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2024年第2期简报

文摘   2024-08-17 21:01   浙江  




编译 | 胡然 谭曼晔

审阅 | 王国燕


# Acdemic Frontier #

编者按:苏州大学科技传播研究中心拟对国际TOP期刊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Science Communication等持续跟进来编制《科技传播研究前沿》学术简报,以期为国内学者了解科技传播的国际前沿研究提供一个快捷键。本期学术简报介绍的7篇研究型文章来自2024年2月份刊出的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第33卷第2期。

本期主要内容有:暗黑公民科学;成瘾研究与媒体框架;《黑色孤儿》中自主权与生物伦理解读;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科学共识信息变化;幽默策略与气候行动支持;新型食品信息可信度评估


1.《暗黑公民科学》

标题:Dark citizen science

作者:James Riley; Will Mason-Wilkes

DOI:10.1177/09636625231203470

期卷页码:Volume33 Issue2, pp.142-157.

关键词:citizen science, crowdsourcing, Google reCAPTCHA, labour, scientific institutions, Zooniverse

内容概要:

公民科学被描述为一种社会-技术现象,包含“目的、过程、可感知性、权力、公共效应”五大特征,能够促进参与并加强科学的民主治理。而“暗黑公民科学”(Dark Citizen Science)则是那些反映但不符合理想的社会技术科学现象,与公民科学存在异同之处,比如社交媒体上的无意识数据采集,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内容和行为数据,常常被用来进行复杂的心理和社会行为分析,但用户对此并不知情,也没有给予明确的同意。

为了更好地理解暗黑公民科学,研究试图挑战将公民科学视为实践和规范民主理想的观点,从而探讨暗黑公民科学对科学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使利用公民科学的剥削元素受到社会学的关注。

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比较两个基于互联网的分类过程,即公民科学项目Galaxy Zoo和暗黑公民科学项目Google的reCAPTCHA,对公民科学的五个概念维度进行了定义,并对这些维度在两个项目中的表现进行比较,最后分析了这些差异如何体现为暗黑公民科学的特征。其中,Galaxy Zoo作为“传统”的公民科学项目,参与者们被邀请对星系的图像进行分类,清楚地知道他们正在参与科学研究,明白自己的贡献和角色;而Google的reCAPTCHA项目,参与者们通常会通过点击图片、输入扭曲的文本等形式进行安全验证,该项目表面上是为了区分人类用户和机器人用户,以防止自动化工具滥用网络服务,但实际上,参与者们可能在无意中提供了免费的科学劳动,帮助Google改进机器学习算法。

结果表明,尽管暗黑公民科学在目的和过程上与传统公民科学相似,但在可感知性、权力和公共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揭示了参与者可能无意中为谷歌提供了无偿技术劳动。总之,忽视公民科学对科学和社会的全面影响,允许其剥削元素逃避社会学审视,是不可取的。因此,需要重新考虑如何将公民科学作为实践与规范民主理想相结合,以避免产生暗黑公民科学现象。

原文链接: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9636625231203470

2.《2015-2019年美国媒体对“成瘾”中基因组学作用的框架性分析:个体化风险、生物医学专业知识与去污名化的局限性》

标题:Media framings of the role of genomics in “addi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2015 to 2019: Individualized risk, biomedical expertise, and the limits of destigmatization

作者:Katherine Hendy

DOI:10.1177/09636625231190743

期卷页码:Volume33 Issue2, pp.158-173.

关键词:attitudes on genetics, bioethics, health and media, media representations, representations of science, rhetoric of biotechnology, stud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内容概要:

随着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公众对“成瘾”的理解从单一行为问题转变为复杂的生物医学问题。在此背景下,阿片类药物的流行成为研究遗传学、治疗及污名化在药物滥用障碍中如何相关的重要话题。作为构建生物技术与遗传学的重要领域,媒体框架既反映又塑造着公众对基因组学在成瘾中的作用的看法,而目前以阿片类药物为背景的相关研究与媒体报道较少。因此,研究借鉴关键成瘾研究和基因组学的伦理、法律与社会影响,试图探讨媒体在阿片类药物危机期间如何利用基因组学来讨论框架物质使用障碍、治疗与污名化。

