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近代建筑事务所:倍高洋行

文摘   2024-11-18 16:45   上海  


     自1843年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涌现了大量具有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风格特点的建筑。尤其在1900年后,职业建筑师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上海近代建筑开始呈现多元化倾向,万国建筑群的景象逐渐形成。


     在当时,德国的建筑囊括了罗马风、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等不同风格,德国建筑师们来到上海以后,在万国建筑争奇斗艳的时代,作品也显得独树一帜,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这其中大多数德资建造的重要建筑均为倍高洋行设计。他们由近代到上海的第一批德国建筑师组建,是近代上海德国建筑风格设计师的典型代表。


△德华银行汉口分行

(来源:德意志银行历史博物馆)

△德华银行济南分行

(来源:《中国近现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十一)》)

△德华银行天津分行

(来源:天津方志网)

△德华银行北京分行

(来源:维基百科)

 向右滑动看更多

倍高洋行在中国的建筑作品


01

建筑师概述


倍高洋行(Becker&Baedeker Architects)由德国建筑师海因里希·倍高(Heinrich Becker)于1899年创立,英文名为“Becker, H., Architect”。他的同窗卡尔·培克(Karl Baedeker)加入后将名字改为“Becker&Baedeker Architects”。


海因里希 · 倍高(1868-1922)生于德国什未林(Schwerin),在慕尼黑大学学习建筑,结束在埃及开罗工作的五年后于1898年到达中国上海,是上海的第一位德国建筑师。海因里希 · 倍高在1901年至1903年间曾与赴日定居的德国建筑师理查德·泽尔(Richard Seel)合作完成在上海、天津的项目。


卡尔 · 培克(1864-1958)曾是克隆城建部门的建筑师,于1905年到上海加入倍高洋行,成为合伙人。1911年海因里希 · 倍高离开中国后,卡尔 · 培克全面接手事务所的工作。


△倍高洋行在1904年行名录上的信息


△倍高洋行的图签(图片来源:[1])


当时,倍高洋行主要从事德国企业投资建设的建筑设计,在上海留下的建筑作品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主要有德国领事馆(1884)、华俄道胜银行(1902)、德华银行(1902)、德国花园总会(1903)、康科迪亚总会(1907)等,以及在淮海中路及南京西路上的一些私人住宅。此外,也有在青岛、天津、汉口、北京等地留下一些以银行、学校等类型为主的公共建筑作品。在近代中国,几乎所有的德华银行都是倍高洋行设计的。


△倍高洋行在上海的部分作品及其分布

序号

名称

建造年代

1

德国领事馆

1900年建(不存)

2

华俄道胜银行

1899-1902年建

3

德华银行

1902年建(不存)

4

德国花园总会

1908年建(不存)

5

德国邮局

1902-1905年建

6

德国总会

1904-1907年建(不存)

7

淮海中路1131号

1905-1911年建

8

德商谦信洋行

1907-1908年建

9

德国技术工程学院

同济德文医学堂

1908-1916年建

10

新福音教堂和德国子弟学校改建

1911年建(不存)

△德国技术工程学院(来源:上理档案馆)

△德国总领事馆(来源:《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150年掠影》)

△德国花园总会(来源:《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150年掠影》)

△德华银行上海总行(来源:Virtual Shanghai.net)

 向右滑动看更多

倍高洋行在上海的部分建筑作品



02

主要作品

01 新古典主义风格

原华俄道胜银行

「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5号」

建造时间:1902年

△原华俄道胜银行大楼现状


     原华俄道胜银行是倍高初到上海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这幢具有法国古典主义特色风格的建筑被誉为上海第一幢从设计、材料到施工均能与欧洲建筑相媲美的建筑。现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使用。


△华俄道胜银行效果图(图片来源:[2])

△小特里阿农宫主立面(图片来源:James Howard Smith)


原华俄道胜银行的立面构图设计严谨,在横向与纵向维度上均划分为三段,对称工整,轴线之间有明显的主从关系。主立面中间饰有一对巨柱式半圆形爱奥尼克壁柱,两侧各一对柱头上方饰有人面浮雕的方形爱奥尼克壁柱,是上海最早按西方古典主义章法运用柱式的实例之一。立面整体比例关系与法国凡尔赛宫的小特里阿农宫西立面较为相似,应为倍高当时设计所参考的原型,这种方式在当时的德国建筑师看来,是遵循古典主义的原则。



02 文艺复兴时期德意志风格

原德国总会大楼

(德国康科迪娅总会)

「已不存」

建造时间:1907年

△德国总会大楼

(图片来源:[3])


