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月·集雅楼台 忆昔风华
集雅公寓
建造年代 | 1934年
建筑地址 | 衡山路311-331号
建筑师 | 范文照
建筑风格 | 国际式风格
“父亲站在面对贝当路的四楼窗口,呆望着窗外漫天飘洒的雨丝。一大锅‘罗宋汤’一直煨在煤气灶上,牛肉的浓香从厨房溢进了客厅。”这里记录的是1949年暮春的一个雨夜,住在集雅公寓的陈占祥先生一家在上海的生活场景。
集雅公寓内一隅
上海的城市化在百年中一路向西、递次展开,其间历经了三个主要阶段,1849、1900、1914和1943分别界定了对应的时空。由此产生的三大空间板块中,分别有其作为空间轴和发展轴的主街(Main Street),前两个阶段依次是金陵路(旧公馆马路)、淮海东路(旧宁波路),1914年第三次扩张形成的现衡复区域,则拥有东西衔接的两条主街,分别是淮海中路(旧霞飞路)和衡山路(旧贝当路)。
衡山路旧影
衡山路是一条笔直宽阔的林荫大道,它对应的是近代中国最高质量的居住街区,以及在1930年前后在此地得到密集发展的、最高品质的近代高层公寓群,集雅公寓即是其中之一。1933年12月,受业主“联玉记”委托,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以“Apartment House”为图名设计了这座大厦,随后在1934年1月进行了方案修订完善,建筑竣工于次年8月。曾用名会斯乐公寓(Western Apartments),又名乔治亚公寓(Georgia Apartments),该名称被信达雅地译为中文名“集雅”,有汇集文人雅士之意。
集雅公寓立面设计图
来源:上海城建档案馆
这是一座T形规则布局、主楼7层的现代大厦,配以两行专用的汽车间,位于一块近似三角形的异形用地上,长边沿着衡山路是其主要的土地利用优势,总体设计上,因此采用了底层店铺,并贴沿人行道,便利商业。在主楼上部6层和两翼跌落的4层,安排了内廊式的单元成套住房。这样的总平面带来两个共享的庭院花园,出入便利,以及光线敞亮、通风良好的居住单元效果。
集雅公寓地块平面布局
来源:行号图录1947
集雅公寓T形布局与两翼跌落房屋结构
以建筑师自己阐述的设计说明来看,样式(“设计格式”)采用“国际式”的现代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灰泥、浅色涂装。公寓面向小型家庭单位使用,并特别考虑了单人独居的需求,免去仆佣空间,居住单元内部因此比较紧凑。以地利而言,既配套了齐全的现代厨卫设施,又节约了实用面积。实现了投资和租客使用成本的双降。体现了近代上海城市在现代生活方式和居住形态上持续演化的成果。
科勒卫浴以集雅公寓为宣传广告
集雅公寓在整体造型上采用了简洁的国际式风格,既是一种新鲜时尚,也因此具有更优的现代空间功能、对应新的建造技术体系和足够复杂的经济效应,体现了建筑师的专业敏锐。不过,上海这座城市的基本文化特质是多元而折衷的,集雅公寓在形式简约和理性节约中仍旧采用了装饰艺术的诸多手法,集中体现在室内公共部位,两部电梯的门套与地坪尤为精彩,黑色水磨石框、彩色拼花地坪,带来典雅的摩登,加上建筑师对于尺度的精准控制,让居寓者有体面舒适的宜居感。
电梯门套
孔雀图案水磨石地坪、楼梯踏步与楼梯间
在历史照片中可见,沿街店铺和三个单元出入口均采用了通透的玻璃门和考究的现代式样拉手,城市界面因此而整洁、活泼,依据行号路图的记述,其底层商业业态包括服装、皮鞋和书店等,其中有白俄夫妇开设的面包房一处,提供西式食物,在诸多记述中都被提及。
集雅公寓沿街部分历史影像
集雅公寓沿街底层店铺信息
来源:行号图录1947
集雅公寓入口历史影像
来源:《中国建筑》
难怪吸引了陈占祥、舒绣文、上官云珠等文化名流在此居住。对于知名度而言,前者似乎并未如演艺明星般知名,但在中国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界,他的声望标定在解放后新北京规划的“梁陈方案”中,最早提出了保护古都老城的双核方案,随着岁月流金,集雅公寓作为大师旧居,亦与有荣焉。
陈占祥与梁思成
集雅公寓已成今日上海的建筑文化遗产,被列为受到严格保护的优秀历史建筑。它以轩楼之姿,舒展在衡山路的绿荫中、亲切的贴紧着人行道。因为造型的现代简约,路过的行人或许不知其遍历城市前世今生的漫漫往事。但使物质保存,华章绵延不绝。
舒展在衡山路绿荫中的集雅公寓
素材:徐汇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编辑: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来稿请投:SHl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