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不存在“穷人卖血”的现象?

文化   2025-01-23 12:15   加拿大  

为什么美国不存在穷人卖血的现象?

作者 剑心龙马

“卖血”在美国是不存在的。为什么?

因为美国对捐献血液的行为,设定的行业规则是,不提供经济报酬,完全靠自愿,只是作为一种社会贡献。

没有钱拿,自然就不存在“卖”了。

那为什么美国要这样做呢?

其实,半个多世纪以前,美国还是存在有偿献血——实际就是卖血。但是,在1970年代,人们越来越认为这不可取。

1)有偿献血贬低了自愿献血的行为,降低了许多好心人的参与意愿。

2)有偿献血可能危害献血者的健康。一些穷人为了赚钱,可能不顾身体的实际条件而出卖血液。

3)可能危害血库安全和受捐者的健康。因为献血者为了经济利益可能隐瞒身体状况和社会足迹,增加了检测筛查的困难。而自愿捐献的人,如实陈述身体状况和近期行为的意愿会高得多。

4)血液买卖给医疗卫生行业、病人和社会带来道德不适感。

当人们发现血液买卖可能增加肝炎等疾病传播的风险时,从70年代开始,美国逐渐就停止了有偿献血的行为。虽然从法律上说,没有充分理由立法禁止有偿献血,但是卫生部门已经规定,无偿捐献的血液可以标注无偿,而有偿买卖的血液只能标注有偿。

因为自愿捐献很踊跃,血源充足,所以病人、采血机构、保险公司、医疗机构从自身安全和道德的角度,都只愿意选择捐献的血,“卖血”无从立足,于是“卖血”现象就在美国消失了。

例外:有的医学研究需要征集特定的血液,比如罹患某种疾病的病人的血液,用于研究病理和药物,比如研究治疗癌症,所以有偿征集参与者。采集的血液不进入医疗或者市场,只用于研究。由于名额有限,研究机构要挑选参与者,不是想卖就能卖的。

还有地方会赠送小礼物,小额礼品卡,但都要经过审查,以确保价值很低,不然就算不上免费捐献,进不了无偿分类了。

这不是偶然的,各个发达国家都是如此——所有的血液全都来自捐献。其实,社会合作和信任程度高,和国家发达程度也是互为因果。


自愿献血比例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发达国家之外的情况并非如此。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因为自愿捐血不足,不得不保留了有弊端的有偿献血。

还有一些国家的选项是“互助献血”,就是需要用血的病人让家庭成员、亲朋好友捐出血液,补偿病人的用血。经济学家和卫生专家早就知道,这可能引起“献血黑市”,变成有偿献血,带来卫生风险。

在中国的媒体上,也不时可以看到有偿献血引起社会关注的情况。

2024年年中,新华网转载的法治日报消息

2024年9月成都商报9月报道
(注意,不要相信网络和街头小广告,其中有纯骗局)

实际上,各地的血站现在一般会对献血人发放几百元的“误工费”“营养补贴”。也就是说,哪怕按照美元计价标准,这也是有偿献血了,足以激励一些因为经济原因而献血。

不过,中国的对策是“半年以上才可献血一次”,以这种方式减少风险较高的“职业献血人”。

然而,美国等国家从医学角度规定的标准,只是献血要间隔2个月左右。

既然献血是无偿的,血源也足够,那么这个间隔时间就足以保护献血者了。美国政府监管部门并不是出于经济利益来缩短献血的间隔时间。

所以我国“半年间隔”的作用更主要是在减少“职业卖血人”带来的卫生安全风险。但要杜绝“经济因素献血人”和“互助献血黑市”,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有趣的是,2025年初,在我国网络上,却掀起一股热评,说“美国卖血现象严重”。这是怎么回事呢?

①其实,这是社会常识匮乏的误解,或者恶意曲解。

有些美国人自诉,通过出卖“血浆”赚取一些金钱。根据外国脑残左派运动分子的某个论述,“卖血人达到两千万”(这数字是完全错误的)。

采集血浆不是“献血”“卖血”。血浆是排除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等所有有益细胞后的体液。血浆并不是“全血,因此,仅仅输出血浆对人的影响非常轻微。

“卖血”这个错误的词语(如前所述,“卖血”在美国不存在;在中国献血有经济补偿)会引起中国读者的恐惧。如果看清楚英文,就会发现原本就不是捐“血”,而是捐“plasma”。

在“定期捐助血浆者”的宣传名单上,可以看到那些血浆加工企业的CEO、墨西哥宣传带头者们的身影。他们自己跟其他人一样周期性捐献血浆,以回应道德批判或者外界误解。

②无论中外的卫生工作者,手中都有笔。如果收费采集血浆的现状有可能损害捐浆人的健康,或者对卫生行业造成威胁,就会有重要的论文发表出来,给作者带来声名。

然而并没有;长期研究的论文表明,捐献血浆目前没有发现对身体有危害;在穷人深受肥胖困扰的美国,有研究甚至说对捐助者也许有些好处。同时,中国的论文和报告会指出,中国的采集血浆行业落后于实际需求。中国卫生指导部门也宣传,“捐浆光荣”——并且,中国和美国一样,存在一批频繁捐献血浆合法拿到报酬的人。他们去的地方叫“单采血浆站”。中国的血浆采集和加工也是合法的商业行为。

