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我国举行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次解放军大授衔仪式,在这次授衔仪式上,三十多年前就是开国少将的王诚汉将军,在71岁这一年成功跻身上将行列。他从少年时期便投身疆场,一生历经千余场恶战,王诚汉将军既在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厮杀立下了赫赫战功,又在和平建设年代为我军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路走来,他的一生已然是一个传奇。
王诚汉是湖北人,1917年出生在黄安的一个穷苦农户。少年时期,家里人省吃俭用供他读上了村子里的私塾,然而没过几年,随着家里顶梁柱的父亲因病去世,他的学业就此中断。就这样,12岁的他转而成为河口镇的一个杂货铺学徒,赚取微薄的薪水来补偿家用。
13岁那一年,徐向前的军队开进了河口,大街上高昂的红军歌曲让自幼便饱受生活风霜的王诚汉心潮澎湃。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参加了红军,自此走上了一条前途未卜的革命道路。
加入红军不久后,1931年的夏天,新兵王诚汉迎来了战争对他的首次考验。在和反动民团的战斗里,他跟随队友冲入敌阵,与一个肥头大耳的敌人扭打在一起。尽管自己在身材和力量上与对方差距悬殊,但凭借着心里那股敢打敢拼的猛劲,他压制住了对方,并最终在战友的协助下拿到了上战场的第一次胜利。
这样的一场战斗对于注定要成为一代名将的王诚汉来说,只是他成长路上的一个小插曲。随后的岁月里,他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历经大别山战斗、长征、直罗镇战斗等一系列战役,屡立战功,从一个普通战士一步一步渐渐成长为优秀的指战员。
抗战时期,王诚汉已是一名极为优秀的指战员,在率领35团奋战于豫西时,将近一年的时间内,他率领部队和日伪作战200多次,歼敌近6000人,开辟出抗日根据地。他的作战风格向来以勇猛顽强著称,麾下的35团同样作风强硬,在战场上敢打敢拼,战士们打起仗来英勇无比,因而赢得了“老虎团”之称。
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皮旅1团团长,是中外闻名的经典战役“中原突围”的主要亲历者。当时,皮旅进军到瓦西坪时曾遭遇敌军猛攻,在遭遇被敌人围歼的危急情况下,皮定均将军果断作出命令,让1团冲出一条血路。王诚汉接到命令二话不说,带着1团屡次击退了敌人进攻,成功掩护全旅翻越大牛山,随后率领部队从战场抽身,追上了皮旅。
看到王诚汉归来,皮将军兴奋地说:“战斗这样激烈,联系不上你,还以为你牺牲了呢!”前者坚定地回到:“毫发无伤!”后来据王将军的秘书回忆,他戎马一生总共历经大大小小各场战斗1308次,而他只负伤过一次,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解放战争中,王诚汉参与了多场重要战役,为全国解放立下大功。建国后,他依然马不停蹄,参加了抗美援朝、对越反击战以及中印边境作战。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他陆续担任了60军军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为我军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1985年,我军进行大裁军,已经68岁的王将军主动响应中央号召,离开军队领导岗位。不过仅仅5个月后,他又接到中央军委的任命,担任军事科学院的政委一职。此后,在四年的任期时间中,王将军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主持了多个军事项目,为我军的军事科学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1990年,73岁的王将军正式离开领导岗位,过上了低调平静的退休生活。时至2009年,这位传奇将领在北京逝世,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