研究采用定性分析,通过ProQuest 数据库对2015至2019年间发表的美国新闻文章进行搜索并识别,最终得到139篇关于基因组学、成瘾及阿片类药物流行病的文章。随后基于扎根理论生成的代码对文章进行编码并分析,分析重点包括媒体如何描述基因组学的角色、成瘾的生物医学化以及这些报道如何影响公众对成瘾的看法和态度。

研究揭示了媒体在报道基因组学、成瘾以及阿片类药物流行病时的两种框架:一种是后基因组学框架,其中遗传学与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另一种是分子化理解,强调神经生物学与个体层面的遗传风险。

结果表明,成瘾的遗传和神经生物学讨论之间存在很强的重叠,媒体报道普遍强调基因组学在解释和治疗成瘾中的重要性,将成瘾描绘为一种可以通过医学干预来管理的疾病。同时,这些报道也揭示了一种双刃剑效应,即基因组学的引入虽有助于减少对成瘾者的污名化,但也有可能导致对其进行生物本质化的标签化理解。

原文链接: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9636625231190743

3.《黑色孤儿》粉丝对自主权与生物伦理的解读

标题:Autonomy and bioethics in fan responses to Orphan Black

作者:Ayden Eilmus; Avery Bradley; Jay Clayton

DOI:10.1177/09636625231187321

期卷页码:Volume33 Issue2, pp.174-188.

关键词:attitudes toward genetics, cloning, fan studies, gender and science, genetic an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media representations, Orphan Black, science and popular culture, television, science fiction

内容概要:

科学传播领域中,公众对粉丝生成内容的研究相对匮乏,尤其是针对大众媒体中科学描绘的粉丝反应。粉丝对科幻剧《黑色孤儿》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对遗传学和生物伦理学主题的理解与参与,但目前鲜有研究对此进行探讨。因此研究聚焦《黑色孤儿》粉丝,重点关注粉丝认为最重要的内容,即该剧对科学和技术的描述的生物伦理和生物政治含义,试图揭示粉丝如何理解并处理大众媒体中的主题,以补充调查、焦点小组和影视作品分析等传统方法的研究结论。

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观众创建的博客文章,进而评估《黑色孤儿》粉丝如何处理剧中突出的生物伦理主题与遗传科学。具体来说,首先通过滚雪球方法共收集到2201篇有关《黑色孤儿》的博客文章,在经过应用主题分析法对博客帖子进行编码、分析和解释后,确定182篇博客文章为最终数据集并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

定性分析表明,《黑色孤儿》的粉丝将节目核心归结为角色对自主权的斗争,他们将生育控制视为该系列中侵犯女性自主权的主要方式。而定量分析的结果则表明自治的生物伦理原则的重要性,并通过性别和生殖两种途径进行探讨。观众将剧中观察到的道德问题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尤其关注对女性的影响。此外,研究指出,粉丝在意义建构和生物伦理推理中的积极参与,也为公众理解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法。

原文链接: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9636625231187321

4.《如此宽阔的鸿沟:美国医疗保健系统中人类基因组编辑角色的公众视角》

标题:The divide so wide: Public perspectives on the role of human genome editing in the US healthcare system

作者:John P. Nelson; David C. Tomblin; Avery Barbera; Melissa Smallwood

DOI:10.1177/09636625231189955

期卷页码:Volume33 Issue2, pp.189-209.

关键词:biomedical research, biotechnology, genetic research, genome editing, health policy, public health

内容概要:

近年来,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基因组编辑(HGE)的技术可行性,引发了关于HGE潜在的学术讨论。公众的参与及审议在HGE研究和实施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公众在主流治理话语中对HGE的希望、担忧和偏好的表达机会有限。因此,研究旨在揭示美国公众对于HGE技术及其在医疗保健系统中应用的看法,以及这些看法与专家话语之间的差异。
研究基于开放框架方法,组织并进行了两个焦点小组调查(n=32)。其中,第一场会议探讨了参与者在美国医疗保健系统中的总体经验、与美国医疗保健系统的关系以及需要改进的优先事项。第二场会议则将HGE引入到医疗保健组合中,要求参与者在前述背景下阐明对HGE的希望与担忧。随后,研究独立审查了参与者填写的个人工作表和讨论记录,明确定性编码主题,以进一步分析。
结果揭示了个人层面(例如对罕见疾病治疗的希望)与集体层面(例如对医疗保健获取和负担能力的担忧、对新兴社会技术问题的了解以及对历史的考虑)之间的紧张关系。参与者对当前医疗保健系统问题持悲观态度,并认为只有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才有机会从最终的人类基因组编辑治疗中受益。

