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事件对后代的行为影响

文摘   2024-10-14 20:00   四川  


直到最近,科学家才开始了解发生创伤遗传时的生理机制。


为了进一步探究,研究者开始做一些动物实验。因为人类和小白鼠之间的基因图式有着惊人的相似,人类有99%的基因都能在小白鼠身上找到对应物,这些研究使我们能够认识到代际创伤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这一研究如此有价值还有另一个原因,因为小白鼠的一代大概是12周,代际之间的研究只需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得到结果。而相同的研究在人类身上则需要6年之长。


现在,在小白鼠的血液、大脑、卵子和精子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开始和下一代的抑郁、焦虑这些行为模式联系在了一起。例如对母系后代进行的研究表明,与母亲分离的应激状态造成的基因表达变化能够追溯至三代。



表观遗传学视角下的创伤传递


在这样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在幼鼠出生的最初两周内,每天剥夺母鼠多达3个小时的抚育时间。之后,这些小幼鼠表现出的行为与人类的抑郁十分相似。随着小白鼠年龄的增长,这些症状也在发生恶化。


出乎意料的是,一些雄性白鼠自身没有出现某些行为,但是会将这种行为变化传递给他们的雌性幼鼠。研究者也在应激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甲基化和基因表达变化。这些基因变化中包括CRF2,它对白鼠和人类的焦虑都具有调节作用。研究者还发现,后代的生精细胞(前体精子和卵细胞)以及大脑都会受到与母亲分离焦虑的影响。


另一项用大鼠做的实验发现,那些更少受到母亲照料的老鼠相比得到更多照顾的老鼠,它们在成年期会表现出更多焦虑,并且对刺激更加敏感。研究者在多代之间都发现了这种应激模式。


通常我们都知道,婴儿如果和母亲分离,这对他们会是巨大的挑战。在对包含雄性白鼠的研究中,那些与母亲分离的幼鼠一生都会表现出较高的应激易感性,并且其后代也会有相似的应激模式,这种模式会延续好几代。


苏黎世大学的脑研究所在2014年做了这样一项研究,他们将雄性白鼠反复并长时间置于与母亲分离的高强度焦虑中。结果,这些发生创伤的小白鼠表现出一系列类似抑郁的症状。之后它们继续繁衍后代。研究者在后代身上发现,第二代、第三代幼鼠都有相似的创伤症状,尽管它们没有再经历与母亲分离。


研究者还在有创伤经验的白鼠身上发现了大量的反常微RNA(管理基因表达的遗传片段),它们出现在白鼠的精子、血液还有海马体里(涉及应激反应的大脑区域)。这种大量的反常微RNA也出现在第二代白鼠的血液和海马体中。


不过,第三代白鼠虽然也表现出了和上两代白鼠一样的创伤症状,却没有监测到微RNA数量的增加,由此研究者推测,创伤事件对三代都会有行为上的影响,但是可能表现得没有之前那么严重。


“因为微RNA数量在精子中的失衡,我们发现了传递创伤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这项研究的合作者伊莎贝尔·曼殊(Isabelle Mansuy)说道。她和她的合作者目前正在研究微RNA在人类创伤遗传中的作用。



基因遗传信息

是怎样受到影响的?


科学目前已经证实,一代人所经历的创伤会传递给下一代,这也是用老鼠做研究的重要意义。


了解到我们可能对后代产生影响,我们必须问一问自己:我们究竟会给孩子传递什么呢?


2013年,埃默里大学做了一项研究,实验被试是处于应激状态的雄性白鼠的后代。研究者发现,创伤记忆能够通过DNA中的表观遗传变化进行传递。


他们让某一代的白鼠进行训练,使它们害怕一种像樱花味道的东西——苯乙酮。每次当它们闻到这种味道,同时就会受到一次电击。经过一段时间,这些白鼠会产生大量与这种特定味道有关的嗅觉受体,这使它们很容易就探测到这种味道。


另外,它们的大脑中特定与这些嗅觉受体相关的区域也扩大了。研究者还进一步在白鼠的精子中也发现确实产生了变化。


这项研究最有趣的部分在于后两代中出现的变化。不管是第二代还是第三代幼鼠,只要暴露在樱桃味中时,它们都会跳起来并且躲避这种味道,但它们之前其实都没有经历过那种刺激训练。另外,它们的大脑也产生了同样的变化。这些白鼠不仅遗传了对气味的敏感性,还遗传了与气味相关的恐惧感。