③如前所述,如果采集血浆行为会给卖浆人带来健康风险,或者给医疗系统带来问题,而血浆制品又可以救人性命,必需采集,那么收费的血浆采集就会被监管,尽量以征集免费的志愿者取代,从而获得较安全的血浆。

政府监管部门从这项业务中无法获得利益;相反,如果业务有问题、有风险,而监管不力,反倒会使监管部门受损。各项社会事实都清楚表明,政府更倾向于过于严格地管理商业行为,以至于损害业界的利益。因此,可以认为血浆业务本身并无道德风险,在遵守规章安全操作的时候也不会威胁医疗卫生的安全。

美国规定了每次超过48小时间隔,或者一周两次的频率。有些人认为这个频率太高,“不顾死活”。但是,生物制药公司的经营跟监管部门、整个业界的学者没有关系。如果这是不好的,论文早就会有报告了,因为写出能够影响行业的论文是学人的荣耀和成果。实际上美国人均的捐血浆次数只是一年十几次,间隔2天还是4天,也几乎并不影响总次数,因此并没有人为缩短的必要。

“两千万人卖血浆”是错的。由于一人可以多次捐血浆,实际参与的人数是一两百万人;其中还包含很多边境外的墨西哥人。

作为对比,美国得到“免费医疗”(所谓白卡)福利的“低收入阶层”,有超过七千万人顺便说下,白卡的医疗费是不用归还的,只要申请和使用的时候符合资格没有做假,即使富裕以后也不用归还。

到处宣传“美国居然卖血浆”“这是资本主义的阴暗”的美国左倾分子写了书,但她在书籍印刷、销售之后甚至都没有搞明白基本事实,一直都说“两千万人”,夸大十多倍。

顺便说下,没有这个行业,很多血友病人,包括该书作者,就会因为缺少“凝血因子”而死掉。中国的凝血因子就几次出现短缺缺货,病人面临死亡。

中国曾经因为收费采集血浆管理不善,引起重大事故。后来,血浆采集站点就只设立在很少数地区,限定本地户籍才能采集。理论上覆盖大约三亿人,但实际上更少些。因此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中国其实也有很大的采集血浆业务。中国是重要的血液产品出口国——最大的出口对象就是美国。

很多人宣扬,“美国出口大宗的血液制品”,但其实,出口的是有复杂门槛的生物技术产品,价格不菲,因此按照美元计价的货值会较高。中国一方面向美国出口有价格优势的血液制品,一面也从美国进口。因为有很多产品中国无法制造,或者存在短缺。

总之,用“卖血”来危言耸听就是从头到尾误导性的描述因为美国有意使真正的献血没有经济报酬,在美国根本不能“卖”;而在中国献血却有合法的“营养费”“误工费”等经济补偿。这种反差其实很有讽刺性。

他们没有能力理解和想到,美国的监管部门和众多的医生、研究者跟那些生物科技公司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就像马斯克抱怨的那样,监管和社会活动人士只关注动物的听力,关注鱼类会不会被火箭砸到,企业的好歹死活跟他们没有关系。

如果监管部门和业界学者对该行业都支持理解,那么一味去大骂“资本”就只是暴露无知。

当然,网上所谓“小红书对账”的笑话远不止如此。几乎所有的危言耸听的所谓“小红书对账”流言,大致都如以上,要么是歪曲鬼扯,要么是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

公知将美国描绘成90分,现在营销号们胡说八道说是负分,但其实两者都是鬼扯。只不过前者短视,后者更加愚昧不堪,欠缺基本常识。

美国有很多问题。尤其是从川普任期最后一年到拜登任期内的四年,左派进一步以“公平正义”“平等包容”“动物福利”“气候变化”等为由,推出和强化了有负面影响的政策,造成物价和房租飞涨,怨声载道。几年间的变化并非是禽流感等天灾造成,而是左派管理政策的恶果。

但是至少,消除了“卖血”,捐献血液都不带经济报酬,还能使无偿捐献用血足够医疗使用的美国,值得那些深受血液短缺困扰的国家学习。

相关文章:
社会主义口号使川普拿稳“摇摆州”
加拿大原住民学校调查报告出炉!”校园坟墓“纯属虚构
另类美国梦:检察官和他的囚犯父母

理解经济学逻辑,认清社会现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奥地利学派,多读哈耶克!然而,哈耶克的原著如同天书,译本也让人一头雾水。没关系,《哈耶克精要》一本小书,就可轻松搞定,让你理解哈耶克思想的精髓!双语阅读寒假课程《哈耶克精要》现火热报名中!本课程预计一月下旬开课,每周2次,持续一个月左右。腾讯会议上课,提供永久录播!推广价仅99元!详情请见:诺奖五十年:怎样理解哈耶克的自由观?

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够,读不懂英文学术著作怎么办?我们新增设了英语专项训练,每周一次,随到随学,按年计费。一年仅199元!各期老学员专享半价仅100元!本课程开班以来,深受学员们欢迎。详情可见:1. 干货贴:英语基本功要怎么练?2. 学英语,你陷入了多少误区?友情提示,英语专项训练对各种英语考试特别有用。

报名请添加风灵微信号mefengling或点击下面二维码报名(不报名的朋友勿扰哦,谢谢!)

风灵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