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灵魂在天堂安息

文摘   2024-08-22 14:07   山东  

今年6月30日,刘佩琳先生给我发微信说:刘书章先生因病去世了,我感到很吃惊,四月份还见过面呀,怎么说走就走了呢!那天,他打电话说要送我一幅榜书“福”字,我说你留着吧,他说我有。也不好再推辞,于是约好在我家楼下路口处见面,他住在天山小区,距我家不远。

去年,他有几次活动没参加,而且文章也写得少了,隐约感觉是否身体出现了问题。见面后见他脸色憔悴,问他最近身体情况,他说还好。我们聊了几句,我劝他多保重身体,送他一本刚出版的散文集,就离开了。没想到这次见面竟成了永别!

我与他相识于2019年10月。那年年初,一次小聚,刘佩琳先生对我说,他一同事刘书章原青岛卷烟厂史志办主任,文笔很好,可否给青岛故事投稿,我说当然可以,欢迎!

3月初,收到他发来的第一篇稿子《与青岛有缘的现代著名女作家》,主要是写30年代在青岛大学任教的方令儒、《生死场》的作家萧红、执教于山东大学的冯沅君、著名女散文家苏雪林。文章介绍了她们的有关作品,在青岛的经历以及她们眼中的青岛风土人情。其文章细腻,结构严谨,颇受读者欢迎。

随后又发表了《沈从文和张兆和的青岛之旅》《青岛樱花节——中上公园的百年盛会》《舌尖上的青岛》《大学路上的前尘旧影》《青岛早期的“摩登”生活》《今昔“青岛十景”》《华岗在青岛》等文章。

10月,在青岛国际沙滩节开幕式上,他过来和我打招呼说:我是刘书章。哦,刘老师,只见其文,未见其面,这次终于对上号了。这年,他加入了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

刘书章先生是一位勤奋而又多产的作家,近几年来先后在报刊网络平台发表文章50余篇,即使在疫情期间也笔耕不辍,其文章列涉文化名人、青岛风土人情、读书、买书、游记、往事记忆等,文笔朴实无华,史料翔实、娓娓道来,很接地气。

他在《大学路上的前尘旧影》一文中写道: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从日本人手中收回了青岛。俾斯麦兵营成了私立青岛大学的校舍,大学西侧的马路便称之为大学路,这是青岛迄今为止唯一一条以大学命名的马路。

他写蔡元培、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张道藩、黄际遇、宋春舫,沈从文、游国恩、赵少侯、方令儒等在大学任教,于是青岛大学一时便有了“名校、名师、名生”之称。他写他们的衣食住行、逸闻趣事,引人入胜。

“岁月荏苒,时光如烟,80多年中社会人生几多变化。然而即便是在今天,每当我们行走在大学路上的时候,昔日校舍的遗址依然还在,幢幢西式居民楼、街道林荫依然还在,名人教授们的音容笑貌宛如眼前……”

他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从小生长在台东,对台东也就更多了一份情结。

他在《梦牵魂绕台东市场楼》中写道:冬夜的睡梦里,竟然梦到童年的我在老台东的市场楼游逛,梦醒后旧日的市场楼又依稀浮现在我的眼前。尽管现在老市场楼所在的位置早已被粼粼大厦如利群、沃尔玛等商场所代替,但是旧日市场楼的情形却难以忘怀,它毕竟和我的童年时代,乃至青少年时代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上小学是在人和路,初中是在青岛十四中学,这两家学校都在人和路上,离市场楼只相隔一条街道。于是课余时间我常常一个人或者和同学一起,去市场楼楼上的第二百货公司去买学习用品,买的大多是铅笔和橡皮,本子不常买,而买的是一种叫做纲联纸的白纸,非常便宜,几分钱一张,买回来就用小刀裁开,然后订成本子做数学题或者演算用”。

笔者小时候也住在台东,对台东的每一个地方也都很熟悉,那里有童年的记忆和梦想,相关的文章很容易勾起童年的回忆。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童年的快乐,简单而纯粹,就如同初升的太阳,带给人们的永远是无尽的美好和希望。

