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山东:山东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在前、开新局

学术   2024-05-30 12:08   山东  

作者简介

黄承梁,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王金胜,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  授;

于婷,山东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张国梁,济南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亲临山东视察,深刻阐述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事关山东长远发展、区域流域长远发展、国家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赋予山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的新使命、新任务。山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扎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山东篇章。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美丽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海洋生态文明







































    


di
山东陆海相拥、南北相济,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属于我国南北交汇地、黄河入海口、海洋资源富集地、改革开放前沿区;山东也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山东、关怀山东、厚爱山东,先后六次亲临视察,均就山东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事关山东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2024年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再次明确要求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系统梳理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重要要求等宝贵文献,深刻领悟并践行其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总结山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提出着眼“十五五”及本世纪中叶山东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重点,对于凝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的“美丽山东”“美丽齐鲁”样板,全面推进美丽山东、美丽中国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的生活提出了新期盼和新要求,这更要求我们必须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一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三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五是“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在五个重大关系中,把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放在首位,不仅表明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的重大意义,也对我们干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这项大事业提出了明确要求。
山东是经济大省,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划分的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100多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位。另一方面,传统经济占比高、资源环境依赖大;人口多、人均资源小,特别是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双“70%”之称(即山东传统产业占工业的比重约70%,重化工业又占传统产业的比重约70%)。因此,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越来越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观察到推动山东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在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青岛、临沂、济宁、菏泽、济南等地考察时,从鲁东到鲁西(鲁西南),再到省会城市济南,习近平总书记即明确要求山东科学破解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难题,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
2018年1月 ,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山东成为我国唯一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到山东视察,在青岛、威海、烟台、济南等地,明确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有效进展”“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

山东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全面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近十年来,山东持续探索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关停“散乱污”小企业、开展“四减四增”、提高“四新”经济占比,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绿色发展的底色越来越鲜明。一是自“十三五”以来,山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做好落后过剩产业的减法,治理“散乱污”企业11万多家,淘汰落后燃煤机组超500万千瓦,是国家下达任务的3.5倍;截至2023年底,为推动钢铁、化工、有色、冶金、建材、机械等产业加快转变,87.3%以上工业企业已实现数字化转型,其中深度转型率达到42%。二是做好动能布新,自2019年来,山东积极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真正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

从新旧动能转换到绿色低碳发展,山东挺起产业发展的脊梁。新旧动能转换提倡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能源,以新代旧,通过增长向发展的转换最终实现产业的升级。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再次明确要求山东“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发展,这是潮流趋势,顺之者昌。” 纵观世界各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大多在于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试验,为我国及至世界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进行了探索,对产业链中上游地区加快转型发展产生了重要示范带动作用,对平衡我国南北经济均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表明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这种内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人在对自然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做到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统一。

二、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黄河从山东东营入海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入海于山东半岛。山东作为黄河流域人口、经济、文化大省,也是唯一的沿海省份和黄河入海的省份。虽然地处黄河下游,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占据特殊位置,具有特殊意义。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入海口考察时,深情指出:“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实了。”随后在山东济南举行的“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年,我多次到沿黄河省区考察,对新形势下解决好黄河流域生态和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思考。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我们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的‘江河战略’就确立起来了。”从长江到黄河、从黄河源头到黄河入海口,从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到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从要求山东半岛城市群发挥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到要求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习近平总书记为山东在国家“江河战略”中有为、有位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战略要求。
山东济南
发挥好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黄河山东段长628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11.5%,常住人口约占24%,经济总量占30%左右,进出口总额占50%左右。山东半岛城市群是黄河流域发展动力格局“五极”之一,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沿黄省区首位。山东如何发挥好自身作为经济大省、沿海大省、人口大省等优势,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作为东部沿海大省山东的战略考量。对于山东在黄河国家战略中的作用,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就强调,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主持召开了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要求山东要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再次明确要求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山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谱写好、领先好、发挥好黄河国家战略“山东作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山东的殷切期望和深厚嘱托。
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东营市垦利区
以更大力度保护好山东黄河三角洲这个中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入海口是海陆交接、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汇地,黄河三角洲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具有特殊的位置。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专程来到黄河三角洲,考察黄河入海口。习近平总书记既对山东黄河生态保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欣慰地指出:“你们的工作很有成效,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了,大家认识统一了,也行动起来了。”同时又明确要求:“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要抓紧谋划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论证、扎实推进。”历史上,相当一个时期,黄河口湿地面临着面积萎缩、盐碱化程度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衰退问题。同时,人们湿地保护意识淡薄,水产养殖、围垦等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破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管理好,不能让湿地受到污染,也不能打猎、设网捕鸟。”“要把保护黄河口湿地作为一项崇高事业,让生态文明理念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发扬光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增光增色。”

