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留存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内涵,包含有4处历史风貌保护区,分别为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和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共有121处优秀历史建筑,各级不可移动文物共计72处。
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总用地面积约223公顷,风貌区内街道尺度宜人,沿线弄巷空间丰富,建筑类型多样,景观丰富多变,既有风格各异的花园住宅、新式里弄、公寓等建筑,亦有中西合璧的教育类建筑群,较全面地体现了海派文化和历史文脉。同时,路线以成片区的城市更新为特色,涵盖近十年内不同类型的城市更新案例。
本期,我们将感受最具特色的长宁历史文化底蕴,深入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探索坐落其间的4处历史建筑。
▼
岐山村
✦✦✦
地 址:愚园路1032弄(1018-1028号,1034-1046号)(含愚园路1032弄111号钱学森旧居)
保护身份: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开放时间:片区全天开放,钱学森旧居每周四下午开放
预约方式:无需预约
✦
岐山村即愚园路1032弄,是长宁极为典型的新式里弄之一。1925年-1931年间由美商中国营业公司、中央信托局等房地产商联建70幢中西式3层楼房,加上建于1924年的5幢4层花园洋房东苑别业,共计75幢,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2005年,岐山村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岐山村总平面图
2018年,岐山村完成了14幢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改造内容包括:屋面修缮、外立面修缮、承重结构加固修缮、给排水及其他设备修缮、强电及弱电架空线入地等。
岐山村部分建筑
为使居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江苏路街道以愚园路岐山村——宏业花园“U型区域”作为试点,城市更新由路至弄、民生改善由外至里、商户联盟由形态到心态、综合体功能从单一到精准、民主协商从被动到主动、社会协同从一元到多方,以共建、共治、共享刷新弄堂的幸福底色,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筑牢社区治理“红色方阵”。
宏业花园内“愚见”项目
▼
王伯群住宅旧址
✦✦✦
地 址:愚园路1136弄31号(现长宁区少年宫)
保护身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8:00-18:00(周一闭园)。节假日或其他重大活动安排,暂停对外开放时,将会提前公告。
参观方式:仅限建筑外观和草坪花园
✦
王伯群住宅即愚园路1136弄31号,现为长宁区少年宫,在苏州河支流清水浜上游,由时任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董事长、校长的王伯群于1930年出资建造。该建筑系哥特式城堡建筑,1934年落成,占地10.78亩,主建筑面积约2100平方米,建设历时四年,耗资30万银元。
王伯群住宅历史照片
王伯群住宅现状
这幢建筑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各种大小厅室共32间,楼内通道迂回,上下贯通,房厅、客堂均用东方传统艺术装饰,室内配以彩绘壁画,门窗拉手用紫铜开模制作,空铸梅花窗栏。
王伯群住宅内部
主楼南面有花园草坪1.3公顷,园内绿树葱郁、绿草如茵,有水池、小桥、假山、花坛,园中百花四季吐艳。在当时可谓上海少有的豪华府邸。1960年王伯群住宅旧址成为长宁区少年宫办公场所。
王伯群住宅室外
▼
中山公园大理石亭
✦✦✦
地 址:长宁路780号
保护身份: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开放时间:全天
预约方式:无需预约
✦
中山公园是沪上知名的“百岁老园”,1914年建成,原名兆丰公园,1944年改名为中山公园,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融合了英式自然造园风格、中国园林精华与日式园林的特点,中西合璧、别具一格,园内有著名的“十二景观”。其中“石亭夕照”为大理石亭,这座由侨民爱斯拉夫人捐赠的大理石亭建于1935年,亭子的柱子、石阶地坪、顶部花架等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筑成。
石亭的中央后壁为半圆形的券廊,壁上共有3个镂空之处,透出廊外的郁郁葱葱,使得每个拱形都如一幅浑然天成的草木画。两侧各有一个石龛,栩栩如生的西洋女神温柔地站立其中,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两尊西洋女神雕像是1997年按原样用汉白玉修复而成。石亭上的花架缠满紫藤花,散发出浓郁的欧陆古典主义情调。
石亭细部
▼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
✦✦✦
地 址:万航渡路1575号
保护身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开放时间:社会公众可沿苏州河滨河步道或者在万航渡路1575号直接入校,进校时间为7:00-21:00
预约方式:主题线路参观预约可于“华东政法大学”公众号进行
✦
华东政法大学不仅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校园内的建筑价值也不容小觑,在优雅宁静的校园中培养出了林语堂、邹韬奋等杰出校友。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占地面积约56000平方米,始建时由通和洋行和英商爱尔德公司设计,多为中西合璧式建筑,现大多保存较好。1879年创建之初被命名为“圣约翰书院”,后更名为圣约翰大学。1952年,在旧址上成立了华东政法学院,并于2007年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虽经变迁,校园内仍保留圣约翰大学时期的空间布局,是近代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典型案例。2019年,该历史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1圣约翰大学校园鸟瞰图
校门朝南,校舍建筑分布在干道两侧,主要历史建筑有怀施堂、罗氏图书馆、思颜堂等。目前,校园内已完成“苏河华政十八景”贯通提升工程及10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其中包括六三楼、小白楼、原八栋家属楼等。
六三楼
小白楼
原八栋家属楼
通过保护修缮工程,不仅使得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能抵挡住时间的洪流,也提升和展现了这座百年校园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
沿河景观
/ / /
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将保护和传承文化根脉视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使命,致力于在维护历史建筑原有风貌的同时,巧妙地融入现代元素,以此促进历史传承与城市发展的和谐统一。此举不仅确保了历史文脉的延续,还成功展现了片区的独特文化特色,并赋予了历史建筑新的生命力与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更新策略让市民能够更充分地享受到城市更新的积极成果,提升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上海长宁、乐游上海微信公众号,开放信息参考大众点评、长宁区少年宫、华东政法大学公众号
素材: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编辑: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来稿请投:SHl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