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火的DeepSeek遇到年关的猪蹄,这也太……

文化   2025-01-31 19:17   北京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813 篇文章

题图来自AI


华章写在前面

最近这几天 DeepSeek 太火了,不用说下面这几篇都是它的作品。

这可能也是第一次,我觉得 AI 写出来的东西有看头有味道,欢迎大家品鉴。  

关于 DeepSeek 这几天评论文章太多,不过我还是有一些自己的观点会单独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1

《啃蹄记》

文/朔迷一号


这年头连他妈猪蹄子都成精了,朋友圈里天天有人晒那玩意儿,配文不是“美容养颜”就是“岁月静好”,看得人直犯恶心。要我说,啃猪蹄就老老实实啃,非得整出点人生哲理,这不跟往酸菜鱼里撒玫瑰花瓣一个德行么?


昨儿半夜饿得前胸贴后背,下楼去摊子上打包卤蹄花。老板娘叼着烟剁肉,案板震得跟摇滚鼓点似的,塑料袋里那蹄子还滴着油,活像刚从猪圈逃出来的战利品。坐马路牙子上啃的时候,油顺着指缝流到袖口,路灯一照,嘿!您猜怎么着?这油腻腻的光泽,可比那些网红打的玻尿酸自然多了。


专家说猪蹄补胶原蛋白,纯属扯淡。真要这么灵,养猪场早改名叫“青春永驻美容院”了。再说了,那胶原蛋白进了肚子,跟猪肉白菜炖粉条有屁区别?非要说有啥用,顶多是啃蹄子时腮帮子运动量超标,勉强算面部健身——这可比健身房那帮举铁的实在多了。


隔壁桌俩姑娘捏着筷子戳蹄筋,跟考古似的,边戳边聊“独立女性要学会爱自己”。我心说真够累的,爱自己还得靠猪蹄?要我说,爱自己就是别他妈拧巴:想啃就上手撕,吸骨髓别怕出声,沾一脸卤汁也不用纸巾擦——回头舔舔手指头,省水又环保。


养生号整天吓唬人:“猪蹄胆固醇高!脂肪超标!”吓得一帮孙子啃个蹄子跟做贼似的。要我说,人这辈子该吃多少油盐酱醋都是命里带的,您今儿躲过了猪蹄,明儿保不齐栽在炸鸡腿上。再说了,猪蹄子招谁惹谁了?人家猪同志一辈子任劳任怨,临了把蹄子贡献给您补膘,这份觉悟比某些天天喊口号的强多了。


最近流行个词叫“松弛感”,我看纯属吃饱了撑的。您去菜市场瞧瞧,真正松弛的都在肉摊上挂着呢!猪蹄子从不焦虑自己是清炖还是红烧,被啃干净了还能乐呵呵变成冻。人要是能活成猪蹄子,哪来那么多抑郁症?


回家路上瞅见广告牌,某女明星举着胶原蛋白口服液冲我笑。我冲她晃了晃打包袋,里头蹄骨头哗啦响。突然就明白了:所谓高雅低俗都是扯淡,能在油腻腻的生活里咂摸出点痛快劲儿,才是真本事。您要非让我总结个哲理,我就一句话——  


“活得像个猪蹄子:经得起炖煮,扛得住啃咬,最后还能在汤锅里笑出声。”


(完)  


王朔式解构:

1. **消解崇高**:将“养生哲理”降维至“马路牙子啃蹄”,用市井粗粝对抗精致话术  

2. **悖论修辞**:“面部健身”“环保舔手指”等反逻辑表达,制造荒诞幽默  

3. **自嘲叙事**:以“饿鬼”“油腻”等自损形象强化真实感,避免说教  

4. **时代刺点**:嘲讽朋友圈文化、独立女性标签、保健品骗局等社会病灶  

5. **生存哲学**:借猪蹄喻人,提倡“混不吝”式生活智慧,照应王朔“像猪而生”的终极关怀


▲ 图片来自网络


2

《特立独行的蹄》

文/二流小波  


我常觉得猪蹄子是被人类误解最深的物件。它们躺在菜市场的案板上,油光水滑,像一排排被缴械的士兵。屠夫剁蹄子的刀法,总让我想起某些领导讲话的节奏——斩钉截铁,但毫无逻辑。  