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为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山东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法治和制度建设为保障,以统筹陆海修复为方式,创新探索了“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山东先后出台和颁布《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意见》《东营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政策和制度文件,使黄河三角洲的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山东黄河三角洲农高区内种植的甜高粱
乡村承载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广泛、最深厚基础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再次强调,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把农业结构调活调优,把农民增收夯实夯牢。”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再次强调指出: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要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山东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一是坚定扛牢大省责任,不断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2023年,山东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131.1亿斤,同比增加22.3亿斤,粮食增量占全国增量的12.6%,高水平建设“齐鲁粮仓”成效显著。二是着力推动农民增收。农业稳产增产是基础,农业增产又增收才是关键。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考察时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因此,产业振兴才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三是积极创新探索“共富”路径模式。枣庄是我国石榴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在未形成现有品牌的时候,当地民众因培育技术的缺乏经常导致裂果而卖不上好价格。近些年,通过对石榴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加大科技赋能力度,把小石榴真正做成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最终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民的双增收。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枣庄考察时看到了枣庄产业振兴的现状,欣慰指出:“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优质特产市场需求在增长,石榴产业有发展潜力。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2024年年初,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枣庄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积极支持枣庄石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不仅实现了乡村产业富民,推动了共同富裕,也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开阔了视野。
山东枣庄冠世榴园内种植的石榴
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面对当前农村环境脏乱差等制约乡村发展的问题,如何把乡村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把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绿色优势,需要找到保护与发展、生态与经济、环境与社会的结合点。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指出:“环境好了,生活才能更好。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形象生动地概括了生态振兴的科学内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新时代农村的实践拓展。

四、创造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生态文明



日照阳光海岸绿道
海洋是人类的蓝色宝库,也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不仅是因为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能源,还在于海洋生态系统关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早在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我们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这为我们新时代理解海洋、保护海洋、经略海洋提供了思想指引,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把握海洋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世界价值。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青岛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深刻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
日照港
山东是海洋大省,依海而兴,约占全国1/6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产业链长,产业布局完整,产业规模大,海洋科技力量深厚,创新能力强。习近平总书记从山东具有的丰富的海洋资源出发,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作为沿海经济大省的山东,既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又要坚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日照港
以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山东向海发展、经略海洋、建设“海上粮仓”“蓝色粮仓”“海洋强国”的重要基础。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谋划和丰富发展,构成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海洋篇章。这也即是说,要将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基础。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既是保护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前提,也是构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条件。2018年,山东出台《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到2035年,山东将基本建成与海洋强国战略相适应,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生态优良、海洋文化先进、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强省的目标。海洋生态成为海洋强省的重要目标,也是基础性支撑。没有海洋生态的保护和改善,海洋资源就会受到破坏,海洋科技、海洋文化和海洋治理也会受到制约;没有海洋科技的发达、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文化和海洋治理的推动,海洋生态也不会得到好的保护和利用。

五、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打造以美丽山东建设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济宁·水泊梁山风景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山东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殷殷嘱托,加快推进生态保护样板区,在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中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是山东践行“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积极实践。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的考察,提出了山东要在“新格局”“创新力”“高质量”国家战略中走在前,在“新质生产力”“经济改革”“农业与文化”战略任务中有大作为的战略要求、战略任务,要求山东在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中在全国具有突出地位。面向“十五五”时期及至本世纪中叶,山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对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更好注重统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等专门领域思想的融会贯通,为全面建设美丽中国谱写美丽山东建设新篇章。
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

1.立足齐鲁文化传承和创新,统筹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发扬光大生态文明理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厚植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的继承和创新性的发展,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齐鲁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极具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阐释和宣传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理念传承高地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许多重要理念与论述都体现了对于以儒道为主的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传承与阐释。比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等论述,是对于儒家仁民爱物观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山东省作为集黄河文化、儒学文化、泰山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于一身的文化大省,既肩负着传承弘扬黄河生态文化的重任,又洋溢着向海图强的开放心态。要进一步增强传承弘扬黄河生态文化手段的灵活性,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将生态文明与之交融,融入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
泰山

二是夯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基地建设。按照《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指导思想和路径规划,稳步推进黄河流域山东段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继续策划打造一批“生态+文化+旅游”的“黄河主题IP”,聚焦新发展阶段与现代文旅消费市场的需求,探索实践出以发展眼光助推资源保护与转化的新路径。统筹推进黄河沿线精品文旅项目建设和生态旅游产品打造,黄河生态风景廊道基础设施配套、黄河入海口都市农业文旅综合体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实现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
东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三是抓实生态文明理念宣传阵地建设。以生态城镇、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和环保小卫士等绿色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推广力度,使群众的认知率和接受度稳步提高。同时,依托各级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所、文明实践站,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念物理宣传载体的覆盖和延伸,并在各地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构建起省、市、县、乡、村生态文化服务网络。通过环境应急实兵演练大比武以及生态环保知识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等丰富活动,加大面向党员干部、企业家、创业青年、学生、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群体的知识普及和人才培训力度,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2.为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山东样板、山东方案、山东经验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东临黄渤海,是国家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202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了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山东各地高标准推进先行区建设,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深化,绿色低碳循环生活体系逐渐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一是加快推进生产体系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向转型。继续制定、实施分级分类的改造提升方案,持续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并积极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提高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准入门槛,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鼓励各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高新技术制造业;通过科学制定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落实生态环保红线制度,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型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实施严格的环境规制、绿色产品扶持政策,支持节能环保产品与服务的使用和推广;同时,大力推进绿色园区和绿色企业试点工作创建,加大力度、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将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产业结构升级的全过程,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纵深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
二是在改善发展动力上持续发力一方面鼓励绿色低碳循环技术研发,实施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公关行动,通过强化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技术中心平台建设等措施,加大绿色低碳循环创新技术的供给;另一方面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力量构建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项目新动能,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支持创新技术的应用,加大创新技术的市场转化率;同时,提升绿色金融服务,加强绿色信贷和各类基金等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环保企业上市融资。

