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共赏】工业遗产案例——上海龙华机场(下)

文摘   2025-01-16 14:11   上海  



前情提要

“上海工业遗产史录”专辑将呈现《中国工业遗产史录·上海卷》一书中的重点内容,为读者梳理总结上海工业遗产相关知识。

《中国工业遗产史录·上海卷》的撰写建立在对上海工业遗产长期的考察与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上海工业遗产的历史发展背景,分析了工业遗产的保存现状,为上海工业遗产的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历史记录,也为未来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依据。

本次分为上下篇对上海龙华机场进行案例展示,本篇为下篇。

建筑特征与保存状况

龙华机场现存较有价值建筑主要有两处,分别是上海龙华机场候机楼、上海龙华机场飞机维修库(现余德耀美术馆)。


(1)上海龙华机场候机楼

现存龙华候机楼为1947年兴建的上海龙华机场航站大厦,地处龙华西路1号,建筑面积约7500平方米,建筑平面呈弧形对称布局,钢筋混凝土建筑,满足了汽车陆侧停靠、飞机空侧停泊的长度需求。


航站大楼全长500英尺(约152.4米),宽84英尺(约25.6米),主体部分四层,底层包含包裹处、检查处、领取行李处、行李储存处等,二层为候机厅,三层设有气象站、点包房等办公空间,四层为近台工作室和器材储藏室。两翼为对称布局,主要用作办公。大楼空侧面环以弧形的高大柱廊及宽敞平台,在其候机厅的空侧面设有大面积的落地玻璃长窗,其外侧是长300多英尺(约91.4米)的眺望阳台,供人们迎送旅客之用。建筑外墙为大面积水泥抹面的混水墙,并饰以水刷石装饰带进行材质对比。整个航站大楼的建筑造型充分体现了现代机场航空站建筑的时代特征。


△上海龙华机场候机楼/航站大厦/航站大楼平面图

(资料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

(卷宗号四九一,89卷))

△龙华机场候机楼旧景

(资料来源:上海徐汇区档案馆)


目前龙华机场候机楼在外立面上基本保持建筑原本样式,建筑内部的空间分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候机楼外立面(来源:上海徐汇)

△候机楼内部空间(2017年)


2005年,龙华机场候机楼被上海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为配合徐汇滨江地区整体规划需求,未来龙华机场候机楼将在保持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成为徐汇滨江地区重要的公共服务文化中心。


△候机楼现状(2024年)


(2)上海龙华机场飞机维修库(现为余德耀美术馆)

1949年以后,上海龙华机场被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为了解决部分飞机的大修问题,民航总局于1958年在龙华机场候机楼右侧的荒地,清理出一大片场地开始建造机库厂房,兴建了上海龙华机场飞机维修库。


维修库为大跨度钢架结构屋架,混凝土墙体,大门由多扇移动钢门组成。2014年,经藤本壮介设计改造为余德耀美术馆,场馆总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老机库改建的主展厅面积约3000平方米。


△飞机维修库外立面测绘

△飞机维修库改造为余德耀美术馆前(左)后(右)外观

△飞机维修库改造为余德耀美术馆前(左)后(右)室内状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华机场是上海最早建成的大型机场,它代表了上海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1930年代,龙华机场是全国设施最完善、最先进的航站。其中,中国航空公司的航线是贯通中国东西南北的主要干线,沪蓉线(后改名沪署线)、沪平线、沪粤线均以龙华机场为起点;此外,欧亚航空公司开辟国际航线,包括从上海经南京、天津、北平及满洲里经亚洲(俄国)至欧洲一线,从上海经南京、天津、北平及库伦以外之中国边境经亚洲(俄国)至欧洲一线,及从上海经南京、甘肃及新疆之中国边境往亚洲(俄国)或遇必要时经中部亚洲至欧洲一线。龙华机场的各条航线以载客、运邮为主,同时承办新闻纸及货物的运输,并开辟特航和游览飞行等多种业务,在多方面展现出其高效快捷的优势。龙华机场实际上已成为当时亚洲地区民用航空的总站。


△中国航空路线图

(资料来源:L. Irschaure,《中国航空旅行》,1937)


抗战胜利后,龙华机场的各条航线业务逐渐恢复,随着世界民用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龙华机场的航线和运输量也在不断拓展,在恢复原有航线的同时进一步增辟多条航线,包括至加尔各答、马尼拉、冲绳岛、旧金山等地的多条国际航线,以及至香港、台湾、厦门、北平、广州、昆明、成都、兰州、西安、贵阳、衡阳等地的多条国内航线,让上海与国内外大城市的联系愈发密切。1930年代《申报》《航空杂志》等均对龙华机场有很多报道,另有《1947年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龙华机场南北跑道竣工纪念册》出版。


虽然随着虹桥国际机场的建成,龙华机场逐渐失去其作为上海民航枢纽的作用,但作为早年上海最为重要的航空枢纽基地,龙华机场见证了上海乃至全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本文节选自《中国工业遗产史录·上海卷》,该书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近现代专委会主任曹永康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竺迪著述。

-- END --

*本文素材版权归书籍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素材: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

编辑: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来稿请投:SHlbzx@163.com

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公众号旨在进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相关信息发布、历保知识普及、行业内相关优秀企业及杰出工匠介绍等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