前些日子炖蹄花,高压锅的排气阀突突响着,像极了单位开会时老张的鼾声。我盯着那锅,突然发现猪蹄在沸水里翻滚的姿态,竟和办公室格子间敲键盘的同事有几分神似:明明被煮得稀烂,还要摆出一副“我在努力入味”的悲壮模样。  


专家说胶原蛋白能美容,我猜这是人类发明的最大黑色幽默。毕竟猪同志这辈子连镜子都没照过,它蹄子里的蛋白质却要负责拯救都市白领的鱼尾纹。更荒诞的是,美容院一边卖着天价胶原针,一边把猪蹄汤称作“平民保养品”——合着猪蹄子才是无产阶级美容战士,死得其所,炖得光荣。  


菜谱里总写“焯水去腥”,我倒觉得这腥味才是猪蹄的魂儿。像我们胡同口的老刘,年轻时在北大荒插队,一身羊膻味洗了三十年都没褪干净。有回他喝高了说:“人这辈子就跟猪蹄似的,去不掉的不是腥,是活过的证据。”后来他因“散发异味影响市容”被居委会约谈,我猜他该回一句:“要不您把我焯个水?”  


菜市场的蹄子分前后,前蹄叫猪手,后蹄叫猪脚。这命名颇有深意:猪用手思考,用脚逃跑。你看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兄,当年不就是用蹄子蹬开猪圈顶棚,蹿得比知青的梦想还高?如今它的徒子徒孙躺在砂锅里,倒也算另一种形式的自由——烂得彻彻底底,反倒不用操心房贷和KPI。  


养生号总警告“胆固醇超标”,可他们从不说真话:现代人的血管里流的本就不是血,是 PPT、是打卡记录、是凌晨三点的未读邮件。与其担心猪油糊心,不如害怕活成一台人形 WPS。那天见隔壁小王就着猪蹄喝降压药,我突然悟了:原来我们都在进行一场荒诞的代谢——吞下油腻,排出焦虑。  


最绝的是婚宴上的水晶蹄冻,Q 弹剔透得像爱情誓言。司仪喊着“永结同心”时,我总盯着盘子里颤抖的胶质发呆:多像那些婚礼上强颜欢笑的新人啊,明明快绷不住了,还得保持优雅的凝固态。直到某位醉汉一筷子戳下去,大家才集体松口气——看吧,再完美的表面,终究要被人捅破。  


深夜啃完最后一块蹄筋,突然想起插队时喂过的那头猪。它总把饲料拱得满天飞,老乡骂它“不正经”,我却觉得它像行为艺术家。如今菜市场的猪蹄整齐码放,个个温顺如体制内模范员工。原来时光才是最厉害的屠夫,它不用刀,光靠房贷和学区房就把所有反骨炖得稀烂。  


洗碗时,油花在水槽里旋成银河系。我想,猪蹄子才是真正的哲学家:被剁时不吭声,被煮时不抱怨,最后连骨头都能嘎嘣嚼碎咽下去。这种生存智慧,比书店里那些成功学厚黑学高明多了。如果非要给人生总结个菜谱,我选红烧猪蹄法则——  


“活得皮实,炖得入味,就算注定要化成粪土,也得在肠道里留下点倔强的胶原蛋白。”


(完)  


王小波式解构要素:

1. **荒诞映射**:将猪蹄焯水类比体制规训,胶原蛋白美容隐喻消费主义幻觉  

2. **悖论狂欢**:“无产阶级美容战士”“人形WPS”等概念嫁接,制造逻辑错位的辛辣幽默  

3. **历史回声**:插队猪兄的逃亡与当代猪蹄的妥协,形成时代创伤的互文  

4. **物化哲学**:以食材命运观照人类困境,延续《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设置与被设置”的母题  

5. **消解崇高**:将婚誓、成功学等宏大叙事降维至“颤抖的蹄冻”,完成对虚伪仪式的祛魅


▲ 图片来自网络


3

《冻土上的盛宴》

文/契科夫的远房表弟


十二月的风从梁赞省刮来,把教堂金顶上的积雪扫进斯捷潘·彼得罗维奇医生的衣领里。他缩着脖子穿过广场时,靴子正踩中肉铺门前凝结的血冰——那暗红色块状物像极了被遗弃的器官,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肉铺老板米哈伊尔举着斧头冲他笑,刀刃上还粘着几根猪鬃:“医生,来份前蹄吧?刚宰的,保证比您上回开的药水灵。”斯捷潘瞥见案板上的蹄子,它们被麻绳捆着,仿佛一群向虚空投降的俘虏。蹄甲缝里的泥巴让他想起上周死去的农妇玛尔法——她临终时指甲里也嵌着同样的黑土。  


