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约而至|清•玉雕岁寒三友墨床

文化   2024-12-04 07:00   山东  

长11.1cm 宽3.7cm 高2cm 





中国的古代文房用具,历经唐宋元明之后,至清代形成了鼎盛时期,除了被誉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外,更潜心发展“文房四宝”的辅助工具,精心设计,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些器物的实用价值,也被观赏与把玩性所取代,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玩”。墨床为文房用器,是书案上摆放未干墨块的文具,属清朝文具小九件之一。









此件玉雕墨床质地莹润,集镂雕、浮雕、阴刻多重工艺。玉墨床构思巧妙,器身由五根竹竿组成,墨床面雕竹叶、松树和梅枝纹,松针成团,梅枝虬曲,梅花立枝头。整器形制小巧雅致,雕工精湛,极富清灵典雅之态。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也是文人雅士品性高洁的象征,宋代文人林景熙在《王云梅舍记》言及:“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此典被认为是“岁寒三友”的出处。南朝陶弘景在庭中植松,以招松风;北宋苏轼在院中栽竹,以听琳琅;亦是北宋,林和靖结庐孤山,度腊观梅。松竹梅,原是自然间寻常物事,却因文人赋予其性格,变得高雅独特。









“文房自古多藏玉”,中国的文人雅士注重生活细节与品位,精雅绝伦的文房玉器正是文房中不可或缺的雅物。自宋之后,文房用玉日益扩展,到了清代逐渐形成了一套有序而完整的系列。主要有笔筒、笔洗、砚滴、笔架、水盂、墨床、镇纸、笔舔等。清代玉器是中国玉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它继承发扬了数千年来传统的琢玉技术和风尚,集历代之大成,创造了难以数计的优秀作品。作为当时文人雅士追求悠闲雅趣生活的一种象征,雕工精湛的文房玉器最具代表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墨床,又称墨架、墨台,是专门用来承搁墨锭的小案架,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之一。墨磨后湿润,乱放容易玷污他物,故制墨床以搁墨。墨床以墨定形,通常不会太大,宽不过二指,长不过三寸。造型多案架形、座托形、书卷形、博古架形,或曲折,或简练,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材质多为木、玉、瓷所制。墨床从单纯的承墨用具发展到可供赏玩的艺术品,除具有精、巧、雅的鲜明特征外,其文化内涵在融入了文人个性化的追求后便更加丰富。墨床在文房用具的传世品中相对少见,故而更加珍贵。














  传 承 文 化 • 创 意 未 来  





微博、抖音同号:搜索“青未文化”


往期推荐
第191期

青约而至|清•紫端石雕黄慎《采茶翁图》诗文插屏

第192期

青约而至|清•黄杨木雕瘦骨罗汉像

第193期

青约而至|明•双螭戏珠瓦形端砚



好文!必须点赞

青未文化艺术
传承文化,创意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