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座上,他们重新学习做父亲

文化   2024-12-03 18:04   北京  

大学生侯唯佳还能记起10岁那年暑假,他伫立在自家院子里,看见父亲侯勇推着一辆崭新的山地车站到自己面前,满脸被晒得黢黑。侯勇刚骑了近百公里山路,将这辆车送到自己面前。他希望儿子能喜欢。

 

不久前,父子俩在电话里大吵了一架。导火索是候唯佳沉迷游戏,侯勇心里着急,却无能为力。买山地自行车是他一拍脑袋的决定,除了想办法帮助儿子转移注意力,这位历来沉默少言的父亲也别无办法。

 

那天,他顶着烈日,从“父亲”这座山里一路穿行出来。一辆车,无声而有力地黏合了这对父子的关系,至少融化了此前的坚冰。

 

变化是自然而然的。那之后,侯勇跑起滴滴代驾,一面支撑家庭,一面吸收天南地北的人生故事,同时也不断开拓着自己对家庭、未来与当下的理解。在父亲的鼓励和陪伴下,唯佳考上了大学,他的世界,也从小小四方屏幕里溢出,洒向广阔天地。

 

一直以来,“父亲”这一角色总是困在一定的传统范式里,比如老生常谈的“父爱如山”。大山沉默不语,责任的重负下,父亲们显出硬朗、权威和寡言的一面。然而,被大山荫蔽的,是困于表达情感的语拙,以及长年失语和距离带来的与孩子们的疏离。“缺席”“冷淡”等字眼常年围绕着中式语境下的父亲。

 

如今,伴随着代际模式的变迁和青年流行文化的重塑,“原生家庭”的话题迎来前所未有的关注,“父亲”这一角色也开始被重新审视。

 

刻板印象里的“父亲”被默认为更重视教育的结果,比如一纸录取通知书,一份得体荣光的工作。然而,越来越多父亲开始认识到,在第一罐奶粉与第一张录取通知书之间,自己对孩子成长历程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细琐、具体的道路和脚步,也往往成为剖解和重塑亲子关系的密码。

 

父亲的路,该被重新注视了。




一场百公里骑行拉近父子情


2016年暑假,侯唯佳正在家中捧着手机打游戏,忽然听到一楼的门开了。父亲侯勇走进家门,推着一辆银灰色的山地车,站在院子里。


他是从98公里外的成都骑回来的。


不久前,侯勇听说儿子又打游戏到凌晨,当即在电话里撂下狠话,威胁儿子“再这样就断绝父子关系!”


这话出自一时气急。对典型的“耙耳朵”老候而言,气急的时候并不多。平日里,儿子也不太怕他,一句“随你”就顶了回去。“当时感觉真没辙了”老侯后来回忆道。


而对唯佳来说,此刻站在自己眼前、脸色黑红的父亲,看上去很不真实。直到老爸开口问“这车子你喜欢吗?”,唯佳还是不知所措。出于惯性,他竟脱口而出反问:“给我买这破自行车干嘛?”


侯勇经常和儿子一起户外骑行


老侯没生气,“你不是一直想要一辆山地车嘛!有了这辆车,你以后就可以跟同学一起骑车出去玩了。”唯佳这才反应过来,该是父子俩之前的吵架给父亲带去了介怀,老侯买这辆自行车,是希望自己戒掉游戏,多出去走走。


惊讶、心疼和好笑之余,唯佳也感到不好意思,他最终答应了父亲这份请求而非命令,把手机递了过去。


那次父子吵架后,他知道,光靠撂狠话不能解决问题。无措和迷茫持续到暑假快结束,他在楼下商店偶然相中一辆四千多元的山地车,当即决定买下,送给儿子。


对当时的侯勇来说,4200元不是小数,但老板是熟人,答应他可以分期付款。车子到手后,兴奋之下,侯勇干脆“疾驰”98公里山路骑回家。那个盛夏的白天,十多个小时的骑行,把他的脸晒成了黑红色。


拿到车后,侯勇骑了98公里山路回家


儿子的欣然接受也超出侯勇意料。“危机”终于得以化解,但侯勇心里仍然惆怅。他深省父子误解的产生,来自多年来对孩子陪伴的缺席。唯佳7岁之前,侯勇在距老家一千八百多公里外的深圳打工,平均一两年才能回一次老家,与儿子的联络基本只能通过电话。


