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而善,才是最好的教育!
——李玫瑾
暑假期间,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时间,比平时多了很多!朋友们,你和孩子在相处的时候,是否会遇到以下这些情况呢?
1、孩子总想在游乐园再多玩一会;
2、孩子想买某个玩具,一只哭着要;
3、孩子总说明天再完成作业的要求;
4、孩子要求买冰淇淋、可乐等食品;
5、孩子要求再多看两集动画片;
6、孩子想多玩一会家长的手机;
7、孩子闹着想再多打几盘游戏;
8、孩子在商场里大哭大闹发脾气……
(图片源自:央视少儿2019年推文配图)
朋友们,遇到孩子以上要求,你会满足他们吗?我想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答案!也许,有些家长会欣然同意,认为这只是孩子小小的要求,没必要那么严格的规定;有些家长原则性比较强,认为不行就是不行!
面对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给父母和其他家长提出的各种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最近,看了《心理抚养》《反溺爱》《教育观》《爱的教育》《家庭教育指南》等各类教育书籍后,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全新思考!
当我们面对孩子的各项不合理要求时,父母,应该学会勇敢、恰当地对孩子说“不”!多项科学理论也论证了对孩子说“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为大家列举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 图片源自:搜狐网《小小疏桐》文章配图)
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指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后果来学习。家长的行为和反应,包括说“不”的方式,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通过观察家长如何坚定而尊重地说“不”,孩子学习如何在面对冲突或拒绝时保持冷静和尊重。
自我控制理论认为:早期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儿童的长期成功和幸福感密切相关。通过说“不”并要求孩子遵守规则,家长在帮助孩子发展自我控制能力,这包括延迟满足、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这种能力对于孩子在学校、社交场合和未来的工作环境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依恋理论认为:孩子与主要照顾者之间形成的安全依恋关系对其情感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设定界限,家长实际上是在建立一种信任和安全的依恋,表明他们关心孩子的福祉,愿意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此外,很多真实鲜活的案例,也论证了父母对孩子早期行为规范约束的重要性!例如,我在《心理抚养》这本书里,就看到了很多犯罪心理学的个案,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件,充分说明了孩子在早年如果没有接受父母等家长给予相应的行为规范教育,将会对成长造成不可逆的危害性!
很多家长误以为,爱孩子就是要尽量满足孩子需求,这个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抚养重点是不一样的! 有一种爱是全身心的陪伴和付出,但有一种爱的寓意是更深的,那就是一种约束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是一种让孩子明白“什么是不被允许的”的爱!
(图片源自:网易新闻2022年文章配图)
当孩子在婴幼儿期,特别是3岁以前,孩子需要的是“情感抚养”,我们需要尽可能回应孩子的生理需求、情感需求等各类需求,建立起可以说是“有求必应”的亲子关系;但是当孩子进入到3—6岁的阶段,孩子就需要“性格抚养”,该阶段就要教会孩子做事的规矩和社会行为规范,让孩子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进入到6岁以后,孩子进入了学习阶段,这个时候“能力抚养”就变得重要起来了……
每个人出生后都是先从家庭生活开始,后在社会上独立生活,每个家庭在养育孩子时都要有责任意识,对孩子要进行行为方式的规范培养!当一个人通过家庭教养有了自律能力的时候,就能对自己的欲望进行有效克制!
对于不可以做的事,父母要在第一时间制止孩子,明确表态,同时也要清楚地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什么事是绝对不能做的,什么底线是绝对不能触碰的,要告诉孩子不同场合有哪些规矩,让孩子掌握好尺度!
(图片源自:搜狐网2020年推文配图)
看到这里,有些家长可能会说:“那些绝对不能做的事,我们当然知道提醒孩子啊!例如不能偷盗、不能伤害他人、不能破坏公共财物,不能触碰法律底线等……但是文章开头说的这几件事,像吃零食、买玩具,玩手机、打游戏、看动画片、不做作业,这些事偶尔做没什么关系吧,不用管的那么严吧!”
坦白讲,我曾经和大家的感觉也是相同的,认为这些小事又不是绝对的原则性问题,应该没什么的……但事实是,对孩子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往往就是从这些小事开始的!
每个孩子在小时候,特别是3到6岁的阶段,他们想要什么东西,如果大人不予满足,通常会通过哭闹的方式来博取!这个阶段最常见的便是“对玩具的占有和对零食的不合理要求”……当孩子出现这样情况时,父母的反应很重要,如果父母总是答应他们的不合理要求,而没有对孩子说“不”的训练,孩子就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欲望!
那么,父母家长对孩子说“不”,是不是意味着天天把“不行”当成“口头禅”呢?当然不是!对孩子说“不”,是有方法的,且要特别用心的!
1、父母用心说“不”,
要一对一管教,找准时机!
怎么对孩子进行“不”的训练呢?当孩子出现无理取闹、哭闹打滚、摔东西,甚至是打人等情况时,身边的大人是一定要对其管教的!但不建议大家在公共场合,大声训斥痛骂孩子或者不作为似的冷眼旁观!家长可以在当场明确表明态度,回家后慢慢教育!
