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女神林徽因:落入凡间的精灵

文摘   2024-09-30 20:06   山西  


      最好的爱,是给你力量去做自己!

                                     ——林徽因


     记得多次去李庄古镇,看到林徽因和梁思成的雕像,有一瞬间仿佛时光是静止的……林徽因,就像一位落入凡间的精灵,在她身上“优雅,永不过时”这句话,似乎变得特别具象化!



     好多次都想写一写林徽因,但是害怕写的内容太轻,轻得写不出来她人生故事的深刻和厚重;害怕写的内容太薄,薄得写不出她刻在骨子里的优雅……



     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清华大学教授,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林徽因,她是一位美丽又才华横溢的女子。她身上散发出的优雅气质,是骨子里的力量,也是岁月沉淀的礼物!她细腻、柔美、聪明、有才情、有灵性,仿佛落入凡间的精灵!她在生命和岁月的洗礼中依然保持着骄傲的自尊,她的尊严和幸福也恰如其分地融入其中。今天,我们来认识优雅女神——林徽因

                       1、童年时光:

   书香门第,中西文化熏陶“别样才情”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徽音。她的祖籍在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她的父亲林长民,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不仅是晚清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好友,还曾留学日本,深受西学影响。


     童年的林徽因,生活在书香门第之中,四岁起就开始诵读古典文学,六岁时随家人迁至上海,这里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了她对知识的渴望。在上海,她有幸进入了一所教会学校——培华女子中学接受教育,这所学校倡导现代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教授传统国学,还引入了英语、科学等科目。在这里,林徽因接受了全面而现代化的教育,为她将来在建筑、文学等领域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1913年,当林徽因还处于幼年时期,她的父亲林长民为了政治活动的便利,带着全家移居北京。1920年,在林徽因16岁那年,她随着父亲林长民去欧洲游学,并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和当地友人拍了合影!在这一年多的旅欧途中,他们先后去了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多个城市!


     欧洲之行不仅让林徽因开拓了眼界,使她熟练地掌握了英语,深入接触了英国文学,也使她在伦敦房东女建筑师的影响下,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林徽因的成长之路,并不全是无忧无虑。家庭的变故也曾给她带来困扰。林徽因父亲林长民的个人生活并不稳定,他有过三次婚姻,这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动荡。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因出身较低且不善言辞,在家中地位不高,与林长民的关系也颇为紧张!


     家庭环境的熏陶使得小徽因自幼便接触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这无疑拓宽了她的世界观。虽然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给林徽因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她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用坚韧和智慧,走过人生一个个阶段!


                         2、建筑事业:

         专注精进,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家


    林徽因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女性建筑师、诗人和作家。她的建筑事业始于对建筑学的深厚兴趣和才华,她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还是现代中国建筑教育的先驱之一。

    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时,由于当时建筑系不招收女性,她转而注册在美术系,并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在耶鲁进修后,她与梁思成结婚,并一同回到中国。林徽因与梁思成共同创立了中国大学第一个建筑系,即东北大学建筑系。

     他们的合作不仅限于教学,还包括对中国古建筑的广泛调查和研究。从1930年开始,他们一起考察了全国2000多处古建筑,这些研究为中国建筑史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基础。他们带领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跨越了中国的多个省份,测绘了上千座古建筑,这些工作为中国建筑史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考察工作最终促成了五台山佛光寺这座唐代木构建筑的发现。这一发现有助于证明了中国本土存在的唐代木结构建筑,打破了日本学者关于中国没有唐代木构建筑的断言,这一发现在国际学术界引起极大关注!