老侯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离家时亲手把孩子交到母亲怀里,唯佳一直大声哭闹。与自己同行的妻子也不舍,上了大巴车后,独自哭了一路。


夫妻俩这一走,就是6年。侯勇在台资厂里做皮革原料的流水线加工,厂里效益好,工作量大。但为了省钱,侯勇平均一两年才回一次老家。


2016年初,为了多陪陪孩子,老侯回到离家不远的成都,做起水果摊生意。


但他内心深处知道,这远远不够弥补亏欠的父子情。他无比渴望改变现状,决心和动力,比“疾驰”近百公里还要强烈。


水果摊生意不好做,大半年后,侯勇亏了三万多。他索性关了店,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改行做起滴滴代驾,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侯勇改行做滴滴代驾


至于儿子侯唯佳,有了山地车之后,少年的世界逐渐从一方小小的手机屏幕,拓展到广阔的户外。他开始与真实的世界链接,也开始感受来自青春本来的力量与信心。


做滴滴代驾后,老侯收入慢慢变稳定了。更重要的是,干代驾能让他有更多灵活时间,可以陪伴一儿一女。


侯唯佳记得,初一的某一天,父亲突然来到自己的学校,和自己一起打篮球。惊喜之余,侯唯佳还发现,父亲打篮球其实蛮厉害,老侯每次投出篮球的瞬间都会说一句“投偏了”或者“这个能进”,而这些预言往往都是准确的。


他曾再次拿回手机玩游戏,却感到莫名的空虚,“有点儿浪费生命,眼睛也疼”。到了初三,成绩原本中等的侯唯佳一整年没碰游戏,最后考进了县里排名第二的阳安中学。


“我爸跟我就好像朋友了。”如今,侯唯佳和父亲常在假期一起沿着绿道骑行、到公园去打篮球,球友们还戏称他们为“上阵父子兵”。唯佳的性情依旧偏内向,可他已不再是那个沉迷于封闭电子世界、难以与外界交流的孩子了。


侯唯佳和父亲经常在一起打篮球


而骑着电动车的侯勇,也在代驾事业越“骑”越上道。每月一万左右的收入,支撑他在成都贷款买了房,带着全家人从老家搬到了成都。他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生活,以弥补早年未能尽了的父亲的责任。


侯唯佳没有让他失望。今年高考,唯佳考了509分,超出二本线50分。在获得滴滴“橙果计划”奖学金之前,他填了成都当地的大学,希望能多待在父母身边。


前两年的生日,侯唯佳还送了一份让侯勇惊喜万分的生日礼物——一份NBA球星詹姆斯的手办。詹姆斯是侯勇多年来的偶像,这是候唯佳自己观察发现的。


两辆车,见证了父子二人从疏离到逐渐靠近的过程。而理解,是亲子之间最简便的靠近方式。


路与路的相连,心与心的贴近,融化了这对父子之间原本如山的隔阂。




当“霸道”老爸学会倾听与理解


滴滴司机张琦有一项坚持了十年的爱好:舞中幡。一根10米长的竿抛至空中,利用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支撑住竹竿。竿子不断抛起、落下,但需要做到从始至终幡不离身、杆不落地。


舞中伫立,力量中起舞,撑杆扬幡的过程,恰如张琦贯彻人生的原则和态度——不服输。


张琦带着女儿一起练习感兴趣的非遗项目


人到中年的张琦,如今已创业8次。职高毕业后,他从老家河北邢台出来学厨,最辉煌时,他曾拥有两家面积超千平的美食城。2020年,美食城倒闭后,他决定不再折腾新生意,而是当一名滴滴豪华车司机。


成为父亲后,他希望将这份不服输的信念传递给孩子。自两个孩子四五岁开始,张琦就每天早晨将他们叫醒去晨跑,冬夏无阻。既为了强身健体,也为了培养孩子们坚韧的精神。


但教育需要过程。起初,张琦的严厉受到了孩子们的抗议,一次,六岁的儿子京京忍不住哀求父亲,“今天能不能不跑?”彼时,女儿乐乐也才四岁,对于每日晨跑、压腿和摔跤训练等“酷刑”,和哥哥一样颇有微词。


