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个什么病?
“风疹块”,莫非是“吹风”搞的事?
NO! 事实上荨麻疹的病因比较复杂,我们通常将其分为外源性(通常为一过性的)和内源性(通常为持续性的)。
荨麻疹有哪些种类?
按照发病模式和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和体检,将荨麻疹分为自发性和诱导性;自发性荨麻疹根据病程是否>6周分为急性和慢性;诱导性荨麻疹根据发病是否与物理因素有关,分为物理性和非物理性荨麻疹[1] 。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荨麻疹在同一患者中存在,例如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合并人工荨麻疹等。
得了荨麻疹该怎么治?
1 了解它:荨麻疹本身具有自限性。但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患者,由于病因不明,可能会出现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 ,但是除极少数并发呼吸道或其他系统症状,绝大多数呈良性经过。因此,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 除病因:病因治疗很重要。因为消除诱因或可疑病因有利于荨麻疹的自然消退,包括避免刺激、以及相关药物和感染等。所以医护人员通常会鼓励患者朋友们写食物日记等。
3 对症治:临床治疗仍以对症治疗为主,其治疗目标是迅速、持久缓解症状,因此在药物的选择上应当遵循经济、安全、有效、规律的个体化用药原则。
治疗荨麻疹常用哪些药物呢?
1 抗组胺药物:
也是我们常说的抗过敏药物,是治疗荨麻疹的主要药物。分为一代和二代。
一代常见的如氯苯那敏(又名:扑尔敏),由于其具有较强的中枢抑制效应,从而易引起嗜睡作用和认知学习能力受到影响等,所以在儿童、老人、妊娠期和哺乳期等特殊人群中的使用受到限制;并且由于可引起口干、便秘、升高眼压、尿潴留及排尿困难等,对于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的患者禁用[2] 。因此一代抗组胺药物一般不作为荨麻疹的首选治疗药物,多在二线治疗中联合二代抗组胺药物使用,以减轻患者的瘙痒症状和改善夜间睡眠质量。
二代抗组胺药物由于安全性更高、作用时间更长、适用范围更广的特点,更多地作为自发性荨麻疹的首选治疗药物。常见的如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依巴斯汀、咪唑斯汀等。特非那定和阿司咪唑由于有较强的心脏毒性,已基本退出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
(1)儿童在使用抗组胺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不同年龄的分组剂量以及剂型;5岁以下儿童推荐使用糖浆或者颗粒剂型(详见表2)。
(3)部分药物经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时应减量,如: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阿伐斯汀。严重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 mL/min)禁用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
2 其他常用药物:
(1)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用法用量为每日3~5 mg/kg,分2~3次口服,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只用于严重的、对任何剂量抗组胺药均无效的患者。
(2)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抗IgE单抗),对多数难治性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推荐按300 mg剂量皮下注射,每4周注射1次,但需注意其罕见的过敏反应,如咽喉水肿等。
(3)糖皮质激素[1] :仅建议在慢性荨麻疹急性加重时短期使用,以缓解严重的急性症状。慢性荨麻疹患者若需系统性使用糖皮质激素,一般建议予泼尼松(每日0.5~1 mg/ kg )或相当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治疗,好转后应逐渐减量,通疗程不超过2周[1] 。
(4)其他:如肥大细胞稳定剂(酮替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三环类抗抑郁药(多塞平)等。诱导性荨麻疹根据分类的不同还可以选用赛庚啶、羟氯喹等药物以及光疗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