三是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生活体系。促进绿色产品消费,积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厉行节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同时,加强与之配套的制度建设,如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资源阶梯价格制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制度等;倡导绿色出行,积极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提升交通系统智能化水平,加强公共交通等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支撑消费模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生活体系的可行途径。

3.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山东新旧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先行区提供根本战略支撑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山东作为经济大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产业、市场还是环境,都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要通过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新”而行、能源结构向“绿”转变,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内容之一。山东的产业具有涉及范围广、体量规模大、传统根基牢等特点,具备“数实融合”升级实力。山东将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以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为主线,深入实施“十大工程”,全面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济南、青岛等集成电路项目规模化量产,快速布局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聚区建设。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继续扎实推进“工赋山东”“工赋百景”,高标准打造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聚焦高端化工、汽车、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另一方面,聚焦冶金、石化、轻工等传统产业,启动实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一业一策”完善改造提升方案,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延伸、高附加值拓展。将继续深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开展联合攻关,进一步畅通“实验室—产品—市场”的技术成果转化渠道。同时,健全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
三是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在源头控碳上,山东要深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等专项行动,“一业一策”优化产业政策,提升重点行业和产品产出效率;在过程减碳上,聚焦生产全过程各领域,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加工、节能节水等技术装备,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在末端降碳上,积极打造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体系,推动大宗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推动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新能源的使用。同时,提速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推动渤中海上风电等项目,开工石岛湾核电扩建、集中式陆上风电等项目落地建设,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和新型储能规模的扩大。此外,山东省各市优势产业和发展特色不同,要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区域发展的能源调整计划和目标,保证各地发挥优势,补短劣势,在已有经济基础上,通过绿色发展引领新旧动能转换。

4.持续推动以“美丽山东”为引领的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紧紧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新时代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提出重点任务举措。山东省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陆海统筹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持续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奋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是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继续深化沿黄流域互助合作机制。发挥政府、智库、企业等三方力量,推动黄河流域省区、市、县开展各级交流合作,积极引领沿黄九省区建立定期会商机制。按照“四定方针”探索建立沿黄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扶贫协作和对口合作。健全产业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支持沿黄九省区编制黄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共同制定承接产业转移准入标准。推进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启动沿黄流域信用合作机制,优化流域营商环境。启动创新发展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议以市场化方式建立“黄河流域发展基金”,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重点支持生态治理、滩区扶贫等重点建设。探索建立黄河流域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围绕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开展股权融资、资产重组等。完善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机制。促进社会保障有效对接,实现同类社会保险关系在黄河流域内顺畅接续和合理转移。建立健全流域发展监管机制。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两大焦点,建立沿黄九省区发展监测评估体系。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 
二是坚持陆海统筹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位于黄河入海口,同时享有陆地和海洋两种资源的便利使用条件。无论从自然条件还是经济基础上,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有能力为我国陆海统筹的生态治理与保护“打样”“树标”。根据我国陆海统筹的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的发展概况和特征,深入做好湿地修复和保护工作,从前端提升海水水质。加强保护区与海洋科技研发团队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关注海水淡化技术对湿地补水的作用,发挥海水对湿地的反哺作用。利用现代科技对资源充足的海水进行淡化处理和更符合湿地补水要求的水质改进,为解决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补水短缺问题提供新途径。在保护的基础上统筹保护区湿地与海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用绿”实现黄河三角洲更多经济价值,在树立生态价值观,促进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同时为保护区陆海统筹的生态治理与保护提供更多、更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是持续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资源禀赋富足是山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强省建设的基础优势。山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山东和海洋强省战略,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以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海洋保护区建设为着力点,壮大海洋生态经济规模,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增强海洋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坚持陆海统筹治理海洋环境,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努力建设生态海洋、安全海洋、健康海洋,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处,为“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粮仓”建设构筑蓝色生态屏障和仓储基地,为建设海洋强省“走在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胜利油田
总之,从鲁西平原到渤海之滨、从沂蒙老区到胜利油田、从农业科技到能源安全、从陆地文明到海洋文明、从黄河入鲁地到黄河入海口,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把脉问诊、把舵领航,既立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普遍性规律,提出对全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观点,也针对山东地方实际,提出富有山东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理论,使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出山东贡献,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山东样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既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在具体地域、具体问题、具体业态、具体措施上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回答,构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山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山东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是山东乃至全国、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思想财富和实践经验升华。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美丽中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创新工程项目。














































































    

 


说明:为方便阅读,原文注释、参考文献省略;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济南大学学报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官方账号,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核心期刊,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