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翁家天主堂修缮实录
翁家天主堂又名朱庄天主堂,始建于清末,形制规整,细部兼有哥特式特征、晚期罗马式风格建筑特征和中式元素,是上海乡村内天主教堂的典型代表。内有两处保留的老建筑是奉贤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分别为建于1912年的钟塔和建于1869年的会客楼,地块内天主堂主体及其他现有建筑均无保护身份。
屋顶俯瞰修缮后照片
天主堂主体室内修缮后照片
项目概况
/ 01
翁家天主堂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金海村,始建于1852年。最初规模为土地1.4亩,堂屋一间,东西厢房各一间,总计4间,随后百年内经历数次损毁与重建。
教堂地块历史变迁
2022年天主堂由主管部门组织进行修缮改造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作,2024年修缮完毕,并投入使用,工程占地约1600㎡,建筑面积约750㎡。
修缮前鸟瞰图
钟塔修缮前照片
会客楼修缮前照片
设计团队针对不同建筑,采用有针对性的修缮策略,对保留的两处不可移动文物建筑进行保护修缮设计,其他建筑更新改建和移除重建,并对场地景观环境进行整治提升。
修缮分类示意
修缮后总体布局照片
修缮后总平面布局
修缮后的翁家天主堂
不可移动文物建筑
钟 塔
/ 02
钟塔整体保留了较为古典的建筑轮廓,立面及装饰细节较为简洁,仅在层层收缩的建筑檐口、窗下、主要出入口保留了带有宗教色彩的装饰以及石材中式匾额元素。立面材质为涂料,有水平内凹分缝,屋顶材质为涂料,局部小青瓦。钟塔的重点保护部位有建筑平面布局、结构体系、外立面、屋面。
钟塔重点保护部位示意
设计团队考证教堂钟塔历史原貌,采用原工艺、原样式、原材料进行修缮。
钟塔现场甄别
钟塔修缮策略以保护为主,对损伤部位在不破坏原结构基础上进行修复,砖墙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拆除原锥形屋面(90年建)并按原形制换为混凝土屋面,更换损坏的木格栅、地板和木椽子。
对钟塔进行结构加固及美化
教堂与钟塔风格协调改建,屋顶恢复时采用上海同期天主教堂十字形形制,沿用小青瓦;外立面融上海同期哥特晚期罗马风,增扶壁柱,侧立面布局强调序列;侧墙柳叶窗具哥特尖顶特色,修长比例,保留窗套顶部十字装饰。
修缮前后效果比对
钟塔及教堂主体修缮后照片
室内设计研究结构、材料、光影,旨在营造教堂典雅、静谧、神圣氛围。控制柱距与梁截面,赋予教堂古典、对称、韵律感。哥特式灯具烘托氛围并增强艺术照明。室内色调与建筑外立面米黄相配,地面彩砖仿原式样,实木座椅注重简洁实用坚固。
天主堂主体室内修缮后照片
不可移动文物建筑
会 客 楼
/ 03
会客楼为清末奉贤区代表性民居样式,采用传统歇山屋顶覆黑色小青瓦,檐口有瓦当,屋脊为立瓦上加压顶,中部装饰柳枝花纹,鸱尾为哺鸡脊配剑形饰。主题木立帖结构完整,墙面原为纸筋灰,门窗具传统特征。其建筑布局、穿斗式屋架、木桁架及屋面特色装饰是研究上海传统民居的重要依据,需重点保护。
会客楼重点保护部位示意
会客楼现场甄别
修缮前的会客楼屋顶为西侧歇山,东侧硬山(2013年台风导致东侧屋顶原歇山形式损坏,改为硬山),本次保护修缮屋顶按照历史原貌修复东侧屋顶,保留原有小青瓦屋顶及哺鸡脊与剑形装饰;平面布局及结构形式保持不变,将南立面东西两侧门窗按照同时期奉贤民居形式调整,扩大东西两侧房间入口,木制门窗与墙体按照传统工艺修复。
会客楼修缮前后比对
屋架及屋顶细部修缮图
会客楼的修缮施工,首先对原屋面拆除下的瓦件、望砖进行清理并清洗,瓦按照种类码放整齐,包括小青瓦、滴水瓦、花边瓦、屋脊瓦等。剔除风化及裂缝严重瓦片、望砖,完整坚固者用于修补主立面屋顶(南侧立面)。不足的部分按照现有尺寸、材质进行定制。
会客楼屋架修缮施工照片
会客楼修缮保留了原有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对原有木结构进行了加固的做法,并在满足结构要求的情况下进行防腐防虫处理措施。对原有木檩条及木柱小尺度开裂,用环氧树脂腻子填实抹平;大尺度开裂,用切割木榫粘胶补实磨平;对于普遍开裂的木檩条,则采用拆除换新措施。
屋面修缮效果对比
会客楼修缮后照片
会客楼细部修缮后照片
会客楼室内设计保留原建筑风貌,天花裸露砖瓦,灯带点缀突显特色。
会客楼屋架修缮后照片
///
翁家天主堂见证了奉贤天主教发展百年历史轨迹,是当地重要的文化记忆和宗教类建筑遗产。本次修缮保留并恢复了教堂风貌,保护了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并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提升,使其满足现代使用功能需要,以更好的状态服务当地居民。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奉贤翁家天主堂
建设单位:天主教上海教区
设计单位:上海原构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维方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富达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竣工时间:2024.12
素材:上海原构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编辑: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来稿请投:SHl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