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金字塔:如何读书,更有效?

文摘   2024-07-28 18:48   四川  


        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

        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

                                         ——布尔沃

       暑假期间,和书友、朋友们聊天时,就会常提到关于阅读的一个“痛点”:“为什么自己看了很多书,就是记不住,没办法用到实际当中去,或者当时看的时候很有感觉,过了不久就啥也没留下,更别说带来行为改变和习惯养成了……”


     写了很多篇关于阅读本身的文章后,发现去解释阅读效果这件事,其实可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和“学习金字塔”理论得到一些启发!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领导的一个委员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用以指导教育目标的分类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该分类系统最初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领域,每个领域又细分为不同的层次,以反映学习目标的复杂性和深度。在认知领域有六个层次:记忆记忆和回忆具体知识或抽象概念。理解对知识的领会,包括转换、解释和推断。应用在新情境中使用知识。分析:分解材料以了解其组成部分和结构。评价:对知识、批判性思维或创造性产品的价值进行判断创造:这是认知领域中的最高层次,要求个体能够将已知的信息、概念或方法以新的、原创的方式组合,生成新的产品或观点等。


     图1: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认知领域)


     可以说,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知层面的学习目标框架,而“学习金字塔理论”则提供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学习方法和效率的视角。


     1946年,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由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到验证,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强调了通过实践、讨论和教授他人等主动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保留率,突出了主动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在促进知识长期保留方面的优势。

                       图2:学习金字塔理论
           (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


       布鲁姆的分类可以指导教师设计课程和活动,确保学生在不同认知层次上获得发展,而学习金字塔理论则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选择更有效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成效和知识的长期保持。简而言之,布鲁姆的分类是关于“学习什么”,而学习金字塔理论是关于“如何学习”。


     现在,我们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读了那么多书后,记不住,也感觉没啥用,更别提独立思考和创新创造了……”那么,就阅读本身这件事,是否有像“学习金字塔”理论一样,能直观指导我们“如何阅读”的理论呢?


       在阅读这件事上,同样有“阅读金字塔”!它的底层逻辑和“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相近的!阅读的过程,同样也是“信息收集、理解吸收、记忆存储、应用实践和创新思考”等认知过程!


      在《认知觉醒》这本书里,作者周岭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对照呈现出“阅读金字塔理论”,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类型的阅读法,其“阅读保持律”的不同,分别是:听书、自己读书、自己读书➕摘抄金句、自己读书➕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输出传授!可以看出,这六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是上一类方法的进化和迭代,从而构成了从信息收集到智慧生成的系统转化路径。



      图3:阅读金字塔理论,源自《认知觉醒》


     阅读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信息加工”过程!科学研究表明:往往“信息加工得越复杂,信息提取便越容易”!对书籍内容的深度加工,不仅需要我们对书籍内容进行思考、编码、再加工,还要整本书籍的内容进行有效建构,去理解、应用、分析,从而产生批判和创新创造等过程……


     因此,像听书、自己读书、自己读书➕摘抄金句等环节,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信息加工”,而像“自己读书➕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践行实践”等,就升华到“理解、分析、应用”等阶段,也是一种“更为主动的信息加工法”!同时,我们看到最后一层还包括了“输出传授”,这和“学习金字塔”理论中“教别人学”,就是同一回事,也和我们常提的“费曼学习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如果看到这里,你觉得这样的阐述有点复杂,或许我们可以从阅读的实践中找到答案!试想,如果给你一个星期的时间,让你阅读一本好书,一个星期后来检验阅读的效果,我们就可以试一试“阅读金字塔”中提到的阅读方法。


      一是听书,可以在各类书籍App上听;

      二是自己看书,自己看电子书或纸质书;

      三是阅读后,摘抄书里的好词或金句等;

      四是阅读后,为这本书做清晰的思维导图;

      五是阅读后,结合书里的建议去有效实践;

     六是阅读后,不仅去实践了,还写成文章分享给他人,还参加读书会去谈感受、谈心得;甚至是通过讲课培训等方式,去输出传授给他人!


     感兴趣的读者们,可以试试以上的方法,做个对比,阅读效果有何不同,心理自然有答案!


     我一直认为,阅读这件事本身,它背后的认知逻辑和信息加工,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点!只有当书籍里的信息或内容本身与我们的大脑内部已有的认知体系,产生有效的撞击和建构后,学习和思考,才真正发生,才有可能真正产生阅读书籍后带来的“深度思考、行为改变、习惯养成、批判思维、创新创造”等一系列的深度改变!


      正如布尔沃所说的“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成长的良师益友。 然而,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也要警惕被书籍所控制。在阅读的世界里,我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利用好书籍,让书籍真正成为我们掌握知识、认识世界、终身成长的有效工具!


     愿我们都能慢慢地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让阅读,真正变得有趣、有用、有效!


                                  作者:赵小丽Wendy

 


            优雅,是唯一不会褪色的美!

           回归阅读、关注教育、促进成长!

             让我们在文字里,与优雅同行!


优雅的力量
优雅,是唯一不会褪色的美!回归阅读、关注教育、促进成长,让我们在文字里,与优雅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