诊所的火炉三天前就灭了。斯捷潘把冻硬的猪蹄扔进铜盆,冰碴碰撞声惊醒了蜷在药柜顶的瘸腿猫。这畜生是税务官扔掉的,如今倒成了诊所里最活泛的生物。炉火噼啪响着,蹄子在沸水中逐渐柔软,如同那些被伏特加泡软的灵魂。  


门铃响得突兀。裹着熊皮的商人妻子闯进来,貂皮领子沾满雪粒:“快去看看我儿子!他肚子疼得打滚!”斯捷潘盖上锅盖的动作慢了半拍,油花溅在《医学评论》的讣告栏上——那里登着他同窗弗拉基米尔死于伤寒的消息。  


雪橇穿过白桦林时,商人妻子不断往他怀里塞卢布:“用最好的药,德国货!”可当斯捷潘看见那孩子只是吃多了鱼子酱,他突然想念起诊所里渐凉的蹄花汤。壁炉上的银餐具映着火光,管家正往雕花瓷盘里码放酸黄瓜,而二十里外的瓦西里耶夫村,玛尔法的五个孩子分食着最后半块黑面包。  


凌晨归途,车夫醉倒在雪堆里打鼾。斯捷潘徒步经过肉铺,米哈伊尔正在卸货。新宰的猪倒挂在铁钩上,蹄尖垂下的血珠冻成冰凌,像极了圣像画中受难者的眼泪。他想起医学院教授的话:“人体百分之六十是水。”那么猪呢?这些被剁碎的生命,是否也曾在泥潭里仰望过星空?  


诊所的汤已经凝成胶状。瘸腿猫正舔着盆沿,见他回来便蹿上窗台,打翻了碘酒瓶。斯捷潘就着冷汤喝掉剩下的格瓦斯,油脂在喉头堆积成某种温暖的负担。晨祷钟声传来时,他忽然意识到:原来所有生命都在被某种更大的牙齿咀嚼——猪蹄在人的胃里,人在时代的胃里,而时代正被上帝或者虚无含在口中。  


第一缕阳光爬上手术刀架时,铜盆里只剩几块光洁的骨头。它们安静地躺着,像缩小的人类骨盆。斯捷潘把骨头埋进后院梨树下,这树从未结过果,倒是常被醉汉当成小便池。铁锹触到冻土的声音,让他想起昨夜米哈伊尔剁蹄子的节奏。  


上午十点,第一个病人捂着化脓的耳朵进来。诊所重又飘满石碳酸的气味,仿佛昨夜那碗蹄花汤只是冬夜的幻觉。只有瘸腿猫记得真相——它蹲在梨树上,盯着新翻的土堆看了很久,最后撒了泡尿作为悼词。  


(完)  


契诃夫式笔触:

1. **寒冷意象链**:积雪/血冰/冻土构建冷冽的生存底色,反衬猪蹄油脂的短暂温暖  

2. **阶层对照**:商人家的银餐具与农妇指甲里的黑土,解剖俄罗斯社会的病态肌理  

3. **存在困境**:通过“猪蹄-人-时代”的吞噬隐喻,揭示生命在宏大结构中的无力感  

4. **细节象征**:瘸腿猫、未结果的梨树等“不完美生命体”,暗示理想主义的挫败  

5. **留白余韵**:骨头埋葬与猫尿悼词,以荒诞消解悲剧,延续契诃夫式“含泪的微笑”


▲ 图片来自网络


4

《雪夜蹄声》

文/莫泊桑的冒牌货


鲁昂的钟敲响第八下时,市政厅广场的煤气灯在雪雾中晕出昏黄的光圈。肉铺老板勒内叼着熄灭的烟斗,将最后半扇冻硬的猪蹄扔进铁皮桶,血水溅在围裙上凝成冰晶,像勋章般闪着冷光。  


马车夫雅克跺着脚闯进酒馆时,带进的雪粒还未落地便融成泥浆。他高举着酒瓶喊道:“普鲁士人把香槟区的酒窖搬空了!这群猪!”角落里正与税务官调情的妓女艾米丽嗤笑一声,她脖颈上的假珍珠项链随笑声颤动,宛若十年来每个圣诞夜橱窗里的廉价装饰。  