布赖恩·迪拉兹(Brian Dias)是这项研究的合作者之一,他认为:“在精子内存在某种东西能够使信息遗传下去。”迪拉兹和他的实验伙伴都提到,在父鼠与幼鼠的精子内都有反常的低DNA甲基化。


尽管对父母的创伤经验储存在DNA内的明确机制仍在探索之中,迪拉兹还是说道:“它会利于祖辈去提醒后代,某个特定环境对他们可能是不利的。”


这项特殊研究强有力地支持了研究者所说的“代际表观遗传”,也就是行为可以在代际之间传递下去。当我在实践中探索我的家庭时,我常常会看到一些反复的疾病、抑郁、焦虑、关系与经济困难这些模式,并总想试着了解得更深入。


在这一代中,到底是什么未处理的事件让一个男人在赛马中输光所有钱,或者是让一个女人选择只与已婚男人建立亲密关系?他们的基因遗传信息是怎样受到影响的?



父母的创伤体验

后辈也会无意识接收到


迪拉兹和他的团队希望能进一步探究这种代际之间相似的影响是否也存在于人类基因中。


在人类中来进行验证还需要跨越好几代,而目前在动物上的研究已明确地告诉我们要暂时停下来,好好思考我们与父母和祖父母所共同感知的创伤。


2013年,海法大学的研究者英娜·盖斯勒-所罗门(Inna Gaisler-Salomon)、希巴·扎依丹(Hiba Zaidan)、弥迦·莱谢姆(Micah Leshem)在《生物精神病学》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对象包括了雌性老鼠,他们发现在受孕前,甚至是相对很温和的压力性刺激都足以影响后代。


在实验研究中,大鼠在出生的45天后(等同于人类的青春期)开始暴露于微弱的刺激下,例如温度的改变,最终可以在后代中测量到相应的影响。


CRF1基因主要负责对身体应对刺激时的分子进行编码,研究者经长期研究发现,在受刺激的雌鼠的大脑中,可以探测到这类基因的分子产物发生大量增加。他们在雌鼠的卵细胞以及它们后代的大脑中,都发现了这种分子产物的大量增加,这些都能说明创伤相关经验是经过卵细胞传递的。研究者认为,新生小鼠的行为改变与从母亲那得到的抚养模式是无关的。


这项研究说明,即使人类在婴儿时期得到了支持性的抚养,我们仍然会在我们意识到之前接收到父母所经历的创伤体验。在下一章中,我们将介绍来自同一父母的兄弟姐妹如何遗传不同的创伤体验,并且在同样的抚养环境下产生不同的生活。


加拿大的莱斯布里奇大学于2014年做了一项大鼠研究,探讨压力状态对孕期母亲的影响,以及对早产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应激状态下的母亲易发生早产,并且其女儿也可能会容易出现早产。而重孙女则会出现比自己母亲更短的孕期,甚至她的母亲并没有处于应激状态,这一现象令研究者感到惊讶。


文章的第二作者格林德·梅斯(Gerlinde Metz)说:“令人惊讶的是,孕期中轻微到中等程度的刺激就会在后代中产生复杂的影响,因此,刺激在每一代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梅斯认为,表观遗传的变化是非编码微RNA分子造成的。这一发现对因为压力有生育风险或分娩并发症的人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人类的一代大约需要20年,因此来自人类的代际研究结果仍在进行中。不过,从我们在白鼠身上进行的研究得知,创伤至少会在三代以内进行传递,由此研究者推测,当人们经历了某个创伤或压力事件后,他们不仅会将这种模式传递给孩子,还会传递给孙辈。


我们已揭晓了遗传中新的发现,关于如何减轻代际创伤的影响可能会慢慢成为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研究者如今已经发现,我们的思维、内在的意象以及每日的实践,例如可视化、冥想等,这些都能改变我们基因的表达方式,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具体阐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伯特·海灵格《这不是你的错》,仅用于知识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侵删。


—精彩分享—


家暴是会遗传的

关注慈海视频号

听听更多建议


【版权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点这里,进入慈海美物购

慈海学堂
带着爱服务生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