此外,公众将改善医疗保健获取性的优先级置于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之上,并且更加重视该技术的监管与监督,而非其研究本身。这些结果揭示了公众视角与专家话语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强调了在新兴技术领域开展公开、框架化的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原文链接: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9636625231189955


5.《当专家发挥作用时:针对疫苗和转基因生物制品安全的共识信息的变化》

标题:When experts matter: Variations in consensus messaging for vaccine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safety

作者:Benjamin A. Lyons; Vittorio Mérola; Jason Reifler; Anna Katharina Spälti; Christine Stedtnitz; Florian Stoeckel

DOI:10.1177/09636625231188594

期卷页码:Volume33 Issue2, pp.210-226.

关键词:consensus,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misperceptions, norms, vaccines

内容概要:

近年来,疫苗和转基因生物制品(GMO)的安全性问题存在争议,尽管科学界对此达成了共识,但公众仍对此留有误解。共识信息的传递有助于提高对争议性科学问题的认知,但其具体效用尚不明确。因此,研究通过测试西班牙国家样本中转基因和疫苗接种的变化,旨在评估不同类型的共识信息(支持或反对共识)如何影响公众对疫苗和转基因安全性的看法,以及这些信息的变体是否能够改变公众的态度或行为。
研究提出两个主要假设,一个是修正假设:与对照条件(参与者未收到任何共识信息)相比,任何治疗条件都会导致“消极”信念或态度的显著减少;另一个是规范假设:与较低的描述性规范水平相比,较高的描述性规范水平将导致负面信念或态度大幅减少。
研究使用预注册的调查实验来检验疫苗与转基因生物制品安全性的共识信息变化的差异功效。首先,于2020年5-6月通过在线调查公司YouGovs对西班牙国家样本进行收集(N = 5087)。随后,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疫苗接种实验或转基因实验,每组接收不同类型的共识信息,评估这些信息如何影响他们对疫苗和转基因生物制品安全性的看法。

结果显示,无论共识的来源或程度如何,对疫苗信念或态度都没有影响;公众对转基因生物制品安全性也存在普遍误解。共识信息不仅直接增加了公众对转基因生物制品安全的共识,还增加了个人信念,让他们减少了对禁止此类作物的支持。此外,虽然共识可能会影响个人对转基因生物制品安全性的信念与政策偏好,但这种影响似乎有一定的限度,例如阴谋论等个体差异并没有受到影响。

原文链接: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9636625231188594


6.《吸引忽视者:一项对全球变暖行动支持的幽默策略评估》

标题:Engaging the dismissive: An assessment of humor-based strategies to support global warming action

作者:Meaghan McKasy; Michael A.Cacciatore; Sara K. Yeo; Jennifer Shiyue Zhang; John Cook; Rhoda Olaleye; Leona Yi-Fan Su

DOI:10.1177/09636625231186785

期卷页码:Volume33 Issue2, pp.227-240.

关键词:climate change, emotion, global warming, mirth, science humor

内容概要:

激励行为改变以减轻全球变暖的影响是一项重要任务。由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和对策的急迫性,找到有效途径来增强公众对气候行动的支持变得尤为重要。既有研究表明,幽默策略的使用会对气候变化等议题的公众感知及参与度产生影响,但目前大多数研究关注幽默对总体态度的影响,忽略了不同幽默风格可能对个体产生的不同效果。因此,研究基于Twitter平台上的漫画,旨在测试使用不同幽默类型(如讽刺、夸张等)所引发的欢笑、希望和愤怒情绪的影响,以及个人对气候关注程度的潜在调节作用,以促进对全球变暖行动的支持。