    林徽因在学术上的重要突破之一是她对中国建筑特征的系统分析。1932年,她发表论文《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中,首次提出了中国建筑的实用、坚固和美观的统一性,强调了中国建筑的美学基础,这对后世的中国建筑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1941年至1943年初,林徽因协助梁思成完成《中国建筑史》。


     林徽因还参与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立和发展,她在教育领域的工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建筑师,为中国建筑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了更好地建设国家,政府征集国徽设计方案,林徽因应邀参与了这项工作。她的设计不仅考虑到了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还融入了新中国的时代精神,最终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国徽。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林徽因终于画出了第一张国徽草图。这个设计并没有通过审核,因为它被认为过于简单,无法准确表达新中国百年来的苦难历程。林徽因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进行修改和完善。她不断地提出新的设计方案,经过多次修改,她的设计终于被采纳。


      1951年,林徽因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修建工作,并具体承担碑座饰纹与花圈浮雕的设计任务,她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创作任务。她的设计才能在这些国家级项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国徽的设计更是凝聚了她和团队的集体智慧!


      1951年,林徽因为了挽救濒临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抱病与高庄、莫宗江、常莎娜、钱美华、孙君莲等人深入工厂做调查研究,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林徽因的这一行为体现了她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保护,以及她在文化传承方面的贡献。


     1953年,中国建筑学会成立,林徽因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并担任《建筑学报》编辑。同时她又是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1954年她与梁思成、莫宗江合著《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这部名著。


      林徽因的建筑研究和设计实践,对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和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工作不仅推动了中国古建筑研究的现代化,也激励了后来的建筑师和学者。林徽因的事业成就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的工作和贡献至今仍受到尊敬和纪念。


                    3、爱情故事:

    才子佳人,成就一段传奇“爱情佳话”


   林徽因的爱情观,既体现了她对情感的珍视,也展现了她的独立与智慧。她认为,爱情是生命中美好而短暂的相遇,但个人的成长与独立更为重要。



     林徽因的爱情故事,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写照,也是时代精神的缩影,展现了20世纪中国女性的独立、智慧与深情。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之间的感情故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著名的佳话,融合了浪漫、才情与深刻的人性,反映了林徽因的智慧、独立与深情!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故事始于英国,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赴欧洲,期间在伦敦与徐志摩相识。徐志摩,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对林徽因一见钟情,他的热情与才华深深吸引了林徽因,两人在文学与思想上产生了共鸣。徐志摩为林徽因写下了无数情诗,其中《偶然》成为传世之作:“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这段情感虽炽热,却因徐志摩已婚且有子女的现实,林徽因最终选择了理智,没有继续发展这段感情,而是将它定格在了最美好的瞬间。



     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才华与气质深感倾慕。林徽因与金岳霖之间是一种超越寻常的爱情,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与理解。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慕深沉而持久,但他尊重林徽因的选择,选择了一生不娶,默默守护。林徽因与金岳霖的友谊,展现深厚的情感与高尚的情操,他们之间的情感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爱情,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伴侣。



     林徽因与梁思成之间的婚姻,是基于深厚的感情与共同的志趣。两人于1928年在加拿大完婚,共同赴美深造,回国后在建筑学领域共同开创了中国建筑史的科学研究,他们的合作不仅在学术上成就卓著,也见证了彼此之间深厚的情感与支持。



     梁思成对林徽因的尊重与理解,使得他们的婚姻成为了一个典范,不仅在情感上相互扶持,更在事业上相互成就。林徽因与梁思成之间的爱情,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生活的艰辛,依然坚固如初。他们的婚姻不仅是情感的交融,更是事业的伙伴,共同为中国的建筑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卓越贡献。



     林徽因的细腻、柔和、聪明、有才情、有灵性,让她独具人格魅力,她落进了徐志摩的诗页,绘进了梁思成的图纸,融入了金岳霖的回忆,在爱情面前,她始终是清醒的,她始终是有边界的,她始终保持着理智,她始终是真诚的……正因如此,才成就这样一段爱情佳话!


