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培文公寓雨篷下的玻璃导光体装饰物
这是一盏小小的玻璃圆柱。磨砂质感的光体顶面,圆弧设计的内部结构,让光经由玻璃的漫射,呈现出变幻无穷的光影效果。7398枚这样的玻璃圆柱,在上世纪30年代被嵌入培文公寓的雨篷,也为近百年后的今天带来一抹“她空间”的柔光。
在经历年初的闭店重装后,原培文公寓也就是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如今携LADY淮海社群品牌,以全新的面貌焕新回归。屋檐下雨篷的柔光,重现了百年前装饰艺术派的精巧设计,本篇将为大家呈现这段雨篷下玻璃导光体的诞生与修复背后的故事。
培文公寓
上海妇女用品商店
LADY淮海
01
追溯“艺术之光”
2024年夏季,在海派文化与市民气息交织的淮海中路,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升级改造项目施工过程中,雨篷上这些晶莹剔透的圆柱形玻璃装饰物作为历史原物引起了各方的重视,修缮团队立刻针对雨篷的玻璃导光体装饰物进行了清点和保护,在进行了多次论证后确定了专项设计方案。
回溯至20世纪20年代,上海因港口的繁荣而迅速崛起,建筑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西建筑师在此汇聚,竞相展现各自的才华。赖安和合伙人韦什尔、克鲁兹共同创立“赖安洋行”,赖安洋行作为当时上海建筑设计的佼佼者,率先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全面转向装饰艺术派风格,创造出了诸如培文公寓这样融合中西元素的经典之作。培文公寓作为其代表作之一,摒弃了繁复的传统装饰,转而追求功能的实用性与设计的先进性。
(赖安和合伙人韦什尔、克鲁兹)
室外历史照片
赖安洋行在培文公寓中的玻璃导光体装饰的运用,展现了他们对于建筑技术和材料的极致追求与巧妙运用。精心设计的玻璃孔洞打破了传统混凝土雨篷的沉闷感,赋予了建筑新的生命力与艺术感。它们既保持了雨篷的基本功能,又利用玻璃的透明特性确保了室内光线的充足与通透。这种轻巧的设计不仅提升了建筑的整体美感品质,还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与耐久性,为这座历史建筑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护。
同时期使用相同建筑语言的还有英国的埃尔瑟姆宫皇家宫殿改造项目,在古典的大厅屋顶中央,由瑞典设计师罗尔夫·恩格斯特伦(Rolf Engströmer)设计了一个由无数玻璃导光体组成的半球形采光顶。这次改造不仅保留了宫殿原有的皇家气派与艺术装饰风格的精华,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近代元素。该设计无需电力驱动,却能最大限度地收集室外光线,将温暖的阳光与柔和的光影引入室内,让大厅的每个角落都沐浴在自然光之下。这种光与影的交织,不仅为建筑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也深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让我们将视线转向法国,类似的案例还有圣皮埃尔教堂(该建筑由柯布西耶主持设计),以其独特的光影效果成为了建筑史上的又一杰作。教堂的外表看似封闭而神秘,然而内部却通过镶嵌大小不一的圆形玻璃来作为导光结构。这些圆形玻璃组成的“玻璃导光体”位于建筑东立面,正对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圆形光孔看似随意的排列,实际是绘制的猎户座星图。这些由“玻璃导光体”形成的一个个点光源,相互交织形成面光源,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效果。教堂内的光线会随着太阳角度的变化而呈现出变幻莫测的景象,为人们营造出一个既神圣又富有诗意的空间。
圣皮埃尔教堂内部(来源:中国建筑图书馆)
在建筑中使用玻璃作为导光,极大地丰富了建筑的艺术表现力与功能性。它不仅提升了建筑的美学价值,更通过光影的变幻赋予了建筑鲜活的生命力与时代感,成为了建筑史上一道不可磨灭的亮丽风景线。而在淮海中路上的培文公寓(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正是这一建筑艺术传承与创新的生动体现。
雨篷下的玻璃导光体原物及复原对比
02
复原“光之容器”
玻璃作为现代化建筑材料,从透明透光,到反射反光,折射折光,再到全反射、长距离输送光信息的过程就是科技不断进步的壮阔旅程。在建筑中,玻璃导光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提高室内的采光效果,起到节能作用的同时使建筑更加美观。其性能和质量对建筑的采光、节能和美观,在近百年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培文公寓(上海妇女用品商店)的升级改造,百联股份邀请了专业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对此次发现的玻璃导光体的材料成分、制作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复制还原。
“玻璃导光体”配件应用于建筑的导光方式,其功能是通过采光罩将自然光线聚集于玻璃体上,经艺术玻璃漫反射把自然光均匀高效的漫射洒下到任何需要光线的地方,使柔和光线进入建筑空间,充分利用自然光源的同时保证高透光度。
