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自己可以在网上自由搜索信息,但其实一直被蒙在鼓里。”

文化   2025-01-18 08:03   江西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802 篇文章

文中插图来自Pixabay,本文整理自访谈《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做出明智判断》,整理人:煤炭愚蠢。


“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吗?
一诺:克里斯特,说实话,我第一次翻开《点燃理性的火焰》这本书时,就觉得这本书很“重”。因为您一上来就谈到了那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就从这里开始聊。您为什么想出版这样一本书呢?
斯图马克:我觉得现在的人越来越没有清晰思考问题的能力了,他们更愿意相信那些伪科学、迷信和所谓的“新时代的想法”,那些奇奇怪怪的阴谋论在网上到处都是,这样的情况让我想起了大概在一百年前发生的事情。当时维也纳是欧洲的文化中心,涌现出了大量的哲学家、音乐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可最后,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彻底陷入黑暗。
我感觉如今的世界正在发生类似的事情,人们不再用理性的方式思考问题,所以我想写一本书,重新确立启蒙运动的价值观,并把它介绍给 21 世纪的人们。
一诺:谢谢您的良苦用心,当年的斯蒂芬·茨威格跟您的观点可以说不谋而合,我对此也深有同感。2000 年我去美国读书时就深切地感受过这种割裂——一方面,美国拥有最顶尖的科学家和科研机构;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蠢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各种阴谋论(比如反疫苗运动)层出不穷,更可怕的是,相信这些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斯图马克:首先,我觉得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在这点上难辞其咎。因为大数据算法会根据每个人的喜好和浏览习惯推送定制化的信息,这很容易让人们陷入信息茧房中,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长此以往,人们以为自己可以在网上自由地搜索信息,但其实一直被蒙在鼓里。
另外,我虽然对宗教原教旨主义等持批评态度,但我也注意到,一些新时代思想或迷信正在取代传统宗教。在一百年前的欧洲,哪怕人们并不认同某些教义,也会出于传统而参与教会活动,现在人们的宗教自由度很高,很多时候反而跑偏了。
一诺: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发展到这一步,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迷信群体呢?
斯图马克:因为我们的认知能力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其主要功能并非追求真理而是确保生存。当然了,在很多情况下相信正确的事情、相信真理我们才能生存下去,如果有一只老虎要吃我,我肯定不能把它当灌木丛啊。但这并不意味着找到真相就一定对生存有利,有时候跟风随大流反而更有利于生存。
一诺:那么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智慧?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斯图马克:我认为知识和理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机械过程。如果前提是正确的,我们用理性的方式一步步做下去,那么结论也必定是正确的。但仅有前提和知识是不够的,因为理性的决定在道德上不一定正确,所以说智慧是理性思考加上特定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价值观是好的,但思考方式不理性,得不到好的结果;但光有理性思考也不行,你还需要一套价值体系。

什么是世俗人文主义?

 Photo from Pixabay

一诺:这就是您书中提到的世俗人文主义吗?能不能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斯图马克:世俗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就像基督教、印度教与佛教一样,世俗人文主义也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和生活指南,只不过它与宗教有一些不同。
世俗人文主义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自然的世界,没有超自然的力量,也没有神来干涉这个世界。所以在哲学上,世俗人文主义被称为自然主义世界观,世俗人文主义者也是无神论者。但要明白,并不是所有无神论者都是世俗人文主义者,有些无神论者可能还相信星座,而世俗人文主义者只用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思维来检验关于现实世界的一切说法。
除此之外,世俗人文主义还是一种由理性思维、科学方法和带有价值体系的智慧构成的一种概念。
该理念认为:人的尊严很重要;人类的价值观是普世的;不能因为文化不同就说虐待女性是合理的,不管在哪种文化里,虐待女性都是不对的;人权是全人类共有的,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这就是世俗人文主义的核心观点。
一诺:您刚才还提到了知识,关于知识的标准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时代,有哪几条标准能让我们判断一样东西是不是知识?