研究提出两个主要假设:一个是讽刺型幽默比其他类型的幽默更能引发观众的愤怒情绪,从而增强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另一个是夸张型幽默更能引发观众的欢笑和希望情绪,从而增加他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参与意愿。

研究采用拟人化实验设计(N=2261),由4(幽默类型)x2(社交媒体指标)受试者间设计组成,也可被描述为2(讽刺)x2(文字游戏)x2(社交媒体指标)实验。通过李克特7级量表测试不同的幽默类型对人们支持全球变暖行动态度的影响,并使用IBM SPSS 统计软件PROCESS附加组件中的模型14对变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的幽默刺激对欢笑并未产生显著影响。欢笑情绪与全球变暖行动的支持呈正相关,愤怒情绪则呈负相关,且气候关切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希望”变量对支持全球变暖行动的影响。总之,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幽默在环境沟通中的应用,特别是在促进公众对全球变暖行动支持方面的潜力及限制,为未来的环境沟通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原文链接: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9636625231186785

7.《知识是否有所作为?理解普通公众与专家如何评估新型食品信息的可信度》

标题:Does knowledge make a difference? Understanding how the lay public and experts assess the credibility of information on novel foods

作者:Mengxue Ou; Shirley S. Ho

DOI:10.1177/09636625231191348

期卷页码:Volume33 Issue2, pp.241-259.

关键词:information credibility assessment, lay-expert comparison, novel foods

内容概要:

新型食品,即消费历史有限的食物或食材,在饮食中愈发普遍。人们对使用新技术和生产工艺生产成分的加工食品,如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甜菜和替代蛋白,表现出普遍的怀疑态度。既有研究针对公众心理与社会文化因素进行了研究,但目前尚不清楚在评估新型食品信息可信度时,不同知识水平的个体是否具有不同的动机或策略。

鉴于此,研究旨在探讨普通公众与专家在评估新型食品信息可信度时的动机异同之处,并关注他们在评估策略上的共识与分歧,进而为解决错误信息的科学传播策略发展提供见解。研究提出:

普通公众与专家在评估新型食品相关信息的可信度时,其动机和使用的策略上有哪些一致或差异之处?

基于Metzger的可信度评估双处理模型,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于2022年2-4月进行了四次在线焦点小组讨论(N=40),考察普通公众与专家如何评估新型食品相关信息的可信度。其中,与通过方便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招募的普通公众(N=29)进行了三组焦点小组讨论;与通过公开联系信息招募的新型食品技术领域专家(N=11)进行了一组焦点小组讨论。

研究采用归纳编码和演绎编码相结合的混合编码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开放式编码,生成如“大多数其他人的评论”或“知名科学家”等初始代码。随后进行轴向编码,将第一阶段的代码归入二级分层代码,如“评估内容质量”或“查看背书线索”。最后,对这些二级分层代码进行讨论,确定回答研究问题的大主题。

结果表明,普通公众与专家在评估新型食品信息可信度时存在相似动机,例如个人相关性、对未经验证信息对他人影响的担忧等,但在遇到的障碍、使用的评估线索方面存在差异。尽管双方都通过来源可信度与内容质量的结合进行分析评估,但普通公众倾向于表面启发式,例如社会认可线索或表面特征,而专家则依赖更为系统的方法,即评估内容客观性并与科学共识进行比较。

原文链接: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9636625231191348



对于以上研究有任何讨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哦!

致谢

《科技传播前沿研究》学术简报得到了苏州大学科技传播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支持,同时也向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期刊对中文学术简报的支持致谢!



《科技传播前沿研究》学术简报编辑部

主编:王国燕

副主编:谭曼晔

编辑:王星宇、陈宇、吴伟玲、程爽、陈婷、胡然、刘稳稳、刘妍


end


投稿请联系小编

小编微信号:sui_0187、bbh1059129341、Sunshine_31_、xingyu19155135033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理论研究专委会(China's PCST)是隶属于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下的二级学会,致力于促进中国科技传播的研究与实践,扫码关注获得更多有价值的领域快讯!

科技传播研究汇
本公众号定位科技传播领域的国际国内研究进展,促进科技传播学界的互动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