德国总会大楼于1904年设计,1907年建造而成,又被称为德国康科迪娅总会大楼,是倍高洋行在上海设计的首座有德国巴伐利亚风格的建筑。德国总会大楼曾被当时上海媒体评价为:“上海建筑最佳,规模最大者,以德国总会为全沪冠。建筑之佳,工程之钜,惟道胜银行,差堪伯仲”。


(左)德国总会大楼立面历史照片(图片来源:[4])

(右)1900年巴黎世博会德国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德国总会大楼以1900年巴黎世博会德国馆为原型设计。其立面综合了巴洛克风格建筑、罗马风建筑及文艺复兴建筑的元素,有德国南部巴洛克风格的高耸青铜冠尖塔,塔楼上罗马风的雉堞和粗壮的半圆拱门入口、柱子、柱头,典型德国中世纪建筑风格的陡峭屋面等,是典型的折衷主义风格立面。


△德国总会建筑室内(图片来源:[4])


1907年德文《上海新闻》对康科迪娅总会大楼有这样一段描述:“德国总会承袭传统的民族手法,再现了德国文艺复兴风采并获得了最佳效果。尽管当前建筑流派繁多,现代派和德国青年派异军突起,而且,文艺复兴的古风仍久盛不衰,令人想起德国行政区古城邑的行业帮会建筑”。


1936年,现在的中国银行大楼在原德国总会大楼旧址上动工建造。



03 德国巴伐利亚乡土建筑风格

上海音乐学院 · 音乐城堡

「淮海中路1131号」

建造时间:1905至1911年间

△淮海中路1131号


淮海中路1131号位于上海音乐学院内,隶属于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区域周边存在大量历史建筑,历史风貌独特,自然环境优越,人文气息浓厚。


淮海中路1131号建造于1905至1911年间,是一幢德国巴伐利亚风格的花园住宅,最早是为德侨设计建造。德侨被遣返后,席聚星一家成为这幢精美洋房的新主人,一直居住到1949年前。他们是有“上海近代第一金融世家”之称的席氏家族成员。席氏家族在上海有多处居所,淮海中路1131号是其中最具艺术特色的一幢。


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迁入汾阳路校区,淮海中路1131号始为上音使用,现常被游客和市民亲切地称为“音乐城堡”。


△淮海中路1131号沿街立面


德国总会大楼被拆除后,其鲜明的巴伐利亚风格在淮海中路1131号中得以延续。淮海中路1131号是目前已知倍高洋行现存作品中仅有的德国巴伐利亚风格花园洋房。


(左)德国总会大楼屋顶历史照片(图片来源:[1])

(右)淮海中路1131号屋顶照片


淮海中路1131号外立面形体丰富、元素众多,有鲜明的德国巴伐利亚乡土建筑风格,如室外有高陡的红瓦屋顶、转角的绿色铜顶、装饰华丽的巴洛克式的山花、希腊式凸窗、罗马式柱头等。


淮海中路1131号内部厅堂轩敞,陈设雅致。室内有敦实粗壮的罗马风柱式、富有韵律的天花木格栅、穿柱而过的木楼梯、雕饰精美的木墙裙、色彩绚丽的彩色玻璃花窗等。


室内外的每一处细节都凸显着其精巧的设计和浓郁的德式风情。


△淮海中路1131号立面细节

△淮海中路1131号室内照片



1911年海因里希 · 倍高回国后,他的合伙人卡尔 · 培克将洋行改名为“培克洋行”继续开展在中国的业务。但是随着德国在华贸易逐渐衰退,这所曾经名动一时的德国事务所也逐渐退出中国市场。随着时代变迁,原华俄道胜银行和淮海中路1131号成为倍高洋行在上海现存为数不多的精品。


倍高洋行的作品在历史和建筑艺术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研究倍高洋行也为深入研究其他在华德国建筑师的设计风格有一定参考意义。倍高洋行作为近代上海第一代德国建筑师,见证了德侨在上海的蓬勃发展;作为德式风格的典型代表,倍高洋行的建筑作品丰富了近代上海的海派文化特色,也构成了上海宝贵的城市物质和文化遗产。


*本文无特别标注的图片来源于上海明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郑时龄, 上海近代建筑风格(新版)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20.

[2]章明, 外滩15号.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5.

[3]娄承浩,薛顺生, 消逝的上海老建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4]Wright, Arnold, and H. A Cartwright. Twentieth Century Impressions of Hongkong, Shanghai, and Other Treaty Ports of China: Their History, People, Commerce, Industries, and Resources. London [etc.]: Lloyds Greater Britain Publishing Company, 1908



素材:上海明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编辑: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来稿请投:SHlbzx@163.com

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公众号旨在进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相关信息发布、历保知识普及、行业内相关优秀企业及杰出工匠介绍等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