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17点20分
我们正式迎来冬至节气
古语说:“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说起这个冬至啊,可不一般。古代的时候冬至曾经是新年,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四时八节”里的一节,从古至今都是特别重要的日子。冬至这天,无论南北,习俗里都是要一大家人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的。
“一年之中,冬至日起,白昼由短而长,亦可谓日始。”
冬至有三层含义,一是阴极之至,阴气最盛的时候;二是阳气始至,阳气萌生的时候;三是日行南至,阳光直射点最南的时候。
冬至前一天叫小至或小冬;当天叫长至或大冬;后一天则称为至后。
冬至为日始,是一年阴阳循环的开始,所谓「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过了这一天,白昼就会一天天变长,天地间阳气开始渐强,下一个循环就此开始,因此冬至也被视为大吉之日。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躲在土里过冬。
二候麋角解
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鹿是山兽,属阳,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鹿的角开始脱落,随之又长出新的犄角。
三候水泉动
阳气初生,纵使天寒依旧,冰霜凝结,泉底却暗暗涌动。
老人常说“冬至不端饺子碗,耳朵冻掉没人管。”
古时候,人们为了取暖,将面粉做成耳朵似的“娇耳”,吃过之后浑身暖和,耳朵发热,后来,饺子就成为了冬至必不可少的“节日饭”了。
小时候不懂,为什么冬至一定要吃饺子,长大后到了特定的节日,即使不在家团聚,也会自己买一份饺子,聊以慰藉,或许这就是节日带给我们的力量吧。
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
每逢冬至都要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老杭州的说法是,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其实关于冬至这天的民间食俗,还有这样一个顺口溜,把它记住了,就不会忘记冬至该吃啥了:
冬至那日得吃鱼,健康富贵有盈余。
冬至饺子需盛满,财源就会滚满门。
冬至汤圆得吃饱,喜事好事自会到。
冬至丸子不能缺,平安吉祥来相迎。
冬至豆腐舀进碗,万事如意新春早。
冬至当天尝年糕,一帆风顺步步高。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日无言,却蕴含无限生机。冬至过后,就是2025年新年了,我们终于在天寒地冻之间盼来了新的一年。冬天已然过去一半,春天在不远的将来,默默守候。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回首这一年过往,感谢自己,没有被困难打败;感恩自己,始终对明天充满期待。
冬至则福至,愿幸福与你我相拥,这个冬日,祝愿大家阖家幸福,团圆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