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2023年第8期简报

文摘   2024-06-03 16:45   浙江  




编译 | 陈宇 谭曼晔

审阅 | 王国燕


# Acdemic Frontier #

编者按:苏州大学科技传播研究中心拟对国际TOP期刊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Science Communication等持续跟进来编制《科技传播研究前沿》学术简报,以期为国内学者了解科技传播的国际前沿研究提供一个快捷键。本期学术简报介绍的8篇研究型文章来自2023年11月份刊出的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第32卷第8期。

本期主要内容有:老年人的新兴技术态度;年轻气候学家的科学传播意愿;叙述信息纠正效果的影响因素;宗教因素对疫苗接种意愿与科学信任的影响;新闻报道与女性专家;公众气候临界点认知;土耳其科学杂志的社会结构;非专业计量单位研究。


1.老年人对新兴技术的态度:一项系统的文献综述

标题:Older people's attitudes towards emerging technologie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作者:Mengxi Zhang(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K

DOI:10.1177/09636625231171677

期卷页码:Volume32 Issue8, pp.948-968.

关键词:attitudes, literature review, older people, technology

内容概要:

公众对新兴技术的态度一直获得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对老年群体的研究相对缺乏。随着数字化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显现,关于技术与老龄化社会关系的讨论日益重要,老年人能够使用新兴技术照顾自己、建立联系,并赋予技术新的概念。本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综述,以期全面了解老年人如何与新技术互动,并对老龄化社会中技术应用的未来提供相关见解。
基于此,研究提出以下问题:
1. 影响老年人采纳和使用技术的态度的因素有哪些?
2. 这些因素是如何被研究者建构和框定的?
研究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与内容分析法,于2022年5月对SCOPUS、Web of Science及ProQuest三个数据库进行关键词检索与筛选,最终获得2003年至2022年的83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随后,提取其中的结构化信息并对主要内容进行编码,编码重点为研究人员如何谈论老年人、如何描述老年人对技术的态度、影响态度与采用的因素类型及原因、以及研究结论与局限性。基于影响人群技术采用的三类因素框架,研究者将结果组织为个人因素、技术因素与社会因素三个一级主题,并结合开放式编码得出子主题。
结果表明,老年人采纳和使用技术的态度受到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与收入)、技术相关因素(如获取与成本、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以及社会背景(老龄化社会建构、技术环境、社交网络、文化因素)三大方面的影响。研究通过强调老年人身份的建构方式、各因素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老年人的角色(技术接受者、参与者与共同设计者),表明这些因素的建构与框定过程。
此外,当前研究也存在样本量不足、参与者选择偏差、缺少纵向研究等局限性,需要更加辩证与客观的视角看待技术采用。研究指出应当更加关注老年人对新兴技术的看法,并使其参与到技术设计中来。

原文链接: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9636625231171677

2.作为科学传播者的下一代气候科学家

标题:The next generation of climate scientists as science communicators

作者:Christel W. Van Eck

DOI:10.1177/09636625231176382

期卷页码:Volume32 Issue8, pp.969-984.

关键词:climate advocacy, climate change, climate scientists, public engagement, science communication

内容概要:

当前气候变化正成为全球性问题,气候科学家有责任在公共辩论中担任科学传播者角色。然而,由于存在时间不足、失败恐惧、信息复杂以及名誉受损等挑战,许多气候科学家选择自我沉默。相比之下,青年气候科学家更关注参与传播,但目前缺乏对其在科学传播方面考虑因素的全面评估。因此,研究旨在探索青年气候科学家如何理解他们作为科学传播者的角色,以及在公共讨论中的参与。
研究采用焦点小组讨论法,于2021年10月共进行5次焦点小组讨论,参与者为25名来自荷兰地球系统科学中心(NESSC)的博士与博士后。讨论共围绕①从事科学传播的障碍与动机②气候倡导③信息内容④虚假信息、怀疑论与不文明行为四个主题进行,并对讨论中采集的数据采取六阶段主题分析与系统编码,最终确定参与者背景、科学传播经验、技能、动机与挑战等8个主题及其代码组,经过解释性分析得出结论。
研究揭示了青年气候科学家进行科学传播的动机与障碍,以及对于缺乏资深性、自我认知专业不足与缺少科学资质的感受,存在担心名誉受损的“冒名顶替综合症”(the imposter syndrome)现象,许多参与者提到信息缺失模型,并表示他们不知道从何开始进行科学传播。此外,研究还提供了对青年气候科学家从事科学传播的反思与见解,强调通过媒体培训与制定激励措施的重要性,鼓励青年科学家参与公共科学传播,并有效传达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与复杂性。

