教室之一。旁边就是传奇的第九教学楼。这座宏伟高大、古朴凝重、庄严肃穆的建筑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津大学的发展变化,成为了天津大学的文化象征。1958年8月13日,毛主席到天津大学视察,就是在第九教学楼与师生见面。这里,自然而然成为了大家争相拍照的首选。
教室离安顿的酒店不到2公里的路程,但在与烈日较量一番后,我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以骑共享单车的形式来回。伴着晨风出行,携落日而归,带着求知的渴望,徜徉在偌大的校园,一切都那么惬意。恍惚间,仿佛时间老人将我人生的进度条往前一拨,又回到了20多年前上大学的情景。唯有路上不时响起的自行车铃铛声时刻在提醒我:“醒醒,这里可是天大!”
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当然,这并不影响我的心情,相反,让我更加关注天大。我通常进出都走北门。顺着北门进入,纵横交错的道路出现在眼前。天大树多。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树木极力伸展枝叶,遮天蔽日,为炎炎夏日带来阴凉。中午吃完饭,借着枝叶的“庇护”,一路骑回酒店,这可是难得的享受;天大人多。万万没想到,暑假期间还有这么多人在校。是学生,是老师,亦或许是像我一样参训的人员。身份也许不同,但大家的目的可能一致,就是利用暑期提升自己。人来人往间,我能想象出这里正常教学时的热闹场景。进入北门后直走,不久,就可以看到被誉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了。它在道路的右侧。满墙自由攀爬的藤枝,池中有灵动的锦鲤嬉戏,黑天鹅弯曲优雅的脖颈,丝绒般的羽毛被阳光点染了粼粼金色,很难不吸引人驻足。再往前行就到了北洋广场。北洋广场拥有宽敞的空间和富有历史感的建筑,是天大建校一百周年的珍贵纪念。它凝聚了天大的百年沧桑与辉煌,承载着天大人对学术繁荣和人文荟萃的执着追求。我特别喜欢北洋广场边角的一句标语——“家在天大,志在天下”。它让我感到学校的温暖和希冀,归属感特别强。令人惊喜的还有与北洋广场一路之隔的九教前的园子里,砸过牛顿的苹果树居然在这里扎根繁衍,领到了中国的“身份证”。傍晚时分,你若是漫步于广场对面的敬业湖旁,借着夕阳的余晖,可以看见求实亭与湖光树影的相互映衬。这一切,润物无声,却滋养灵魂。
|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北洋广场一隅⬇
牛顿苹果树⬆️ 敬业湖与求是⬇
同样润物无声的,还有本次培训的主题——课程思政。来之前,我原以为自己对课程思政有了一定的认知。培训后才发现,自己其实连门槛都还没进。先前上课,我总喜欢借题发挥,和学生谈谈家国情怀、文化自信。那时我常想,课程思政嘛,不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做做思想工作吗?有啥难?培训后,我开始反思,这样的显性说教到底对学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对学生而言,他们在开始时或许会热血沸腾,但久而久之,就逐渐对教师的说教免疫了;而对教师而言,过多的说教占用了原本应有的教学时间。专业的课堂教学变了味。这些都违背了课程思政的初衷。
那么,课程思政的元素到底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又该如何与课堂教学巧妙结合呢?授课的专家们以他们丰富的实践教学经历,帮学员们重塑了课程思政的知识体系。
首先,课程思政的目的是什么?天大的程斯宇教授总结了八个字,就是帮助学生“正心、增智、明理、识途。”我深以为然。明确了这个目标,再来看看有哪些课程思政的元素可以挖掘,就会清晰得多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是思政元素;国际视野、法治观念是思政元素;公民素养、社会道德是思政元素;平等意识、发展能力是思政元素;工匠精神、使命担当是思政元素;创新思维、美的欣赏是思政元素;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也是思政元素……简言之,思政元素不论大小,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都属于思政元素的范畴。
其次,课程思政强调的是“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其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往往难以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展示真实的案例、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从而在互动交流中深化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认同。这个实践环节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能够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教学过程。程斯宇教授提出的教师应该过政治、理论、通史、语言、讲台这五关,或许可以为大家提供参照。
培训中,一个关于数学的函数知识与中医药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案例最令我印象深刻。该案例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对勾函数等数学知识与中医药专业中的中药水洗时间、药材炮制时间、中药包装绳长等一一对应,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应用与专业实践当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专注耐心、一丝不苟、勤俭节约、守正创新的品质,去传承中医药文化。设计的环节与内容令人拍案叫绝,思政元素契合课堂教学,真正做到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如盐入水。众多优秀案例让学员们大开眼界,犹如打开了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门,让众人可以领略到更美好的风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的源头敞开了,大家对课程思政就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们要明确的是,课程思政不是增加一门课,不是增设一项活动,也不是简单的喊口号、贴标语,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价值观的引领者,应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思政能力,同时积极向同行学习、交流经验,才能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时间如织布机上飞速穿行的梭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依依惜别间,一本“天大”的结业证书将来时的忐忑化作去时的不舍。反思本次培训的经历,我总结了五点:一是规格高。985高校直接承办培训工作,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二是内容好。培训班邀请的专家都是一线教师,大量的内容来源于实践教学;三是管理严。我愿称之为经历过的培训中最严格的一次。班主任们尽心尽责,一天内多次点名,杜绝学员划水;四是形式活。本次培训既有专家面对面授课、答疑解惑,也有小组合作同研同修;既有参观思政基地,提升思政素养,也有户外拓展,增强团队凝聚力;五是收获大。大家对课程思政如何融入教学设计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相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段经历都将为我的课堂教学指引方向,并成为我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参观思政教育基地↑
小组合作研修↓
SHOOTING| 星辰大海
一次求学的经历,一段探索的旅程,一种全新的视角,一份独特的感悟!非常感激有这么一次来天大培训学习的机会。感谢天大,感谢所有给予我知识和启发的老师和同伴。在海河之畔,在天大之内,我曾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去探索过课程思政的奥秘,这将是我人生历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教育之路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我们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目之所及,所见,皆是星辰大海!
【作者简介,请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