从刘书章先生的一些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就是一位爱学习、爱读书的人,这也为他后来的写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刘书章先生去世了,但他的文章却留了下来,成为人们永久的记忆。

7月7日,魏津先生给我发微信,说王清涛先生去世了,我看到后颇感震惊,心里一阵难过。魏津说他是在“淄博民与文学”网上看到的,他们同是淄博老乡,对家乡也多了一份关注,且王清涛先生还是淄博市民俗文化研究会的法人代表兼秘书长。

王清涛先生与我曾是邻居,他的女儿在青岛工作,他和老伴来青给女儿看孩子,租的房子在我楼上。外孙女和我孙女同在天山小学上学,因接送孩子而相识。

通过交流得知,他是淄博市人,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文集《齐风又起》《难忘楼兰》《村口的目光》《骆驼石》《诗意聊斋》《马兰记忆》等10余部作品。我邀请他参加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他欣然应允。

王清涛先生处事低调,为人谦逊,在研究会里无论是对年长还是年轻的会员,他都称为老师。在年会上他多次将自己的书法作品赠送给年长的会员。他是作家也是摄影爱好者、书法爱好者,篆隶楷行草,样样皆通,是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国礼书法家,曾为好几个国家的总统写过书法作品。

2017年,淄博市淄川区成立了一个民俗文化研究会,他对我说:被聘任为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会主要是搜集淄博失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弘扬民俗文化传统。期间他背着相机走遍淄川大地,拍下了大量一手照片,搜集了不少失传的民间故事。

他对古代文学作品很敬畏,文学创作一丝不苟,与我谈到创作《诗意聊斋》一书时说,蒲松龄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聊斋志异》里面的每句话甚至每个字似乎都不可改动,其结构十分严谨。

他曾一度沉浸在“聊斋”的故事情节中,晚上睡觉常常被狐仙等惊醒,为此,还专门买了把长剑放在床头。他问我是不是挺神奇?我笑着说你是沉浸在作品里面去了。

王清涛先生还是核试验基地的老战士,曾参加过原子弹、氢弹实验,他在《青岛故事》发表过《我国氢弹实验的难忘经历》一文,真实记录了参与氢弹试验的前后过程。

他在西北边陲,默默奉献了6年。那时,条件简陋,防护措施差,原子弹的辐射严重地侵蚀了他的身体,但他没有抱怨。转业后分配到淄博煤矿工作,曾担任淄矿集团书记的秘书、宣传处长等职务,其间写出了不少优秀的新闻篇章,发表在国家级报刊上。

(右一:王清涛先生)。

他热心于公益事业,还被聘为山东省监狱戒毒专家,经常受邀到监狱为犯人讲解戒毒之法,进行道德讲座,鼓励犯人改过自新,多次受到有有关部门的嘉奖。

前几年,他女儿搬家了,他也随着搬到了黄岛开发区,那几年,他经常往返于淄博青岛之间,但研究会的年会他都参加。2023年12月研究会换届他也参加了,他说现住在黄岛。那次见面觉得他精神饱满,全然不像有病的样子,谁料到半年以后竟然与世长辞了!

人生无常,生命有时很脆弱。以前人们说:70古来稀,而今人们80、90岁不稀奇。现在70多岁也许还是正当年的年龄,但却因疾病突然离世了,令人痛惜!刘书章先生和王清涛先生都是勤奋的作家,他们为人谦逊、处事低调,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我为失去这样优秀的会员而痛心,愿他们的灵魂在天堂安息!

作者:戴新阁 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长。


青岛故事
讲述青岛人身边的故事,面向文学爱好者,散文、小说,故事,诗歌、及各种文艺作品的创作等。投稿邮箱:dai_xinge2011@126.com 投稿需留实名,联系地址,单位、职业、电话。稿件要求原创,作者作品如有纠纷,与本栏无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