管教孩子有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把孩子带到卧室里,把门关上,一对一进行管教!卧室里比较安静,也没有他人的干扰,孩子会变得更加理性和平静,也没有办法求助家庭其他成员!一对一的管教,要做到“四不”:一是不能动手打孩子!关上门后,本来就是封闭的空间,如果管教人一旦过度冲动去打孩子,会让孩子害怕无助,孩子在忍受恐惧中变得麻木冷漠等;二是尽量不骂孩子,以引导为主!语言的伤害和攻击性是很大的,不要用污言秽语养出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三是不要在孩子哭闹的时候讲道理!这个时候孩子是完全听不进去的,给孩子冷静的时间;四是不要把孩子单独关在房间里!经常有父母说给孩子关在房间里自己冷静,哭够了再出来,其实这种缺乏互动的方式,孩子看不到管教人的态度,会自己胡思乱想,效果也不理想!
(图片源自:简书2020年推文配图)
我们可以静静地坐在孩子身边,静静地看着他们哭,静静地观察他,陪着他们一起!如果这时候孩子的脾气很大,会打滚闹架,更不能过去表示心疼!你做何反应会决定这种行为是否重复发生!既不能表态,也不能轻易放弃你刚才的态度!你可以身体不动,语言温和地回应:“这可是你自己撞的,你明明做得不对,还闹腾,我们是不会迁就这种行为的;如果你不闹了,咱们可以好好说话!”,等孩子平静后再去表达关心!
父母家长等要让孩子明白一点:我们对你的爱是有原则的,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你自己的表现!如果孩子做得不对,再闹也无济于事,家长是不会让步的!只要家长够坚决,孩子就不会撒野般地闹!
2、家人一起说“不”,
管教孩子声音一致,达成共识!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们会有这样的抱怨:“我们们是和老人住在一起的,他们比较宠爱子,每次我们管孩子的时候,他们就出来袒护,真的很烦……”
其实,这样的情况的确很常见,也是我们在管教孩子时尽量要避免的!如果三代人都在家,爸妈理应是第一责任人,爷爷奶奶尽量不吱声;如果爷爷奶奶不舍得,也可以选择出门回避下!家庭成员之间,不要当着孩子面出现分歧和争吵!
(图片源自:新浪网2018年推文配图)
家人一定达成共识:管教孩子时,老人不要越位,尽量父母优先;任何一个人在管教孩子时,其他人尽量回避!不要同时出现多种不同声音,大家保持立场一致!一方在教育时,另一方不要有人出来指责、打断或提出异议,不然就会让孩子以为有人袒护自己,管教效果大打折扣!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如果管教孩子的人脾气过于火爆,甚至是出现暴力行为,其他家庭成员也要及时干预和制止!
爱孩子,并不是一味地顺从他,孩子懂事起就要教他行为有规矩,明白“可为”和“不可为”的界限!一家人在教育孩子时,要声音一致,一起说“不”,达成共识!
3、对孩子学会说“不”,
要科学合理沟通,好好说话!
对孩子说“不”,是一项重要的育儿技巧,它帮助孩子理解界限、学习自我控制,以及培养尊重他人和规则的意识。
具体来说,家长在对孩子说“不”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一是表达明确而一致:父母在说不时,尽量使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比如“现在不行”或者“这不安全”。避免冗长的解释,因为孩子可能难以理解。保持一致性,对于同样的行为或请求,每次的回应,尽量要做到相同。这有助于孩子建立预期,理解规则的严肃性;二是为孩子提供“不”的理由:当情况允许时,解释为什么,给孩子提供“不”的理由。例如,“我们不能在街上跑,因为这很危险”。家长要记得保持理由简单且与孩子的认知水平相匹配,避免复杂的解释;三是可以选择替代方案:可能时,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这样比较容易让孩子接受。例如,“我们不能现在去公园,但晚饭后可以去”。这种方法不仅满足了孩子的需求,也教会他们解决问题和妥协的能力;四是善于进行积极强化:当孩子表现出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时,给予积极的反馈,比如表扬或小奖励。强化正面行为,孩子更有可能在未来重复这些行为;五是对孩子进行示范和引导:作为父母,自己的行为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要展示如何在面对限制时保持冷静和尊重,通过自己的行为,有效引导孩子用言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通过发脾气或哭闹;六是清晰地设定家庭规则(家规):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以的。我们要尽量确保规则是合理的,父母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制定恰当的规则,符合孩子发展的规律!
(图片源自:搜狐网2020年推文配图)
作为父母来说,不仅要自己学会对孩子说“不”,也要鼓励孩子在被拒绝时,学会表达和沟通,正确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充分明白遇到有情绪时不以闹的方式,而是以沟通的方式获得理解和尊重,有想法、有要求、有情绪时都要好好说话,不要胡闹,养成良好个人素养!
写在最后:
当父母学会和孩子科学、用心地说“不”后,孩子就会明白一个道理,有许多事“做与不做”,不能仅凭自己“想不想”,要关注的是“允许还是不允许”!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慢慢学会克制自己、延迟满足,培养耐性、抵制诱惑等,最终有效实现了孩子的自我管理!
作者:赵小丽Wendy
优雅,是唯一不会褪色的美!
回归阅读,关注教育,促进成长,
让我们在文字里,与优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