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共赏】工业遗产案例——上海龙华机场(上)

文摘   2025-01-15 17:34   上海  



前情提要

“上海工业遗产史录”专辑将呈现《中国工业遗产史录·上海卷》一书中的重点内容,为读者梳理总结上海工业遗产相关知识。

《中国工业遗产史录·上海卷》的撰写建立在对上海工业遗产长期的考察与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上海工业遗产的历史发展背景,分析了工业遗产的保存现状,为上海工业遗产的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历史记录,也为未来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依据。

本次分为上下篇对上海龙华机场进行案例展示,本篇为上篇。


基本信息

△上海龙华机场现状(2024年)


上海龙华机场是上海滨江工业遗产中仅有的航空类工业遗产,目前依旧留存有跑道、候机楼、机场修理车间等航空相关建筑元素,既见证了中国近代以来航空事业的发展,也代表了中国近代机场建设工业的发展和成长。


  • 地址:徐汇区黄浦江西岸龙华地区

  • 始建年代:1922年

  • 工业类型:航空交通

  • 保护身份: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龙华机场区位


历史沿革

龙华机场是上海第一个陆军管辖的军用机场,经历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设施完备的民用机场之一,也是远东民用航空的总站,一度成为新中国的航空门户。


 上海是中国近代航空运输业最为发达的城市,1929年成立的中国航空公司(中美合资)和1931年成立的欧亚航空公司(中德合资)先后将其航空基地设置在上海地区,中国与欧美国家先进的航空公司之间的合作,相应地带来了新的航空技术和前所未有的航空站建筑形制。1929年6月,龙华机场改为民用机场,由当时政府的航空署接管龙华机场。1930年8月后,龙华机场拨给当时的交通部作为中国航空公司的飞行基地,利用黄浦江水面起降水陆两用飞机,同时在场地内建造飞机棚厂。1932年,龙华机场不再驻军,场地内开始修建陆地机场各项设施,至1933年末,龙华水陆两用机场初步建成。1934年起,龙华机场开始兴建大型机棚。此后,欧亚航空公司从虹桥机场迁至龙华机场,开始兴建机库厂房等设施。至1936年,龙华机场落成。


此时的龙华机场经过多年建设,已配备有飞行指挥调度、通信电台、机务维修、器材供应及乘客候机室等较为齐全的设施设备,成为当时中国设施最好、功能最全的民用机场,是拥有中航、欧亚航两大航空公司基地的大型机场之一。


△1930年代中期的龙华机场(当时机库十分贴近黄浦江面,许多大型设备和部件都是由水路运抵)

(资料来源:airspacemag.com)

△龙华机场旧景

(资料来源:上海徐汇区档案馆)


1937年,龙华机场被日军侵占。至1944年,日军先后两次强圈民地扩充机场,增建2条碎石跑道,其中一条长5000余英尺(约1524米),停机场地扩至可容纳100余架重型轰炸机,但这一时期,民用航空运输建设基本停滞。


抗战胜利后,至1945年底,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先后迁入,在机场内进行南北跑道改建工程、兴建混凝土停机坪、建设航站综合楼等。


△“中央航空公司”旅客排队上机时情景

(资料来源:《艺文画报》1948年第2卷第7期)

△20世纪40年代,

“中央航空公司”在龙华机场机库修理引擎

(资料来源:上海徐汇区档案馆)


近代上海龙华机场候机室的建设历程

(资料来源:欧阳杰,《上海龙华机场近代航空站的建筑形制研究》,2018)


1949年,龙华机场由上海市军管会接管。1950年5月,民航局上海办事处成立清产核资管理委员会,开始机场的整顿、清资和恢复,机场由民航和空军合用。此后,龙华机场逐步对场地内的候机楼、跑道等设施进行修复,同时兴建飞机修理厂等空间,包括修复东西跑道、兴建民航一〇二厂等。


△龙华机场机械修理厂历史照片

(资料来源:上海徐汇区档案馆)


随着1964年虹桥国际机场建成,虹桥国际机场成为上海民航的飞航基地,龙华机场国内航班逐渐向虹桥机场迁移,至1966年8月,龙华机场起降的国内航班全部转移至虹桥机场,龙华机场成为民航上海管理局的训练基地和航班飞机的备降场。


1972年,民航上海管理局全部搬迁至虹桥,此后龙华机场主要用于飞行训练及民航一〇二厂试飞。由于净空、航空噪音、用地等约束性因素影响,龙华机场航空功能逐渐退化,由原本的水陆两用机场演变为通用航空机场(通用航空机场是指专门为民航的“通用航空”飞行任务起降的机场,是专门承担除个人飞行、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以外的其他飞行任务,比如公务出差、空中旅游、空中表演、空中航拍、空中测绘、农林喷洒等特殊飞行任务)。


2008年,龙耀路隧道开工建设,为配合隧道工程,机场内跑道被拦腰截断,后将原机场内跑道改建为一条道路,即现今的云锦路,至2013年,机场内大部分设施被拆除,2018年降级为直升机起降点。


目前留存候机楼、飞机库(余德耀美术馆)、原有跑道(云锦路跑道公园)等。








|未完待续|



本文节选自《中国工业遗产史录·上海卷》,该书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近现代专委会主任曹永康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竺迪著述。

*本文素材版权归书籍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素材: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

编辑: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来稿请投:SHlbzx@163.com

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公众号旨在进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相关信息发布、历保知识普及、行业内相关优秀企业及杰出工匠介绍等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