原文链接: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9636625231176382

3.《虚假信息纠正中简单叙事与反驳叙事的效果对比:纠正位置与问题参与的调节作用

标题: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simple and refutational narratives in misinformation correction: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correction placement and issue involvement

作者:Weirui Wang(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USA; Yan Huang(University of Houston, USA

DOI:10.1177/09636625231168995

期卷页码:Volume32 Issue8, pp.985-1002.

关键词:correction placement, HPV vaccine, issue involvement, misinformation correction, narrative persuasion

内容概要:

随着健康虚假信息泛滥,学界日益关注虚假信息纠正的信息策略。出于能够减少反驳与鼓励情绪反应,叙事被认为是打击虚假信息的有力工具。直接添加反演结尾的反驳叙事可以增强叙述的纠正效果,但显性的说服意图可能会增加受众的反抗情绪,受到其信息呈现顺序的影响。于此,本研究从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疫苗切入,探讨反驳叙事能否增强叙事效果以纠正相关虚假信息,及其纠正位置、呈现顺序与问题参与度的影响,以期提高公众对男性接种HPV疫苗益处的认识,并总结提升纠正虚假信息效果的叙事策略。
基于此,研究提出问题:在减少误信和鼓励根据纠正信息采取行动的行为意向方面,反驳叙事是否比简单叙事更有效?
根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等理论,研究提出纠正位置、叙事形式、问题参与等变量,并提出以下三个假设:
1. 纠正位置将对说服结果产生主要影响,因此与纠正前的策略相比,揭穿策略将产生更有利的说服结果,包括①减少目标误信,②减少一般误信,以及③增加根据纠正信息采取行动的行为意向。
2. 叙事形式和纠正位置对说服结果会产生交互影响,因此当作为揭穿前信息使用时,反驳性叙述会比简单叙述更有效;而当作为揭穿信息使用时,简单叙述会比反驳性叙述更有效。
3. 随着问题参与度的提高,叙述形式和纠正位置对说服结果(包括①目标误信、②一般误信和③行为意向)的交互效应将更加明显。
研究使用实验法,采用2(叙事格式:简单叙事vs反驳叙事)×2(纠正位置:预先纠正vs事后纠正)的被试间在线实验设计,从Amazon Mechanical Turk招募共281名美国参与者,旨在纠正关于HPV疫苗的错误信息。实验刺激材料为4条模拟推特截图,包含2条HPV疫苗的错误信息与2条纠正信息。研究通过改变叙事结尾(是否添加反驳结尾)和纠正信息的呈现顺序(先于或位于错误信息之后)来操作变量,并运用方差分析(ANOVA)测试与PROCESS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在预先纠正的情境下,反驳叙事比简单叙事在减少错误信念方面更为有效;在事后纠正的情境下,简单叙事的效果则优于反驳叙事。这一交互效应还受到问题参与度的调节,即个体对讨论主题的关注度越高,反驳叙事在预先纠正中的优势以及简单叙事在事后纠正中的优势越明显。研究强调了制定健康传播策略时考虑叙事特征、纠正策略与目标受众的重要性,对于理解如何通过叙事更有效地纠正健康虚假信息,以及如何优化纠正效果提供了经验与建议。

原文链接: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09636625231168995

4.《相信科学: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将宗教信仰和身份认同与疫苗接种意愿和对科学的信任联系起来

标题:Believing in science: Linking religious beliefs and identity with vaccination intentions and trust in scienc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作者:Emily Tippins; Renate Ysseldyk; Claire Peneycad; Hymie Anisman

DOI:10.1177/09636625231174845

期卷页码:Volume32 Issue8, pp.1003-1020.

