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只会画画,我不会搞手段,不会做生意。每个人的生命和精力都很有限,不要浪费在那些无聊的事上。
——黎雄才
他与赵少昂、关山月、杨善深并称为岭南画派第二代四大著名画家,擅长画松,后人总结他的一生,其画、其艺、其德,亦如一株万年不老松,傲立峭壁,无惧寒霜,他就是黎雄才。
黎雄才
▲
黎雄才 寒江帆影
纸本立轴
45x29cm
黎雄才,1910年出生于广东省肇庆,由于其父擅长绘画,故黎雄才自幼受到艺术熏陶。1926年师从中国近代画家、岭南画派开拓者高剑父,翌年入广州春睡画院学习,曾在广州烈风美术学校兼习素描。1932年,由高剑父资助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日本画科,是年创作《潇湘夜雨图》,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奖。三年后毕业学成归国,任教于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后相继任教省立第七中学(今肇庆中学)、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副教授、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职华南文艺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担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委、广州美术学院和广东画院顾问、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
▲
黎雄才 松云飞雀
设色纸本 立轴
136x69cm
黎雄才早年在春睡画院学画画的时候,高剑父对其要求非常严格,每天安排他上阁楼画画。那时上阁楼是用竹梯上楼的,当黎雄才上了楼阁后,高剑父就把梯子移开,不让他下楼玩耍。黎雄才深知高老师用意,每天上楼总是勤奋学习直到老师把梯子移回才下楼休息。一天,高老师外出到傍晚才回来,到了下午一点多钟,黎雄才见还没有梯子下楼,就继续画画,画到下午将近六点钟,才听到高老师叫他下楼。高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我有事迟回来,你干嘛不叫其他同学移梯子过来?”黎雄才笑着说:“没事的,下不来好嘞,有多点时间画画。”
高剑父曾经给黎雄才在笔记本上题“劳而不获有之矣,未有不劳而获者也”,黎雄才视之为鞭策自己的格言。
▲
黎雄才 深山飞瀑
设色纸本 立轴
135x66.5cm
黎雄才一生创作国画不下三四千件,他的作品既有巨幅的宏伟画卷,也有精致的小卷,每一幅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汗水。
黎雄才的写生画稿更是多达上万件,每一幅都记录着他的艺术旅程。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自然风光到人物形象,从静物写生到动植物描绘,他的画稿涵盖了广泛的题材。
▲
黎雄才 风雨征途
设色纸本 立轴
127.5 x 65.7cm
黎雄才虽然是高剑父的学生,但在山水画的技法方面,却不受高剑父的影响。他在日本取法的“朦胧体”风格,延续到他回国后。黎雄才成功地揉合了传统与日本画法。他这种新作风,既有笔墨,又有渲染,同时又能表现景色的远近和空气层,在岭南画派的折衷中外的宗旨下,当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但黎雄才往后的道路上,却未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他喜欢用强有力的笔法来挥洒。他努力的是把变化多端的笔墨,来营造各种艺术效果。
黎雄才改变了过去传统设色山水的半面处理法,把难度很高的渐次渲染法应用到传统中国画的画面上来,评论界将其命名为“黎家山水”。
▲
黎雄才 峨眉途中所见
设色纸本 镜心
74x36cm
黎雄才在教学中常对学生说:师承古法,不能抛开前人搞国画;师承古法,不能古而不发,发展绘画艺术,要讲纯艺术。写画的艺术是什么,就是用文房四宝加国画颜料表达作者要表达的物象质感和意趣,画什么要似什么,似是似特征,和摄影照片有区别,国画要有国画的韵味,要反映出宣纸、毛笔、水、墨和颜料等绘画材料所产生的特殊效果,给人以艺术感染力。
黎雄才从事中国画艺术80多年,著名书画家启功曾为他题写对联“明月照积雪,平畴交远风”,恰如其分地评价了黎雄才平生的为艺、为人。
▲
黎雄才 暮云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42.8x67.2cm
在黎雄才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试图打破旧有框架的力量。黎雄才不仅仅满足于复制古人的脚步,站在他的作品前,我们不仅仅是在欣赏一幅画,更是在阅读一个时代,感受一种文化。
黎雄才将岭南画派的写生传统与个人创作相结合,为弘扬民族文化、革新中国画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黎雄才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不仅影响了岭南画派的发展,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
青约而至|清•玉雕岁寒三友墨床
原创壁纸|南疆风光
飞花令里读诗词,句句令人拍案叫绝!
丹青妙化|艺术大师——冯建吴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