刚开始学习中国式摔跤时,孩子们因为压腿疼得受不了,张琦在一旁不断鼓励:“坚持一分钟,等下就给你们买好吃的!”就这样,从一分钟到十分钟,从没有负重到负重十公斤,两个孩子身上“不服输”的性格,也随着健康的体魄一起到来。


而对张琦来说,亦师亦父的角色并不是一个太容易的挑战。从玩伴到榜样、导师,张琦知道,如何平衡陪伴与教导,是自己在今后持续要面对的课题。


张琦一直在学习如何平衡孩子的陪伴与教导


尤其是在成为滴滴司机后,天南海北的乘客搭上张琦的车,留下各自的故事。倾听,让张琦在“如何做父亲”这件事上,多了一份向外链接的视角和心怀。


一次下大雨,张琦载了一位盲人男孩。路上闲聊,男孩大方向张琦分享自己的梦想。他热爱音乐,目前在大学学音乐,今后还希望开一个音乐学校。张琦备受鼓舞,回家后就把男孩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他希望激励儿女,不要因命运的局限而放弃内心的理想和激情。


在程序上,滴滴会特意对残障人士多分予些关怀和照护。也因如此,张琦遇到过不少视障人士,他发现,很多人虽然没有看见过颜色,不知道什么是红绿白黑,却依然热爱生活,相信生活多彩。


从路上撷来的人生百态,变相激励着家里的孩子们。苦难并非人生常态,但心态与意志却可能让人生改头换面。逐渐地,两个孩子性格上也愈发独立。


儿子京京去杭州上大学时,夫妻俩都没有去送他。“毕竟他高三寒假就去肯德基打工了,还自己和店长协商工资的事情。”张琦谈起来颇为自豪。


今年高考,女儿也顺利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女儿在中学时就习惯了独自住校,一个人捱过了学习和生活上的细琐挑战,但面对父母,她总是懂事地“报喜不报忧”。


看到国内首个关注网约车司机子女教育发展的公益项目滴滴“橙果计划”时,张琦起初其实并没有明确概念,但作为父亲的本能和直觉,还是让他相信这对于自己的孩子是一次难得机会。他毫不犹豫地给孩子们申请了高考奖学金,并且顺利通过。


在今年1.3万报名滴滴“橙果计划”的家庭中,有9968人考上本科,2827人考上985、211等重点大学。其中就包括张琦的孩子。


从倾听到理解,张琦一直在学习怎么当父亲。他承认,这一生都在跟自己较劲,有时对孩子严了些。


这让他想起自己偶尔搭载的 “00 后”乘客,交流过后,张琦发现这代人虽然不像自己那样有着强烈的抱负,却更看重日常的可贵。反躬回望自己的生活,他意识到,这份年轻人身上的松弛感,也许恰能成为亲子关系中最柔软的润滑。再见到孩子们点外卖或熬夜时,他也会在心底劝自己平和,“我肯定还是会唠叨,但会更圆滑、委婉一些。”




我的司机爸爸是个救援队员


在女儿卢贝琳眼里,父亲卢维军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滴滴司机,一个是当地救援队的核心成员。


今年是卢维军开滴滴快车的第 9个年头,也是他开展救援工作的第 8 年。


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身份,在卢维军身上却是相辅相成。开滴滴时间相对自由,又能熟悉城市路线,这为卢维军开展救援工作提供了便利。救援经历则让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在这一过程中,也不断重塑着对女儿的教育理念。


救援队的日常培训和搜救任务会占用大量时间,每半个月,队里就有体能训练考核,10公里长跑,俯卧撑和仰卧体坐各60组,游泳2000米等,卢维军都能坚持完成。女儿看着辛苦,但她从没见父亲动摇过半分意志。


开滴滴的同时,卢维军从事当地救援工作


这种精神感染了卢贝琳,她也产生了学习应急救援知识的念头,说不定哪天就能用得上。父女两一拍即合,在参加了一次当地救援队的消防演习和几次培训后,卢贝琳跟着父亲一起参与了大连市某所学校的地震自救与逃生演习。