关键词:perceptions,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religiosity, religious identity, science and religion, science attitudes, science, trust, vaccination intentions

内容概要:

COVID-19大流行期间,尽管科学研究支持了疫苗接种等多项公共卫生措施的有效性,但公众对科学的信任程度却因个人宗教信仰与政治取向有所区别,从而影响他们的疫苗接种意愿。宗教作为社会和文化认同的一部分,影响个体对于科学建议的接受,而在高度政治化议题上,政治立场已被证实能够影响个体对科学的看法和信任。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COVID-19大流行背景下,宗教信仰与政治取向如何影响公众对科学的信任程度及疫苗接种意愿,为公共卫生举措与知识动员策略提供信息,通过适当的文化策略向公众传递科学发现成果。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在线调查方式收集数据,在2021年1月至6月共展开了两项研究。其中,第一项研究以加拿大大学生为研究样本(N=285),评估了不同(非)宗教团体的COVID-19疫苗接种意愿与信任(来自政府、媒体和科学界的信息)差异,以及信任在宗教信仰与疫苗接种意愿关系中的潜在中介作用。第二项研究扩展至加拿大全国社区范围(N=280),纳入部分评估疫苗接种犹豫可能涉及的额外因素,包括政治取向、宗教-科学兼容性信念以及更全面的科学信任衡量标准。在调查基础上,分别对两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编码,运用方差分析(ANOVA)与多元方差分析(MANOVA)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非)宗教团体身份与信念对公众的疫苗接种意愿和对科学的信任程度产生显著影响,宗教信仰可能导致受众对科学缺乏信任,这与疫苗接种意愿之间存在间接联系。此外,政治取向与疫苗接种意愿直接相关,对科学的信任程度在其中起到间接相关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强调了在面对健康危机时,制定公共健康策略与科学传播策略需考虑宗教和政治因素的重要性,同时,增加公众对科学的信任也可能是提高疫苗接种率的关键因素。通过综合考察宗教信仰、政治取向、宗教与科学的兼容性信念,研究旨在深化宗教信仰、政治取向、科学信任等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于公众对科学信任及疫苗接种决策的理解,为今后制定符合文化敏感性的公共健康策略提供了理论与实证基础。

原文链接: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09636625231174845

5.《COVID-19大流行的隐形前线:大流行病新闻报道中女性专业知识的来源与代表性不足问题研究

标题:The invisible frontline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Examining sourcing and the underrepresentation of female expertise in pandemic news coverage

者:Austin Y. Hubner

DOI:10.1177/09636625231193123

期卷页码:Volume32 Issue8, pp.1021-1032.

关键词:COVID-19, gender gap, media, public expertise

内容概要:

近年来,科学领域力求多元化,招募和保留更多女性进入学术界,媒体也通过引用女性专家的言论在学术界内外强化并放大女性的声音。先前研究表明,在健康和科学问题的媒体报道中很少引用女性专家的观点,COVID-19大流行进一步扩大了科学领域的性别差距,女性专家在新闻报道中多处于配角地位。但实际上,女性健康和科学工作者在疫苗的发现、测试与实施等多个方面处于前沿。如今,新闻媒体机构逐渐意识到引用中的性别差距并试图纠正这一现象。基于此现象,研究以《纽约时报》作为新闻媒体中女性专家引用的案例,旨在检验其对COVID-19疫苗报道中女性专家的呈现程度及其特点,试图为研究女性专家在新闻媒体中的认可提供经验。

