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 | 首版《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24)》发布,6表总结要点

学术   2024-11-25 06:10   上海  


在临床多发伤中四肢骨折的发生率很高,占到了全部伤情的近60.0%,而多发伤患者中有 65.0%存在颅脑损伤[1]。当四肢骨折同时合并严重的颅脑损伤时,往往伤情危重,预后较差,病死率升高。


这主要是因为两部位伤情互相影响,导致治疗难度明显增加。在颅脑损伤未稳定情况下,行四肢骨折手术,容易诱发针对颅脑的“二次打击”,甚至出现死亡;但如果顾虑颅脑损伤不稳定而延迟处理四肢骨折,则会增加局部感染、骨折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的风险,甚至导致保肢失败。


如何在相对矛盾的情况下,平衡好四肢骨折和颅脑损伤的治疗,目前尚无这方面的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因此,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研究中心组织部分专家制定了我国首版《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24)》[1](以下简称新共识),并于2024年9月发布。本文仅对新共识的6大要点进行列表归纳,供临床参考。

导 读



1

患者的伤情评估


临床问题

推荐意见

如何进行伤情评估?

综合评估:接诊时注意评估气道、呼吸、循环、意识状态及运动能力,除行四肢和颅脑相关检查外,必要时还应行脊柱及骨盆X线片、胸腹部CT等相关检查。对患者不同部位的损伤严重程度进行独立评估,并采用简明创伤分级标准 (AIS ) 及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 )对患者全身损伤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颅脑损伤专项评估:① 按照受伤至就诊的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损伤。参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 (GCS ),分为轻、中、重三型。根据硬脑膜是否完整,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闭合性颅脑损伤。根据损伤特点,分为局灶性损伤和弥漫性损伤。② 进一步综合分型如急性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急性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等。或根据具体受损结构或部位分型如左侧颞骨骨折、左侧颞顶头皮血肿、右侧额叶硬膜下血肿

四肢骨折专项评估:常规X线检查。行骨折部位CT三维成像明确骨折特征。参照AO-OTA分型及其它分型方法,行骨折损伤分类及评估。如为开放性骨折,需要对血管、神经及软组织损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建议采用 Gustilo-Anderson分型

如何避免漏诊?

应进行全身物理检查,初诊时可进行创伤超声评估(FAST)或全身CT扫描(WBCT)。同时应注意排除合并颈椎骨折和(或)脱位

是否需要进行头颅CT检查?复查头颅CT的指征?哪些情况需要进行头颅MRI检查?

患者全身情况相对稳定时,建议进行头颅CT检查。静脉持续给予血管升压药后收缩压仍低于90mmHg是进行头颅CT的相对禁忌证。对于面颅损伤和疑似脑脊液漏的患者,应进行CT三维成像

当患者意识状态、神经查体、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有改变时应当复查头颅CT

当怀疑颅内或颅外血管损伤时,建议行MRI或CT血管造影


患者的复苏


临床问题

推荐意见

复苏时的注意事项

保持气道通畅,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 )≤8和(或)血氧饱和度(SaO2)<90%时应紧急插管。将血氧分压保持在60mmHg以上,但还应避免出现氧中毒。抗休克、止血、维持循环稳定。将收缩压始终维持在90mmHg以上,将脑灌注压维持在60mmHg以上。伤后24h内将头部抬高30°。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高碳酸血症、低血糖、低渗透压(<280 mOsm /L)和低钠血症。慎重采用低血压复苏策略

颅内压的监测和管理

建议对以下情况持续颅内压监测:(1)重型颅脑损伤,入院时CT扫描结果异常者或初次CT扫描正常,但昏迷超过6h者;(2)存在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指征;(3)早期为轻、中型颅脑损伤,出现迟发性神经功能恶化(GCS≤8分);(4) 需要进行长时间机械通气者

CT扫描未见异常,但具有以下特征之一的昏迷患者也应当进行颅内压监测:(1)年龄>40岁;(2)单侧或双侧去脑强直;(3)收缩压<90mmHg

当颅内压超过20mmHg持续5min以上时,应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降低颅内压的措施包括:输注组织脱水药、脑室内置管行脑脊液引流、开颅减压手术等。常用的组织脱水药包括甘露醇和高渗盐水

将头部抬高15°~20°有助于降低颅内压。35.0~35.5℃是治疗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最佳温度。过度换气也可以作为降低颅内压的一种临时措施。当非手术措施无效时,可以采用去骨瓣减压手术降低颅内压力。对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无效患者,可采用高剂量巴比妥类治疗

四肢骨折治疗策略的选择


治疗策略分为早期固定(ETC)和损伤控制外科(DCS)

如患者伤后生命体征稳定,或经复苏后不存在低血压、酸中毒或碱缺失 (BD )、凝血功能障碍和低体温等情况,并且GCS为14分或15分,头颅CT扫描正常,可早期(24h内)进行骨折内固定

如复苏不完全或颅脑损伤较为严重,符合下列条件中任意一条者,建议采用损伤控制手术策略,通过外固定或骨牵引临时固定骨折,炎症风暴消退后,再进行终极内固定:(1)复苏不完全,复苏后仍存收缩压<90mmHg、乳酸水平>2.5 mmol/L或BD≥6 mmol/L、血小板<70000,INR>1.5,D-二聚体异常和核心温度<33℃;(2)CT提示存在明显颅内改变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轻型颅脑损伤患者;(3)伴或不伴有上述颅内改变,GCS<8分的昏迷患者;(4)GCS为9~13分的中型颅脑损伤患者


