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8日,广州地铁在没有预告的情况下,突然通知实行安检新规,新规严苛堪比机场,不但“人过门物过机”,还要开包检查,用金属探测器扫描全身等等。这导致第二天周一早高峰时,各大地铁站外大排长龙,人们怨声载道。不过好在仅仅过了十来个小时,到了周一晚上,新规就取消了,安检又恢复了原状。表面上这似乎只是一次短暂的公共决策失误,但其实,它正好揭示了计划经济的特征,并告诉我们计划经济为什么会失败?如米塞斯所说,计划经济的问题不是有计划与无计划,而是用自上而下的单一中央计划强行取代了每个人根据自身偏好与处境所做的计划,所做的自由决策。广州地铁的安检措施骤然升级,决策者以“安全”这一单一价值目标为理由,强行用行政命令统一所有乘客的行动与选择。在这种逻辑下,安检流程不再只是基本筛查,而成了压到一切近乎神圣的“终极指标”,压倒了乘客对时间的要求、舒适的渴望、通勤的效率,甚至还可能压到了乘客的身体健康(长时间站着排队对体弱的乘客而言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对乘客而言,地铁只是一个工具,用来实现他们各不相同的目的。有的要去上班,有的要去上学,有的要去见客户谈生意,有的要赶车坐飞机,等等。安全当然是需要的,但未必是他们的最高目标。然而,当地铁运营方用“一刀切”的方式执行安检时,每个人被迫放弃自己的计划,被置于一条狭窄的统一路径中。结果显而易见:人群滞留、焦躁不安、怨声载道,这种“安全至上”的行政举措并没有提升整体利益,没有改善大家的处境,反倒产生了新的混乱与风险。这正是计划经济的逻辑:它坚持一个自上而下的标准(无论是安全、平等、粮食产量或其他理想),自认为在“为所有人谋福利”。以单一标准出发的中央计划不可避免地忽视或压制他人的多样化诉求,最终导致除了中央计划者的偏好得以实施外——在安检这一事例中,可能是出于行政考核对安全的强调,其他人无法按照自己的需求制定和执行计划,比如在这里,就是无法按照自己的需要到达自己原本计划到达的目的地。 经济学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稀缺性原则,也就是我们需要记住,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行动都是有代价的。说起计划经济的优势,我们常常听到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当然,办成的大事可能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比如实现了某个突出的指标,建成了一些伟大的工程,但背后的代价又是什么呢?代价就是为此牺牲的每个人的个性化追求。 因为价值是主观的,每个人对收益和机会成本的衡量千差万别。办成的大事是否能弥补每个人的牺牲,计划经济无法告诉我们答案,甚至计划者也不在乎答案是什么。就如安检风波里体现的,并没有价格机制来反馈每个人具体的损失是多少,由此得到的安全增加的收益又是多少。而在没有计算或者无法计算的情况下,新政就出台了。市场经济中,人们如果决策失误,他自己得承担损失。这促使人们事前就要仔细核算,事后更要分析现实的损益,由此认识和纠正错误;但在计划经济中,计划者如果决策失误,是受政策影响的人来承担损失,决策者并没有直接的成本,也就无法进行真正的事前和事后的计算,这就形成了一种不当激励,决策者更倾向于脑门一热就仓促行事。虽然广州地铁新政很快纠偏,但我们知道,计划经济下并没有系统性的纠错机制,纠错是政治博弈的结果,也就是要看运气。这对于复杂多元的经济体而言,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总而言之,就像地铁安检新政的现场所体现的,在中央计划下,人们无法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自愿协作,也无法透过价格、反馈与选择动态调整,这种强制的中央计划必然削弱社会合作的水平,更削弱了个人的创新潜力,导致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低效与混乱。这些年来,随着各种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等飞速进步,认为社会可以实行全面计划的精英又多了起来。广州地铁安检风波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我们再次认识到计划经济的本质缺陷。相关文章:
米莱:我愿为自由而战,为自由而死!
风灵 | 能自动纠错的不是政府,而是市场!
为什么计划不能解决知识问题?
理解经济逻辑,认识现实社会,最好的方法是多读奥地利学派,多读哈耶克!然而,哈耶克的原著如同天书,译本也让人一头雾水。没关系,《哈耶克精要》一本小书,就可轻松搞定!双语阅读寒假课程《哈耶克精要》现火热报名中!本课程预计一月下旬开课,每周2次,持续一个月左右。腾讯会议上课,提供永久录播!早鸟价仅78元!详情请见:一册在手,轻松读懂哈耶克——双语阅读寒假课程报名了!
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够,读不懂英文学术著作怎么办?我们新增设了英语专项训练,每周一次,随到随学,按年计费。一年仅199元!各期老学员专享半价仅100元!本课程开班以来,深受学员们欢迎。详情可见:干货贴:英语基本功要怎么练?友情提示,英语专项训练对各种英语考试特别有用。
报名请添加风灵微信号mefengling或点击下面二维码报名(不报名的朋友勿扰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