考虑到在新闻引用的消息来源与被引用者的性别分布,研究提出以下问题:
1.在有关COVID-19疫苗接种的新闻报道中,重点介绍了哪些消息来源类型?
2.在有关COVID-19疫苗接种的新闻报道中,①女性研究人员和②作为专家的女性医生的出现频率如何?
此前的新闻报道研究表明,报道首先引用的来源被赋予权威地位,女性专家则通常作为配角,甚至并不被引用。因此,研究提出假设:与女性专家相比,男性专家更有可能被首先引用。
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以“COVID-19”或“冠状病毒”和“疫苗”为关键词,通过LexisNexis收集《纽约时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发表的相关报道,最终样本为1978篇。研究统计了3555位专家共6936条引用情况并进行编码,包括性别、职位、所属机构及被引用的顺序,从而考察女性专家的重要性。
结果显示,在报道引用的专家尤其研究人员和医学专家中,男性仍然为大多数且占据主要地位(67.99%),记者在报道科学议题时更倾向于依赖权威的、男性的声音,虽然媒体逐渐意识到女性消息来源应当被重视,但其经常被用作次要来源,以实现人性化的目的。然而,当报道同时引用男性和女性专家时,女性专家往往被优先引用,这暗示女性在报道中被视为主要角色而并非仅作为支持性专家,可见COVID-19疫苗的开发为女性研究人员和医疗专业人员在新闻报道中被引用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原文链接: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09636625231193123

6.《公众对气候临界点的认知

标题:Public perceptions of climate tipping points

作者:Rob Bellamy

DOI:10.1177/09636625231177820

期卷页码Volume32 Issue8, pp.1033-1047.

关键词:climate tipping points, cultural cognition, Hothouse Earth, public perception, risk, tipping cascades

内容概要:

气候临界点指突然或不可逆转地改变气候系统状态或发展的临界阈值,存在于地球气候系统的多个大规模组成部分中。气候临界点的相互作用可能引起气候终局现象,导致社会崩溃或人类灭绝。近年来媒体对此的关注和报道也呈上升趋势。然而,尽管了解公众看法对于应对风险沟通与政策响应至关重要,关于公众如何感知气候临界点的研究却较为缺乏。因此,研究旨在探索公众如何感知气候临界点的风险,以及他们在应对这些风险时的偏好。
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混合调查方法,使用文化认知中的文化风险理论解释公众对个体对风险的认知与应对,认为其是由所属的社会群体所塑造的。研究对象为英国公众的全国代表性样本(n=1773),旨在代表在年龄、性别、社会等级、地区和政治取向等方面的构成。调查共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测量了与气候临界点有效风险管理相关的关键变量,以衡量受访者的文化世界观;第二阶段向受访者介绍了气候临界点,并询问其在参与调查之前对10个选定气候临界点的了解情况;第三阶段则转向可能的社会反应,询问受访者对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总体反应的感知有效性,以及对节能、能源效率、低碳能源等六大应对措施的支持程度。调查结束后,在定量数据分析阶段采用描述性统计检验,在定性数据分析阶段遵循归纳、语义和结构主义主题分析的既定程序。
结果表明,公众对气候临界点的认知普遍较低,对人类未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应对特定气候临界点的反应表现出信心不足。研究还指出,持有平等主义世界观的人更有可能认为气候临界点将被触发,且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然而,所有可能的社会反应均获得了强烈支持。研究者认为,在开发有效的气候临界点风险沟通与政策响应时,了解公众感知至关重要,同时需要考虑不同群体的社会价值与偏好,建议通过不同的文化世界观来呼吁公众支持气候政策。

原文链接: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09636625231177820

7.《不同时期,相似挑战,对立路径:探究土耳其科学杂志的社会结构

标题:Different periods, similar challenges, opposing paths: Exploring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popular science magazines in Turkey

作者:Emre Canpolat

DOI:10.1177/09636625231182528

期卷页码Volume32 Issue8, pp.1048-1062.