斯图马克:柏拉图是用三个标准来定义知识的:
一,你相信某件事;

二,这件事是真的;

三,你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它。
如果这三个条件都满足了,那你就有了知识。这里要强调的是:相信是知识的必要组成部分,如果你仅仅猜对了,并不能说明你具有了知识。
一诺:有时候人们会说,这个世界上到底什么是真实的?我不知道!我们通过眼睛或感觉来感知事物,但感官总归有局限,所以会不会不存在所谓的真相?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某种感知的集合?
斯图马克:这一点很有意思也很复杂,即便我们从量子物理的角度出发,也还没有真正理解现实的本质,也不完全了解它的运作方式。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实验来测试它,通过构建理论或概念模型来预测实验结果。但我坚信,虽然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得出一套完整的现实理论,这里始终存在着一个用科学方法可以接近的客观现实。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说:“这个世界存在很多未知的东西,你怎么能确定没有鬼神之类的东西呢?”
我当然不能拍着胸脯说世界上绝对没有鬼,只能说没有鬼的可能性更大。信奉世俗人文主义意味着我们要有随时改变想法的准备,但这并不代表你什么话都要信,你得学会选择那些有理有据的说法,既保持开放的心态,但同时也要相信证据,这才是对待知识的正确态度。
一诺:谢谢您,我觉得这引出了一个经常让大家困惑的问题,那就是现实和真相的区别。
斯图马克:很多人会错以为,因为我们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一件事,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真相”,这其实是个误区。确实,很多事情我们可能永远也搞不清楚,但如果因此就把这些东西同客观真理混为一谈,认为真理是相对的,“我看到的真相不一定是你的真相”,那么道德体系就会崩溃,不会再有对错之分了——只有存在客观真理时,我们才能判断对错。