炉火旁的退休上校突然拍案:“先生们,谁能解释这世道?我们的士兵饿着肚子守战壕,而巴黎的银行家们用金叉子吃鹅肝!”他的假眼在火光中诡异地转动,仿佛仍在瞄准 1870 年那场溃败。艾米丽漫不经心地抚弄着裙摆的蕾丝——那本是某位子爵夫人捐赠给修道院的祭坛布。  


雅克醉醺醺地撞翻木凳,猪蹄桶应声倒地。一只冻蹄滚到艾米丽脚边,她弯腰拾起时露出后背的鞭痕,新痂叠着旧疤,像塞纳河冬天开裂的冰面。“多好的胶原蛋白,”她晃着猪蹄对税务官媚笑,“比您夫人往脸上涂的鱼子酱管用。”满堂哄笑中,肉铺老板突然阴沉着脸夺回冻蹄——他想起今晨在郊外看见的景象:饥民们正用生锈的刀分割冻毙的军马。  


子夜时分,艾米丽裹着偷来的貂皮披肩走向河岸。雪地上歪斜的脚印间,躺着个浑身酒气的年轻记者,公文包散落的稿纸上写着《论法兰西民族气节的重建》。她蹲下身替他系好领扣,动作熟练得如同整理客人遗落的怀表链。月光照亮稿纸边缘的油渍——那分明是某家高级餐厅的鹅肝酱痕迹。  


圣母院钟声敲响第三下时,肉铺后巷传来钝器击打声。勒内正用斧背砸开冻蹄取骨髓,碎冰混着血沫溅在墙面的征兵告示上,覆盖了“光荣”与“牺牲”的字样。饥饿的野狗在暗处逡巡,它们的眼睛绿如普鲁士军服的纽扣。  


黎明前最冷的时刻,艾米丽在桥洞下遇见冻僵的退伍兵。他断腿的创口已溃烂发黑,却仍死死攥着枚铁十字勋章——那是他从某个德国军官尸体上扒来的战利品。当她将貂皮披肩盖在他身上时,老兵突然睁开眼呢喃:“夫人…您真像我在梅斯的初恋…”话音未落便断了气。艾米丽掰开他僵硬的手指取走勋章,转身走进当铺的灯光里。铁十字当得的三十法郎,刚好够买瓶劣质香水遮盖身上的猪蹄腥气。  


市政厅的公务员们晨起上班时,发现广场雕塑基座贴满传单:《论胶原蛋白对民族复兴的重要性》。署名者正是那位醉倒的年轻记者——此刻他正在温暖的编辑部里,用艾米丽遗落的假珍珠项链擦拭金丝眼镜。  


(终)  

莫泊桑式叙事要素解析:

1. **阶层讽喻**  

   通过妓女艾米丽与记者、退伍兵的互动,揭示战争创伤下各阶层的虚伪与挣扎。艾米丽偷取的祭坛布与貂皮披肩,暗喻道德信仰的崩塌与物质的异化。  

2. **嵌套意象**  

   猪蹄作为贯穿全篇的核心意象,既是饥荒的象征(冻毙军马),又是虚荣的投射(胶原蛋白神话),更是历史暴力的见证(斧背砸骨髓对应战争暴力)。  

3. **冷峻留白**  

   退伍兵临终将妓女错认为初恋的场景,不置一词褒贬,却让读者自行体味战争对人性认知的扭曲。这种“零度叙事”正是莫泊桑隐藏主观判断的典型手法。 

4. **循环结构**  

   开篇肉铺冻蹄与结尾当铺铁十字形成闭环:被肢解的猪蹄与被交易的战勋,共同构成法兰西战后社会的荒诞图腾。此结构呼应《羊脂球》中食物与尊严的置换逻辑。  

5. **细节炼金术**  

   - 假珍珠项链从调情道具变为眼镜擦拭布,暗讽知识分子的虚伪  

   - 鹅肝酱油渍浸染的民族气节论文,揭露精英阶层的双重标准  

   - 野狗眼睛与普鲁士纽扣的颜色互文,将创伤记忆植入日常景观  



-  END  -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nlsh88@163.com)。


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奴隶社会
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原创文字,听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讲自己的故事。我们有高大上咨询公司合伙人,挨踢界的连续创业者,顶级VC合伙人,著名科普作家,公益人,和很多很多朋友。加入奴隶社会,也加入我们的社区,相信你在这里一定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