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团圆正除夕

文化   2025-01-27 18:01   山东  










除夕,一年之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是鞭炮声声的不眠之夜,是大家一年到头最翘首以盼的日子。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以新易旧曰“除” ,昼夜交替曰“夕”。


旧岁到此夜为止,除旧岁换新岁。


我们终于迎来了2025,乙巳蛇年。


蛇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巳”,在生肖中排第六,在龙的后面——正对应民间,人们把龙叫作大龙,把蛇称为小龙。


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多重意义。它既是智慧的象征,代表着深思熟虑和敏锐洞察;又是生命力的象征,寓意着生生不息、繁衍昌盛。


蛇年也因此被认为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适合进行改革创新。




王雪涛 竹蛇图




除夕·来历



















相传,古代有一只叫“夕”的四角猛兽,每逢冬季,它便会为了寻找食物去附近的村落大肆破坏,居民不堪其扰。


后来,有一个叫“年”的孩子,说“夕”害怕红色,只要村民在大门外悬挂红色的布条,它便不敢入内。


除夕傍晚,这个叫“年”的孩子只身将“夕”引出,村民将刚刚收割的“竹节”扔进火堆,火堆立刻发出噼里啪啦的爆裂声,将“夕”吓跑。


后来,每年的腊月三十,人们都要准备爆竹来驱赶“夕”,在门口挂上红色的物件来除“夕”。


如此,便可让“夕”一整年不再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 · 年夜饭


年夜饭是除夕的重头戏。


早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就有年夜饭的习俗。南朝梁宗懔于《荆楚岁时记》记载:“岁暮家家俱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


大人盼团圆,小孩盼长大,吃了这顿饭,大家的心愿好像也都有了着落。







除夕 · 祭祖


除夕之初,就承载着祭祀功能。


从古至今,年夜饭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给祖先上香,恭请祖先回家团聚。往往由一家之主亲自摆放祭品,点燃香烛。大年夜的供品,瓜果点心是少不了的。有些地方还要供一盆“二米饭”,用大米、小米混合煮熟,颜色有黄有白,寓意来年金银满盆。摆完供品,一大家子男女老少,开始在祖宗牌位前依次叩拜。


古人还会在大年夜通宵点灯,既是为了避免邪气暗中侵入,也是为了给祖先照亮回家的路。




陈缘督 敬老院新年欢宴




除夕 · 守岁


晋代官吏周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守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人们以守岁来祈求长寿。南北朝时期,守岁成为了一种正式的民间习俗,并被文人墨客以诗文的形式记录下来。


除夕夜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驱走一切邪瘟病疫,期待新年吉祥如意。







除夕夜,是中国人的团圆夜、不眠夜。一家人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等待着旧年的逝去,守望着新年的到来。


我们就是在一年又一年的通宵守夜里,期盼着自己的成长,祈求着家人的平安顺遂。


祥龙摆尾辞旧岁,金蛇纳福启新程。


新的一年就要到来,祝愿大家:


蛇舞虺虺(huī),前程螣螣(téng),

生活蠖蠖(huò),事业蟠蟠(pán)。








往期回顾

最是人间好时节——青未文化之中国节日

壁纸分享|青约而至观古系列三

丹青妙化|焦墨山水画大师——张仃

青约而至|清•玉雕锦地纳福迎祥笔筒

小年来了,这些年俗你还记得吗?


青未文化艺术
传承文化,创意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