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出口的话,将会改变你的人生。
——马歇尔·卢森堡
生活中的沟通无处不在,不管是和家人的沟通,还是和亲人朋友,亦或是和同事、合作伙伴等等,一个人会沟通、懂沟通,能高效沟通、善意沟通,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那么,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以下这样些情景,你会怎么处理呢?
1、面对连续几天晚归的丈夫,你会怎么办?
2、领导给你超负荷的工作量,你怎么处理?
3、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你会怎么面对?
以上的三个场景,可以说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我们以其中的一个问题作为例子,来看看不同的沟通方式,会有什么样的区别?
沟通方式1:妻子面对连续晚归的丈夫,常见的沟通方式是:你天天深更半夜回家,你心里还有这个家吗?大家看到了吗?这样的沟通,有评论有指责,却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沟通方式2:“老公,你这一周连续三天晚上都在外面喝酒,十一点钟以后才回家,我觉得很难过,或者我觉得很孤独!大家注意到了吗?这样的沟通,是在陈述事实和表达感受!
这两种沟通方式,有什么样的不同呢?陈述事实的表达,是客观的描述,而没有批判,而正确表达感受同样非常重要,不去压抑自己的感受!这正如弗洛伊德曾说过: “未被表达的感受永远不会消失,它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它会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
说到这里,大家是否发现了沟通方式1和沟通方式2的本质区别了呢?没错,我们所看到的沟通方式2,正是非暴力沟通!
在谈非暴力沟通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暴力沟通?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往往在于人们用语言对他人的职责、嘲讽、否定、说教、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口而出的评价和结论!这种无心或有意的伤害,往往会导致人际间变得冷漠、隔膜和敌对!
那么,到底什么是非暴力沟通?作者卢森堡博士曾说到:“我发现了一种具体的沟通方法:它包含表达与聆听,能让我们由衷地给予,与自己和他人建立连结,并充分展现天性中的善意。” 他还说:“我渴望我的生命活出善意和慈悲,由衷的给与在你我之间流动。
概括来说,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特别的沟通方式,也可以称为“善意沟通”!它的重点在于表达感受和需求,以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是一种以同理心为基础的沟通方式,旨在以温和、尊重、同理心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理解和连接,而不是冲突和伤害。它的核心要素包括四个方面,即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一、观察:客观描述,避免评判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我们以观察而非评判的方式描述事实时,对方的防御性会大大降低,更愿意倾听和理解。非暴力沟通,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观察是对事实的描述,而评论则包含了个人的判断和评价。在沟通时,应清晰地表达观察到的具体行为,而不夹杂个人的主观看法。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区分观察与评论。当我们在观察中夹杂着自己的评论时,他人往往会认为我们在批评他们,并因而产生抗拒的心理。我们要清楚观察有哪些所见、所闻和所触,正影响着我们幸福,而不夹杂任何评论。我们来看下以下这张图,就可以发现区分观察和评论,在具体的表达中,是如何呈现出来的!
例如,在职场中,小张总是迟到。上司若直接批评:“小张,你总是不守时,工作态度有问题!”可能会引发小张的抵触。而采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小张,你最近一周有三次会议迟到了5分钟以上,这影响了团队进度。”这种客观描述方式,让小张更容易接受并反思自己的行为。
二、感受:表达真实情感,促进共鸣
情绪智力理论指出,能够识别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人,更擅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沟通中,表达感受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感受是个人对观察到的行为的内心体验,它是主观的,并且与个人的需求紧密相关。清晰地表达感受有助于他人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表达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晰明确地体会和表达感受,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连结。允许自己表达感受、袒露脆弱,也会有助于化解冲突。
比如,在家庭中,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若说:“我们感到有点难过,因为我们看到你付出了很多努力,我们希望你能找出问题的原因,找对方法,提高成绩!”,这种表达真实感受的方式,比直接责备更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促进双方的情感连接。
三、需要:明确个人需求,寻求理解
需求理论表明,清晰表达个人需求是建立有效沟通的关键。感受的根源在于个人的需求。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识别和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将责任归咎于他人。需求是普遍的,它们是人类共通的价值和愿望。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每一个负面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未满足的需求。
我们要做的不是压抑或者清理情绪,而是首先对自己的情绪负起责任,探索情绪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感受和未被满足的需要,然后表达出它们。长此以往,我们既能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也能带着尊重与同理心关注他人,从而在任何交流中听见自己和他人真实需求,从而找到冲突的解决方案。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是看见感受背后的需要。他人的言行也许会刺激我们的感受,但并不是感受的根源。评判、批评、分析和论断他人,都使我们疏远了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当人们听到批评,往往会以自我辩护或反击来回应。我们越能够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与需要,他人就越有可能对我们做出善意的回应。
为了让我们对自身所负的责任有更多的意识,我们可以替换成“我感到……因为我……”这样的句式来表达。
例如:1. “看到我们公开发行的手册有拼写错误,我感到非常生气,因为我希望公司呈现出专业的形象。”2. “当上司违背了她的承诺,我感到愤怒,因为我原本希望用那个长假探望哥哥。”;3. “你没有把食物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我希望你身体强壮,健康成长”等。
四、请求:具体提出,避免命令
社会心理学指出,请求而非命令的沟通方式,更易获得对方的积极回应。在明确了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非暴力沟通提出具体的请求,而不是命令。请求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而向他人提出的具体行动建议,它应该是明确和具体的,以便他人能够理解和回应。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提出请求,以便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盈。在提出请求时,我们要尽力避免模糊、抽象或模棱两可的语言,说明我们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
例如,在团队项目中,小王需要同事协助。他提出:“我正在准备明天的报告,如果可能的话,你能否帮我检查一下数据部分?”这种方式比直接说“你来帮我检查数据”更能促进合作,因为后者可能被解读为命令,引发抵触。
那么,包含这四个要素的有效沟通,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从下面两案例来寻找答案!
案例一:家庭关系改善在一个家庭中,妻子可能会观察到丈夫下班后经常直接看电视,而忽略了家庭责任。
使用非暴力沟通,妻子可以这样表达:“我注意到你下班后直接看电视,而没有参与家务(观察),我感到有些失望和孤独(感受),因为我需要更多支持和伙伴关系(需要)。你是否愿意在看电视前和我一起花些时间做家务(请求)?”
案例二:职场冲突解决在工作环境中,同事之间可能因为工作分配不均而产生矛盾。
使用非暴力沟通,员工可以这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观察到最近几个项目中,我承担了更多的工作(观察),这让我感到压力很大(感受),因为我需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需要)。我请求我们能够重新分配任务,确保每个人的工作量是公平的(请求)。”
写在最后:
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要求我们在沟通时保持自我意识,同时尊重和理解他人。通过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的框架,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冲突,建立互信,并促进个人和集体的成长。在实际应用中,非暴力沟通需要练习和耐心,但其带来的积极变化是值得的。通过这种沟通方式,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家庭、工作和社会环境。
本书金句:
1. 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情绪不对,内容就会被扭曲,没有良好的情绪说得再多也只是发泄。
2. 很多时候,糟糕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看待问题的心态,以及处理方式。沟通前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控制好情绪,好好沟通。
3. 我们要用最好的自己去对待最爱的人,而不是用最坏的自己,去考验对方是否爱你。
4. 在听对方说话的时候,放下心目中衡量别人的尺子。当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听见、理解、连结,心中的“敌人”自会消融。
5. 我们通过感知对方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连结,进而聆听他们的请求,来找到通过什么方式让他们的生命变得更丰富。
6.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7.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8.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一—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论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
9. 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
10.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