修缮前的雨棚
玻璃导光体原理示意图
调研探究中,首先专家组运用3D技术对原玻璃导光体进行造型分析。如下图所示,其整体造型是一个圆柱体,半开放式结构,“凹”字造型内腔,顶面为封闭式。多次调整后,确定了复制的玻璃配件具体造型和数据,便可以根据生产工艺做下一步准备。
3D还原模型侧视图
3D还原模型细节图
“玻璃导光体”顶面为颗粒面具有磨砂质感,利用了光的漫反射和折射原理,光线进入后表面粗糙光线会发生漫反射,使得光线向四面八方散射。同时,由于磨砂玻璃的折射率与空气不同,光线在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时会发生折射,从而使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些漫反射和折射的光线会在玻璃内部多次反射和折射,最终形成均匀的光导效果。内部呈似“凹”字造型并光滑效果,可以增强其聚光效果,将外部的自然光更好的聚集在玻璃内腔。
玻璃导光体实物细节图
玻璃导光体侧视图
这种玻璃导光体是具有一定厚度的,而侧面是螺旋形,相较于常规曲线造型这样可使玻璃与水泥适配度提高,加强接触面的牢固性;同时这样的密封结构具备防水功能,延长了玻璃配件的使用周期。
玻璃导光体俯视图
玻璃导光体模缝线细节图
对原玻璃配件进行观察分析,发现了玻璃配件上均存在膜缝线,确定了当时的制作工艺是合模压制工艺——将熔制好的玻璃注入定模内,放上模环,施加压力动模压入,将玻璃熔体完美贴合定模腔体而完成制作。
确定了制作工艺后,整个研究团队便迎来了另一个问题,那便是百年建筑的玻璃配件所使用的玻璃材质到底是哪一种?
常见玻璃材料有:钠钙玻璃(用于普通建筑门窗和日常制品)、钾钙玻璃(用于高档器皿和化学仪器)、石英玻璃(用于光学仪器)、硼硅玻璃(有光泽度、透光性等多种良好性能)、铅玻璃(用于光学仪器、高级器皿及防辐射)。实验室专家将上世纪30年代原玻璃配件进行材料检测,该玻璃配件采用了高硼硅材质。高硼硅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硼。其中二氧化硅的含量较高,使其具有很好的硬度和耐热性。此种高硼硅玻璃一般用作实验室的玻璃杯制品,它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化学稳定性和透光性,更适用于此次改造升级项目。
基于高硼硅材料的性质,烧制过程如下:
首先进行升温,升温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升温速度,避免玻璃因温度变化过快而破裂。
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进入保温点,保温一段时间,使玻璃充分熔化和均匀化。
(实验数据分析得出,高硼硅的软化点820℃左右,可以将这个温度作为一个重要的保温点。)
在烧制完成后,需等待近一分钟,待降温到700℃左右,从磨具中取出,然后进行火焰抛光。
(火焰抛光的目的是去除毛边,使玻璃表面更加光滑。)
火焰抛光完成后,要立即取出,到保温箱里面进行退火,缓慢降温,需要24小时。
(急速降温容易造成成品内部开裂等问题;退火过程可以消除玻璃内部的应力,提高玻璃的强度和稳定性。)
压制成形玻璃原料靠模具表面精密成形,模具要反复调试才有生产能力。成形时模具温度过高会粘模致制品变形,温度过低会使制品有冷纹且温度分布不均,制品因内部热应力大易炸裂。前期420个出来较慢,由于反复试验,磨具开模后底部的玻璃纹路不够深,进行了二次钻刻。中间出现了玻璃杯内部气泡的问题。通过调整原材料的比例和烧制工艺,减少了气泡的产生。降温过快造成开裂问题。后来更换了原材料,采用了更优质的高硼硅玻璃,并严格控制降温速度,解决了开裂问题。
显然,还原复制过程中的困难是充满挑战的。经过不断地实践,并调整多种变量,最终使此次还原复制的玻璃配件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在团队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复制出了导光性能良好,还原程度较高的玻璃导光体配件,成功助力培文公寓(上海妇女用品商店)的改造升级项目顺利竣工。
03
盛放“女性之光”
当这幢优秀历史建筑雨篷下7398枚玻璃导光体被打亮、流转生辉,作为LADY淮海的新身份就此翻开了崭新篇章。来到这里的休闲购物、追溯历史的人们,可以在走入这幢建筑前,抬头寻找辨别一下,哪些是悉心保护下来的历史原物,哪些又是精心修缮复原。
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美好的事物拥有可以跨越时空的能力,此次,我们重现百年前的光明,也正在让城市历史的活力基因绽放光芒。
未来,我们希望“光之容器”能够成为城市的文化记忆,为上海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感动。
关联阅读
项目名称:淮海中路451-477号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工程
实施单位: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市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 如需转载或使用图片,请注明来源
素材: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来稿请投:SHl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