那是卢贝琳第一次和父亲一起参加志愿活动,她特意提前自学了不少地震逃生知识,还和父亲一起确认了从教室到操场的疏散逃生路线。


如今六年过去,她仍能记起自己组织同学们沿着楼梯靠墙的一侧排队跑下楼,而父亲在旁边指引疏散路线,帮助逃生人群维护秩序的场景。


女儿的变化让老卢高兴。历见不少生离死别的老卢有时会想,如果当事人有些救援知识,一条生命也许就能回来了。也因如此,他想把救援知识多教些给女儿。


卢维军一直致力于把救援知识传授给女儿


不过,这种殷切之情曾让父女俩有过一次小争执。


以前卢维军家住在高层,按照他的设想,如果发生火灾,一定会用到消防绳。于是,他提出教女儿使用绳索从窗户逃生。


但卢贝琳恐高,一想到拴着绳子从窗外下去,她就忍不住就心惊胆战。“那会吓死我,万一摔着了咋办?”面对父亲的要求,她断然拒绝。


父女俩为此讨价还价了一番,最后以双方的相互妥协告终——卢维军认可女儿遇险尽可能不用消防绳,女儿答应父亲,先学会单双八字打结法,以备不时之需。


事后,老卢反思,其实女儿说得不无道理。凡事要循序渐进,多一些鼓励和引导。自己也不能忽略孩子的意愿,一厢情愿地说教和操控。这件事让他意识到,父女其实是需要共同成长的。


老卢其实是个心思细腻的父亲。女儿卢贝琳一度为数学感到困扰,有时考了六七十分,郁闷爬上脸。卢维军见女儿心情不好,便偷偷在网上买《名侦探柯南》主题的文具盲盒,然后把快递塞到女儿手中,让她亲自拆开。他知道,女儿小时候最爱的动画片就是柯南。


贝琳和父亲日常会一起锻炼


贝琳也知道,父亲表面严肃古板,其实喜欢不经意制造惊喜,他有一颗柔软的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鼓励和爱。“有点感动,又觉得超搞笑”。


卢贝琳拿着贴着柯南照片的水笔和便贴本,耐心整理数学错题本,沉下心来巩固基础知识。高考时,她的数学终于过了及格线,总分也考到599分,超出一本线。今年卢贝琳成为了中国民航大学的一名学生,并获得了滴滴“橙果计划”奖学金。


如今,卢维军忙着开车和救援,贝琳也顺利到天津上学,父女俩在各自的前路上充实地忙碌着。


卢维军喜欢他的救援队服,在他看来,这身衣服象征着一种荣誉。脱下它,自己就是一名快车司机,服务乘客;穿上它,自己就变成一名救援队员,服务大众。但更重要的是,他深知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贝琳的爸爸。


父女俩在各自成长的同时,不忘在生活中互相沟通


对这个家庭而言,橙果奖学金不仅是一份支持,更像是父亲与子女共同成长的见证,让相互的理解和共情更显得深厚、有力。


由滴滴公益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实施的滴滴“橙果计划”,自2018年首届发起以来,持续致力于通过颁发高考奖学金和系列线下活动的方式,帮助当年高考中综合表现优异的网约车司机子女顺利进入大学。2024年,全国共有400名来自网约车行业的司机子女获得了滴滴“橙果计划”奖学金。


对许许多多张琦、侯勇和卢维军们来说,子女能顺利接受教育,进入理想大学,是生活给予自己的有力鼓舞。而对孩子们来说,成长历程中感受到的每一份爱意与温暖,都能照亮自己眼前无限可能的前程。


平凡家庭里的不凡梦想,在积少成多的里程里得到兑换。这其中,滴滴“橙果计划”扮演的角色,既是守护者、滋养者,也是见证者。


成长过程中的爱意和温暖对孩子而言至关重要


百年前,针对“我们如何做父亲”这一话题,鲁迅就曾有过论述。它关乎一个男人的成长,关乎孩子与世界的关系,更关乎如何让教育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从始至终,教育都是一场代际接力。自小家庭的萌芽延展到社会的广袤力量,生命的微光在互相托力里逐渐汇聚壮大。由个体到群体,这光芒在在广阔天地激宕出希望的涟漪,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深远力量。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沈艺超

微信编辑丨毛思雨

作者丨吴楠、夏牧

设计排版丨熊清

图片来源丨滴滴、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