                     4、优雅端庄:

       内在兼修,腹有诗书又举止大方

    

      女教授全振焕曾回忆:“林徽因每周来学校两次,她穿着西装,脚踩棕色高跟鞋,现代又美丽,又简单又优雅。女校太轰动了,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是男校,你就不能跟班。”



     林徽因身上有江南女子的温柔。虽然她并不十分惊艳,但端庄大方。加上她漂亮的衣着、超前的审美、优雅的身姿,让她看起来总是让人觉得非常舒适。林徽因即使到了三十多岁,肺病复发,面容苍老,依然容光焕发。

    作家赵清阁这样描述她:“林女士已经四十五岁了,但依然迷人美丽。她身材苗条,穿着一件豌豆绿的丝绸晨衣,衬托了苍白清癯的肤色,让她看起来更加病态。她有一双一双充满活力与美丽的鞋子,一双慧眼迷人,气质满溢。”


     除了善于打扮之外,她的举止也非常端庄。当你看她的照片时,你会发现她很少弯腰,身姿笔直,身材白皙,就连头发也精心梳理过。她是一个很注重自己形象的人,能够时刻保持优雅的姿态。林徽因善于打扮,衣着时尚,风度端庄,为她的形象增色不少,气质更加优雅迷人。


      在“妻子的客厅”里,林徽因永远是主角。她以优雅的谈吐、机智的思维和广博的知识而受到大家的喜爱。


     林竹在《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中写道:“梁家每天四点三十分开始喝茶,林先生自然是茶会的中心,无论讲什么,都引人入胜,语言活泼。她经常模仿一些朋友的讲话,学得惟妙惟肖。”林徽因的话不仅幽默,而且充满智慧。无论她在什么领域,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言论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因此他与很多人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林徽因是典型的内外兼修。除了外在美,更多的是内在美!她饱读诗书,兴趣广泛,除了建筑事业上取得的杰出成绩,她在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创作了《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多部文学作品。友人评价与林徽因的相处中,你能感受到的是她给你带来的美丽和强大的生命力,充满魅力!

     1940年,因为战乱,梁思成工作的中央研究院搬至四川宜宾的李庄,生活环境的变化,让两人先后病倒,虚弱的林徽因只能每天躺在床上!此时,又传来了弟弟林恒战死的消息!他们当时生活条件也不好,最穷困是连给孩子买鞋的钱也没有!为了给林徽因滋补身体,梁思成甚至卖掉衣物等,来换取一些粮食!在这样的境况下,他们在天津麦加利银行地下室保存的资料被淹,那是他们在战前对古建筑测绘考察的所有的资料,夫妻俩抱头痛哭……


    在这样的逆境里,林徽因觉得既然一切都无法改变,那就不要在思想上折磨自己,她把大部分的经历用在了读书上,还辅导营造社的青年学员,诗歌也成为了她情绪的抒发之处……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在同仁医院去世,终年51岁!

      林徽因短短51年的人生,却给人间太多的美好,美好的身影、美好的章句,为国家建筑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林徽因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或许从她身边人的评价,我们就可以看出……

  金岳霖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胡适说:“林徽因就是中国一代才女”;

  沈从文说:“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

  冰心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

  卞之琳说:“林徽因天生是诗人气质”

   张幼仪说“林徽因是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写在最后

       九月的最后一天,匆匆写下了这篇优雅女神系列——林徽因,更多的内容源自于网络上历史资料的整理,实属仓促!


     曾多次翻开《林徽因传》,在不同的心境下都阅读过,每次读完,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对于林徽因,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些了解,也多少能讲出她的一些故事,在世界上的不同角度里,不管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旁的书店,还是李庄古镇的小巷里,都诉说她的传奇故事……


      林徽因的优雅,不仅体现在她的外貌、学识、言行上,更体现在她独有的清醒和睿智上,她独立、细腻、聪慧、有才情、有灵性,留下太多的美好;她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份坚韧与智慧伴随她走过了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阶段,最终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集诗人才情与建筑之美的传奇女性,像落入凡间的精灵一般!




 


    

优雅的力量
优雅,是唯一不会褪色的美!回归阅读、关注教育、促进成长,让我们在文字里,与优雅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