 Photo from Pixabay

有些底线是不能逾越的

一诺:我觉得这引申出另一个容易让人陷入误区的话题上了。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规范,本着一颗博爱之心,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但接受的底线在哪里呢?
以阿富汗为例,那里最近发生的事让女性的权利再次受到剥夺,这种做法在文明世界骇人听闻,但可能有人会说:“这也是他们的宗教的一部分嘛,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他们呢?”您怎么反驳这个观点?
斯图马克:有时候我们太好说话了,反而会让别人蹬鼻子上脸。我觉得底线就是不能对蹬鼻子上脸的人太客气,不能拿“文化”当借口来压迫别人。人权是普世的,不管你信仰什么宗教,遵从什么样的文化,有些底线是不能逾越的
另外我想再补充一点,“开放心态”这个词经常被曲解。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开放的心态不取决于他相信什么,而是面对新的证据时会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没有证据就随便改变自己的想法,那叫没主见。 我曾看到过一句话:“心态确实得开放,但也别放得太开,小心脑子掉出来。”
欢迎大家加入诺言社区,收看完整访谈视频
一诺:谢谢您的讲解,开放的心态并不意味着来者不拒。那么应该怎么区分证据和证明这两个概念呢?
斯图马克:证据和证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你要给证明下定义,那么恐怕只有在数学这个严谨的体系里"证明”才真正存在——比如,你按照规则证明了一个数学定理,那这个定理就永远成立了。
但科学命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不断深入,我们可能会发现新的东西,其中的一部分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据支持(比如进化论和疫苗的作用);但还有一些科学观点(包括宇宙大爆炸理论和弦理论)目前还缺乏证据支持,所以说科学不在于给我们一个绝对的答案,而在于提供了一些证据,让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一诺:我们知道很多科学家也是有宗教信仰的,他们也去教堂布道、做礼拜。他们是怎么做到既信教又搞科学的?科学和宗教能相容吗?
斯图马克: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认为只要宗教不与科学在解释现实的本质方面产生冲突,二者是可以相容的。
比如,很多人虽然信教,但他们认为《圣经》里的故事都是比喻性的,是用来传递道德真理的隐喻或神话而非历史事实。在这个前提下,宗教和科学就能相容,反之,这种相容就会破裂。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进化论与神创论之争了,在伊斯兰世界以及福音派基督教中,这两种争论尤为激烈。在美国现在大概有 40% 的人不相信进化论,他们认为人类是上帝创造的,不是从猿猴进化来的。他们的理由是:人体这种复杂的系统不可能是通过随机演化而来的。但问题是,进化论本来也不是说生物是随机产生的,而是一种基于自然的选择,让更适应环境的生物更容易生存下来,DNA 上的小变异或是许随机的,但进化一点都不随机。
一诺:您刚刚说到,有 40% 的美国人不相信进化论,要是这个数字变成 80%,情况会怎样?能不能因此说进化论肯定出问题了?
斯图马克很简单,只要你相信世界上有客观真理,那不管有多少人相信,它还在那里。
一诺:但这恰恰就是伪科学如此流行的原因啊,请问您如何看待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区别?
斯图马克:真正的科学理论必须能够经受住科学方法的检验;而伪科学就是用一堆科学名词唬人。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有些人把量子物理学说得神乎其神,一下子说高维空间里可能有鬼魂的存在,一下又说这里有人类的“集体意识”存在。没错,我们确实很难直观地理解量子物理,但这不是我们可以套用这些名词瞎胡扯的理由。 
一诺:有些来自文明古国的人可能会说:我们的历史源远流长,但科学和启蒙运动也就是最近三四百年的事。我们文化里的宗教和神话并没有阻碍文明的发展,反而让文明变得更有趣、更强大。所以,科学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斯图马克这个问题非常好,中国的文明发展远远早于我们瑞典,在瑞典还处于石器时代的时候,中国就已经诞生了绚烂的文明。没有发达的科学,也能创造出伟大的文明——这是事实。
但是,如果没有科学,我们就没办法研制疫苗,不知道病毒的产生过程,也不懂我们的身体是怎么运作的。这么说吧,没有科学,人类也能活下去,但是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科学对人类的福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点在现代社会再明显不过了。那些伟大的文明都有很多神话,没错,其中的一部分神话确实蕴含着道德真理,不过,与其说是神明在干涉我们的世界,不如说是人类的认知习惯让我们总想在自然界中找到各种各样的规律。
一诺是的,就在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还停留在四十岁左右,即便是在古代文明鼎盛时期,人们的寿命也很短暂,很多疾病都能要了他们的命。而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能到七八十岁。
无论是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还是中国,遗存下来的古代遗迹主要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物质文化。古代中国的长城就是个大工程,但要是我们生在那个时代,更有可能成为修长城的劳工活活累死而不是成为皇帝。现在我们都会说:“看,那个时代的人建了长城,多了不起!”
然而长城并不能作为衡量时代强盛程度的唯一标准,想想长城是为谁而建的?是为皇帝,但如果你是一个苦力、奴隶或被强征的士兵呢?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这一点经常被忽略。
斯图马克“人权是全人类共有的”这个观念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到比较高的阶段才提出来的,是“启蒙运动”思想的产物,到现在也就是三四百年前的事,直到 2000 年瑞典才实现了政教分离,距现在还不到 25 年,想想真是不可思议。 
一诺:您说的“新启蒙”是什么意思?您认为世界将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斯图马克:我们必须纠正“真理是相对的”这个观点,如果你不认同所有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普遍人权,那按照这种逻辑,阿富汗塔利班对女性人权的限制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事实上,这种限制是绝对不应该被接受。所以,我们要重新强调人权和客观真理的重要性,这就是启蒙运动的一部分。就像我在《点燃理性的火焰》中说的那样,我们不应该只依赖经书,更应该依靠理性思考和证据来理解这个世界。

-  END  -

推荐阅读

一诺对话辛格:看穿自我,抵达真相


一诺对话卡巴金:我们一直在对自己讲故事,可这些只是“故事”而已


张颂文舆论风波事件的背后……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nlsh88@163.com)。


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奴隶社会
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原创文字,听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讲自己的故事。我们有高大上咨询公司合伙人,挨踢界的连续创业者,顶级VC合伙人,著名科普作家,公益人,和很多很多朋友。加入奴隶社会,也加入我们的社区,相信你在这里一定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