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月,在会昌境内的最高峰天门嶂,一支红军队伍遭到了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激烈的战斗中,这支队伍被敌人打散,伤亡惨重,队伍的指挥官同样身上多处受到重伤,只能强忍剧痛指挥队伍在和敌人的交火中有序撤退,然而他的弹夹最终还是打空了。
在只剩最后一发子弹的情况下,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敌人,生命的最后关头,这位指挥官高喊“红军万岁”,随后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胸膛。枪声过后,他战死沙场,而这位指挥官就是党史上最年轻的中央委员贺昌同志。
贺昌是山西人,上世纪初,他出生在离石县的一个士绅家庭,父亲曾是清末国子监生员,为人学富五车,思想开明,心中有着拳拳爱国之心。在父亲的影响下,小时候的他就已经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在一篇少年时期所作的文章中,他曾经写到:当国家面临灾难时他会挺身而出,即便是牺牲也不会退缩。
1920年,14岁的贺昌进入省立一中读书。在学校里受到王振翼等人的影响后,本就思想进步的他渐渐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不久后便加入了青年团,继而转为党员,自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随后几年的时间中,贺昌辗转太原、北平、安源、上海等地从事革命宣传和革命启蒙工作,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国的传播。在此期间,他不仅成为学生运动中的领袖,同时还是工人运动的开路人之一。
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会议上,只有21岁的贺昌当选为中央委员,自此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共中央委员。同年7月,他参加九江会议,在会议中和其他同志一起提出了在南昌发动起义的建议,随后立即投身于起义的筹备工作中。从这一时候开始,之前一直负责革命宣传工作的他又转到军事斗争道路,“精通多种领导工作的英才”这一评价对他来说完全是当之无愧。
1928年,贺昌去往湖南开展恢复湖南省委的工作,领导湖南地区的革命运动,期间曾为朱、毛在井冈山的斗争给予了大力的帮助。不久后,他又去往中共南方局领导广东地区的革命工作,参与策划了百色起义。
1931年,贺昌去往苏区任职,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同时兼任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作为一名出色的军队政工领导人,他经常深入战斗一线,通过各种工作激发战士们的斗志,协助彭老总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为“反围剿”斗争作出重要贡献。此后,在王稼祥受伤期间,他还曾经担任过代理主任,全面主持总政部的工作,做了许多有利于提升红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工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总政部领导工作期间,贺昌还曾经帮助过处于困难时期,遭到“左倾冒险主义”打击的邓公,让邓公担任了总政秘书长,以此解决了当时的困境。
1934年,红军主力踏上长征道路,贺昌奉命留守在苏区开展开展游击斗争,担任中央分局委员、军区政治部主任。在艰难的环境下,他率领政治部做了许多工作,比如编写游击战教材、开办干部班、进行对敌宣传等等,这些工作都在红军开展游击战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35年2月,留在苏区打游击战的红军队伍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会议过后众人决定分头进行突围。同年3月,贺昌亲率五个连作为第一梯队向外冲杀,在到达天门嶂时遭到了敌人猛烈攻击,最终战死沙场,为了我国的革命事业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