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导读|延安西路上的华东医院南楼与“神秘捐献者”

文摘   2024-12-03 16:17   上海  

 建筑导读

延安西路

华东医院南楼


前言

延安西路是上海东西向交通主干道之一,东到华山路,西到虹桥机场,跨静安、长宁、闵行三区,曾先后命名为长浜路、大西路、长安路、中正西路,1950年以革命圣地延安为名,改名延安西路,沿用至今。


延安西路旧照

来源:《长宁区地名志》


延安西路串联起了众多历史文化建筑,体现了独有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一片造型各异的建筑群落中,坐落着一幢绿树成荫、宁静复古的独特建筑,位于延安西路221号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南楼,这里不仅有先进的设施和高水平的治疗技术,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华东医院南楼





01

设计风格

延安西路221号

华东医院南楼


华东医院南楼原名“宏恩医院(Country Hospital)”,1926年建成,是匈牙利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独立执业后第一个重要作品,潘荣记营造厂施工。占地面积为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0640平方米,东有花园,钢筋混凝土与砖木混合结构。这幢建筑既是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也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落成后的宏恩医院南立面

1947年《老上海百业地图》中标注的宏恩医院及周边地区


整个建筑延续了古典主义风格,立面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样式。南楼建筑地上6层,西北角局部有地下室,整体呈“工”字形,分南楼、北楼、门诊楼三部分,南楼是病房楼,南楼东西长81米、进深15米,为病房主用楼。北楼东西长35米,进深15米,为医务主用楼。南、北楼之间由长18米、宽10.5米的门诊楼联通,医院的建筑平面为东、西对称。


20世纪30年代航拍的宏恩医院全景

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Bristol HISTORICAL PHOTOGRAPHS OF CHINA

华东医院平面设计示意图


南立面两翼对称,底层东西部及中部均列连续拱券门,门两旁有塔司干式双柱,门内有廊。中部有五个券门,入口处约20米,中央大厅占两层高度,约8米。二至五层有敞廊式阳台。东西部较中部凸出。五层上为三角形拱顶,顶尖距地面24米,整个立面呈富有变化的三段式。 


华东医院南楼南立面

华东医院南楼立面细节


设计之初,大厅地面采用大理石饰面,各房间地面面层所用材料不同,有马赛克、水磨石、木地板和橡皮地板等。有半地下室,还有客梯与货梯各一部。室内装修极富特色,会客厅、进厅及等候厅铺设黑白相间大理石夹花地坪,中央大厅拱顶为交叉底层大厅、二层围廊平顶以柚木装饰,大理石饰面颇具特色,随处可见的花饰和线脚优雅、精致,整座建筑充分体现了高雅而有节制的理性美,各部分的尺度遵循严谨的数理关系,比例匀称。


中央大厅及其柚木井格梁吊顶天花

塔司干柱式立柱及室内十字拱顶

大理石楼梯



02

历史沿革关键词

延安西路221号

华东医院南楼


神秘捐赠者

邬达克首个独立负责工程

远东最好的医院


关键词|01

 神秘捐赠者 



1926年5月24日《申报》的报道


1923年末,宏恩医院的神秘捐赠者,一对美国富商夫妇,因为在上海致富又无子嗣继承,希望回馈上海,造福国际社区。他们委托邬达克设计一座医院,造价没有限制,但若泄露其身份,合约无条件终止。邬达克信守诺言,1926年初夏,捐赠者得以亲历自己赠予上海的这份厚礼的落成仪式,后申报给予报道。


关键词|02

 邬达克首个独立负责工程 



1926年6月9日《大陆报》(The China Press)以增刊的形式专题介绍新落成的宏恩医院

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Victoria Libraries


“宏恩医院的建造是要建立起一个对社会各界开放的世界性医院,不分种族、不分国籍、无论贫穷和富裕,都可以来看病”。宏恩医院是邬达克第一个完全由自己负责的工程,也是他离开美国建筑师事务所克利洋行,独立开业后的第一个重要作品,在设计上倾注了大量心血。1926上海英文报纸报道并指出:宏恩医院的建成使邬达克的名声从“上海有前途的知名建筑师”直接提升到了“跻身远东最前沿建筑师行列”。


关键词|03

 远东最好的医院 



20世纪80年代的华东医院南楼大厅内景


宏恩医院建成后,立刻成为了上海最好的医院之一,被誉为当时医院硬件的世界一流水平。这幢建筑采用当时先进的设施和设计理念,如整座大楼配备了瑞士品牌“苏尔寿”( Sulzer Ltd)的冷气系统,病房内X光、机械诊疗、水疗、理疗等先进医疗设施和独特的病房布局,都展示了这座建筑的前瞻性。


///



作为见证了上海百年历史的公共建筑,华东医院南楼不仅是一座精美的历史建筑佳作,更是上海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上海百年医疗历史的记忆,为现代医疗功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价值。南楼的保护修缮,全面提升了建筑的功能属性,延长其使用寿命,让这幢百年建筑在新时代肩负起新的使命。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上海发布、澎湃新闻、方志上海及网络;

*部分内容参考自:

[1]郭世民著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优秀建筑鉴赏》2006年11月版第272页。

[2]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老房子的故事》2006年出版的第149-151页。

[3]上海市静安区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市区志系列丛刊・静安区志》1996年11月出版的第313页。



素材: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编辑: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来稿请投:SHlbzx@163.com

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公众号旨在进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相关信息发布、历保知识普及、行业内相关优秀企业及杰出工匠介绍等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