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也称肩关节撞击综合征(SIS),是指由于解剖结构或动力学原因,在肩的上举、外展运动中因肩峰下组织发生撞击而产生的临床症状,是引起肩部疼痛的常见疾病之一。
文献报道,44%~65%的肩痛是由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引起。其疼痛多发生于肩关节前外侧及肩峰下间隙,在上肢外展、内旋及上举时疼痛趋于明显。
一、相关解剖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涉及肩关节多个解剖结构。
主要包括肩峰、喙肩韧带和肱骨大结节。
肩峰是肩胛骨向外延伸的部分,其形状有扁平型、弧形和钩型。其中钩型肩峰在临床实践中被证实更易诱发撞击现象。
喙肩韧带连接喙突和肩峰,与肩峰共同构成肩峰下间隙的上界。
肱骨大结节是位于肱骨近端的外侧,呈明显隆起状。
在正常情况下,肩袖肌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肱二头肌长头腱等结构从肩峰下间隙通过。
但当这些组织由于过度使用、肩部肌肉力量失衡、肩峰形态异常等因素,导致肩峰下间隙变窄,在肩关节外展、前屈等活动时,上述组织就会与肩峰和喙肩韧带相互撞击,引发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病因
可能不少人会疑惑,自己又没有外伤,又没有被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怎么肩膀还会撞击呢?
一般这类疾病主要多见于久坐人群、肩部经常高举过头的体力劳动者或运动爱好者,它的病因主要有两大类:
其一:内在因素,就是我们自身的解剖结构出现异常;比如最常见的解剖变异、退行性改变或血管形变;而这类因素引发的肩痛相对保守治疗会差一些。
其二:外在因素,就是我们肩膀周围的肌肉力量不均衡;比如说稳定肩关节的肩袖肌肉失衡、稳定肩胛骨的肌肉失衡、肩胛骨的位置及运动异常;这类因素引发的肩痛,最佳的治疗方式是康复。
建议出现肩痛的患者不要自行诊断治疗,应到医院就诊检查,明确诊断。内在因素,多依赖片子检查;外在因素,主要依赖康复医学科的治疗师徒手检查。
三、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症状
肩部疼痛是最主要的症状,疼痛通常位于肩峰外侧,或位于二头肌腱沟处,有时可放射至三角肌止点区域。
在病变初期,疼痛通常在肩部运动时出现,尤其是前屈,外展等动作,休息时无疼痛。
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静息痛和夜间痛。患者不能向患侧卧,睡眠翻身时经常被疼醒。
多数患者肩部活动范围是正常的,一些患者由于疼痛,主动活动受限,而被动活动往往是正常的。
2.体征
①痛弧征
敏感度很高。让患者主动外展肩关节,0~60°时通常无疼痛,在 60°~120°之间出现疼痛,超过 120°疼痛减轻或消失。
②Neer 征
患者取坐位,被动把手臂往前上举,手掌需朝前面,若出现疼痛,即为试验阳性。
③Hawkins-Kennedy征
患者取坐位,把肩放在外展90°并屈肘90°位,强迫被动下压,若出现疼痛及恐惧,试验呈阳性。
④空罐试验(Jobe试验)
患者坐位,上肢外展90°、前屈30,拇指朝下,检查者施力抵抗外展,患侧同健侧对比若出现肌力减弱和不足,则为空罐试验阳性。
3.辅助检查
①X片
常规拍摄肩关节正位及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
典型改变包括肩峰下表面硬化和骨赘形成、大结节硬化及囊性变。通过冈上肌出口位可以评价肩峰的形状和厚度。
X线片评估肩峰形态。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示肩峰前部呈钩形(↑),为钩型肩峰。
②B超
主要对肩袖、二头肌腱和肩峰下滑囊等进行检查。
③MRI
主要对肩袖、二头肌腱、盂唇、滑膜、软骨和肩峰下滑囊等结构进行检查。
喙肩韧带附着处骨刺伴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MR图像。
肩关节MR平扫斜矢状面T1WI(左)示喙肩韧带肩峰附着处骨刺形成(↑),肩峰下间隙狭窄,斜冠状面脂肪抑制T2WI(右)示冈上肌腱信号增高、滑囊面纤维不连续(↑),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积液、滑膜增生
撞击相关损伤:
(1)最常见的损伤为肩袖肌腱尤其是冈上肌腱的损伤。
肩袖肌腱水肿、炎症在MR上表现为:
肌腱增粗,信号增高,边缘毛糙;
肩袖部分或全层撕裂表现为肌腱连续性部分或完全中断,在液体敏感序列上肌腱内出现液性高信号,累及部分肌腱或贯穿肌腱全层,伴或不伴断端回缩;
慢性全层撕裂时还可出现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
(2)常伴有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炎,可见滑囊积液、滑膜增厚。
(3)可伴有盂唇、肱二头肌长头腱等结构的损伤,但相对少见。
四、治疗及预防
针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保守治疗,急性期应用超短波、超声波等理疗设备针对痛点进行镇痛、消炎处理或者口服、局部外用消炎镇痛药物。
症状减轻后逐步开始采取运动疗法的干预,主要包括松解紧张的软组织和激活肩周薄弱的肌群,通过肩关节稳定性训练能有效帮助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和建立良好、协调的运动模式,从而减轻疼痛症状。
具体方法如下:
1.利用筋膜球松解后关节囊、三角肌
取靠墙站立位,压住筋膜球,在肩关节后侧及肩外侧三角肌处寻找痛点,压住痛点保持30秒,每个部位找2-3个痛点。
2.胸小肌拉伸
将前臂和手抬高抵在门框或墙上,肘关节高于肩关节,肩关节外展130°左右;
靠近门框一侧腿在前,脊柱保持稳定,身体向前倾直到感觉肌肉紧绷及轻微刺痛时停止,保持30秒,3-4组/天。
注意拉伸过程中保持正常呼吸,不要憋气。
3.肩外旋肌群训练
取坐位,肘关节屈曲90度,掌心朝上,在肘关节上方放小毛巾卷并用大臂夹紧,手握弹力带,对抗阻力完成向外侧打开动作;
然后缓慢回到起始位置,感受肩关节后侧发力感。每组10-15个,3~4组/天。
4.前锯肌激活训练
面向墙站立位,身体向前倾斜将手掌支撑于墙面,上肢与地面保持平行,在肩胛骨及双侧手掌处拉弹力带,胸口靠近墙面,肩胛骨往后夹;
接着双侧手掌压墙面,背部推弹力带远离墙面并保持5-10秒,感受肩胛骨的运动及前锯肌的发力感。每组10-15个,3~4组/天。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锁定精彩!
点“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专业课程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