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肾病类型不同患者之间差异很小,比如微小病变,绝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表现一样,进展风险类似,预后类似。
但也有许多肾病虽然是同一个类型,不同患者进展(进展的意思就是疾病往前恶化)风险却差异巨大,“同病不同命”。
对这些差异大的疾病进行危险分层,有助于个体化管理。比如说IgA肾病、膜性肾病,不同患者之间表现和预后差异就很大。
有的IgA肾病患者进展风险低,几十年肾功能也好好的;而有的IgA肾病进展风险就很高,肾功能会逐步恶化。膜性肾病也是这样,有的危险高,有的危险低。
所以大家经常就会听到低危膜性肾病,高危膜性肾病,或者高进展风险的IgA肾病这样的说法。
那么IgA肾病分层的标准是什么呢?
2021年改善全球肾脏预后组织(KDIGO)IgA肾病临床实践指南,将IgA肾病高进展风险定义为:
经90天的优化支持治疗,蛋白尿仍>0.75-1g/天。
KDIGO指南是全球最权威的肾病指南,是综合了所有现有的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制定的,供全球临床医生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指导和规范。
也就是说,KDIGO指南建议当给予了IgA肾友足量的普利/沙坦类药物、积极的血压控制、低盐、肥胖者减重等保守治疗措施,3个月后患者的尿蛋白依然降不到0.75g以内,那么这位IgA肾病患者未来肾功能恶化的危险性比较大,尿毒症的风险会比较高。
临床医生对于危险分层为高进展风险的IgA肾病,就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和管理,以降低其未来尿毒症风险。
这也是为什么当前IgA肾病新药研发,纳入的患者标准都是必须尿蛋白>0.75g,临床试验依据就是来源于此。(IgA肾病一款靶向新药准备招募受试患者,想了解和参与的肾友点击这篇→IgA肾病靶向新药,每月打一次!)
低进展风险的肾友本身当前治疗治得还挺好了,预后就还可以,而高进展风险的患者才是最迫切被救治的那一波人,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没那么好,病情进展又快,更需要新药改变预后。
如果不研究危险风险,医生和患者的治疗目标是什么?应该管理到什么程度?这个人说要管到这个程度,那个人说要管到那个程度,听谁的?当然是看实打实的研究证据说话!
随着疾病研究往更深入的地方探索,分层标准是不断细化的。
比如,前几天咱们发了吕继成教授和张宏教授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北大最新研究,他们发现国际指南制定的0.75g-1g的标准可能还是宽松了点,北大医院2000多例患者的队列研究中,尿蛋白0.5g以上的IgA肾友进展风险就已经比较大了,制定0.3-0.5g以内的标准对改变患者预后会更好。
不过,指南的改变是需要多方的研究成果去验证,不是一个研究证据就可以了。所以,未来随着更多研究证据的出现,临床指南的标准、治疗的标准、新药的标准可能还会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