关键词:popular science, popular science magazines,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science communication, Turkey

内容概要:

科学杂志在公众理解科学中的作用愈发受到重视,而土耳其的科学杂志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由前资本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所塑造。研究强调科学传播文献研究中经常被忽略的经济背景因素,聚焦于土耳其流行科学杂志的社会发展条件,结合不同时代特点考察科学出版的过去与现在,旨在探索媒体研究、科学传播及科学杂志的交叉点,揭示当下科学杂志所面临的挑战、背后的社会关系与斗争。
研究使用文献回顾与半结构化访谈,共分两部分进行。首先,对160年间22本科学杂志的创刊出版时长进行可视化呈现,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综述。其次,研究还对《Herkese Bilim Teknoloji》(面向所有人的科学技术)、《Bilim ve Gelecek》(科学与未来)和《National Geographic Turkey Kids》(土耳其国家地理儿童版)三本杂志的主编进行深度访谈,获得受访者对科学杂志过去与当下的第一手观察体验,以了解科学杂志在历史时期中的经验。
研究发现,流行科学杂志从奥斯曼帝国末期至今经历了从手工业生产向工厂化生产的转变,这一过程中前现代社会关系与市场条件是挑战的主要来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杂志经历了制度化和工厂化生产关系的阶段,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其生产与分发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然而,1980年代以来的政治与经济转型对流行科学杂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商业化与政治路径成为当前面临的两个不同方向。

原文链接: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09636625231182528

8.《非专业计量与计量景观:面向非专业单位的研究

标题:Lay metrology and metroscoping: Towards the study of lay units

作者:Mike Michael

DOI:10.1177/09636625231186782

期卷页码:Volume32 Issue8, pp.1063-1076.

关键词:affect, body, identity, lay metrology, mertroscoping, science communication, units

内容概要: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使用基于个人经验与社会习俗的非正式度量单位,即“非专业计量”。例如,将直径为20纳米的纳米管描述为“大约比人类平均头发的直径小3500倍”,将成功保护的森林面积描述为“相当于威尔士国土的面积”。这种来自流行文化与日常生活的非专业单位使得计量景观脱离世俗的标准化单位,与普遍的、物理的常量紧密联系,并被置于技术精确性不断提高的叙事中。本研究旨在探索非专业计量如何与身份、情感和物质经验问题相联系,并尝试提出针对非专业计量的初步分析框架。
基于此现象,研究提出主要问题:在特定的假定情境(例如基础设施问题、医疗危机或环境灾难等)中,我们如何看待这些非专业计量与标准化的计量单位及“并置”现象?
研究通过文献回顾与案例分析,从身体体验、身份、实践与感官三类非专业测量的作用方式出发,通过非专业计量学的实例阐述其使用情况、公众对这些单位的认知、以及这些认知如何影响公众对科学信息的理解与接受,并试图建立非专业计量的分析框架。
结果显示,日常生活中的非专业计量单位在某种程度上基于物质文化,与个人的日常经验与感知直接相关,这与正式计量单位的确立过程有相似之处。非专业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反映了丰富的文化特征,不仅使得科学信息更易于理解,还能促进公众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接受,从而增强科学传播的有效性。同时,非专业计量的使用也反映了科学知识的社会化过程,即科学知识是如何被不同文化、社会群体以各自熟悉的方式理解并传播的。值得注意的是,非专业计量单位并不因此比专业性计量具有“优越性”。
研究对理解非专业计量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其在促进公众科学理解和参与方面的潜力,为未来的科学传播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原文链接: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09636625231186782



对于以上研究有任何讨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哦!

致谢

《科技传播前沿研究》学术简报得到了苏州大学科技传播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支持,同时也向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期刊对中文学术简报的支持致谢!


《科技传播前沿研究》学术简报编辑部

主编:王国燕

副主编:谭曼晔

编辑:王星宇、陈宇、吴伟玲、程爽、陈婷、胡然、刘稳稳、刘妍


end


投稿请联系小编

小编微信号:sui_0187、bbh1059129341、Sunshine_31_、xingyu19155135033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理论研究专委会(China's PCST)是隶属于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下的二级学会,致力于促进中国科技传播的研究与实践,扫码关注获得更多有价值的领域快讯!

科技传播研究汇
本公众号定位科技传播领域的国际国内研究进展,促进科技传播学界的互动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