麻醉问题


临床问题

推荐意见

注意事项

如血流动力学稳定,一般采用头高30°位置。一般采用全麻或周围神经阻滞。术中维持平均动脉压>80mmHg和脑灌注压,同时避免高氧血症。避免高血糖。避免持续的代谢性酸中毒及高碳酸血症。建议将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维持在35~ 40mmHg


1

四肢骨折手术


临床问题

推荐意见

四肢骨折由初始固定转为终极固定的时机

只有当颅脑损伤稳定并恢复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进行四肢手术。经充分复苏后,收缩压≥90mmHg、乳酸水平≤2.5mmol/L或BD<6.0mmol/L、血小板≥70000;INR≤1.5,D-二聚体正常和核心体温温度≥33℃,GCS恢复到至少12 分,或者昏迷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颅内压<20mmHg并且脑灌注压>80mmHg,上述指标稳定并维持至少48h,可考虑由初始固定转为终极固定

早期固定和延迟固定在并发症、病死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延迟固定下肢长骨骨折,并不能减少并发症或改善神经系统预后。对于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骨折早期固定对大脑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中、重型颅脑损伤,早期骨折固定和延迟骨折固定在神经并发症、病死率方面并无差异,延迟骨折固定反而增加了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的风险

四肢多处骨折的情况下,具体的固定顺序是什么?外固定、骨牵引等临时固定方式可否作为终极固定?有什么并发症?

对于多发骨折的患者,一般优先固定中轴骨骨折,其次为下肢骨折,上肢骨折通常在下肢骨折完全稳定后再进行固定。对下肢多处骨折,应先固定髋部和股骨周围的骨折,其次是其它下肢骨折。如果患者全身情况较差或由于其它原因不能进行内固定,可将骨牵引、外固定架作为长期固定或终极固定方式


抗凝防栓问题


临床问题

推荐意见

如何预防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继发性颅内出血?对于存在静脉栓塞相关事件风险的患者,如何进行血栓预防?

对于存在颅脑损伤、危及生命的大出血的多发伤患者,建议将血小板水平维持在50 000 / mm3以上;当患者进行急诊神经外科手术时,建议将血小板水平维持在100 000 / mm3以上;建议将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维持在正常值的1.5倍以内。氨甲环酸可显著降低颅内出血灶扩大的风险,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包括机械预防(梯度压力弹力袜或间歇性充气加压)和药物预防(低剂量或低分子量肝素),或机械预防和药物抗凝相结合。颅脑损伤早期或存在活动性颅内出血时不建议进行药物抗凝。对于下肢骨折需长期卧床、昏迷的患者,如颅内出血风险较高,应采用机械预防措施

对于存在颅内出血的患者,如多次复查头颅CT,证实颅内出血情况基本稳定,全身情况较好,可在伤后24~72h预防性给予抗凝药物,或在颅外手术后48~72h开始药物抗凝;相比受伤后72h开始药物抗凝,72h内抗凝可以更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或导致神经功能恶化


围术期注意事项


临床问题

推荐意见

患者营养支持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应尽早给予危重脑外伤患者营养支持,满足其对蛋白质和热量的需求。热量供给标准为20~30Kcal/(kg·d),其中蛋白质摄取量应高于总热量的20%。首选胃肠途径,如果经胃途径无法获得60%以上的有效营养需求,可改为经幽门途径或混合肠外营养

患者疼痛包括哪些情况,如何进行处理?

四肢骨折或手术切口引发的疼痛,可采用阶梯镇痛或多模式镇痛的方法进行缓解,镇痛药以非甾体抗炎药为基础,术后患者可选择性使用镇痛泵;创伤后头痛的治疗方式包括介入性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口服药物、按摩理疗和行为治疗。治疗药物可选择非甾体抗炎药、抗癫痫药物、曲坦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

患者输注意事项有哪些?

如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当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到70g/L以下时才建议输血。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既往有心血管疾病,输血与否可根据个体情况决定。对于大量出血的多发伤患者(需要在24h内输注超过10个单位的浓缩红细胞),建议采用血浆、血小板、红细胞比例为1∶1∶1的输血方案

治疗期间哪些药物不建议使用?

避免使用含有葡萄糖的晶体液进行复苏,葡萄糖晶体液可以引发高血糖相关的二次脑损伤;高血糖状态还会导致局部酸中毒和氧化应激,加剧脑水肿;积极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4~8mmol/L。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既不能降低颅内压,也不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而且会干扰葡萄糖代谢,增加高血糖风险,应避免使用


参考文献

[1] 万中元,高杰,林宜磒,等.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手术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4,13(9):698-709.


作者简介

常怡勇

河南省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资深执业药师

多家医药科普公众号特约撰稿人和审稿专家

丁香园用药助手优秀作者

新媒体《医学界》系列优秀作者

河南省中医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分会常务委员

周口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河南省中医药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个人公众号《药聊斋》聊医论药,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疾病防治方法,促进公众健康

可加作者微信13938049348入群药聊斋交流学习

-END-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药聊斋.常怡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所有经“好医术”微信公众号、APP及网站发布的文章,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我们只作学术分享、信息传播;
2.“好医术”保留对内容进行技术性加工处理/删除的权利;
3.所发布文章不代表“好医术”的立场/观点,如内容有误,欢迎
指正;
4.若涉及版权等争性议问题,我们无意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联系方式:kevin.zhang@haoyishu.org


如有问题,请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

好医术助力每位医生成长

好医术欢迎您投稿

如果您也想把您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与更多的同道交流分享,让更多的人看见您、更多的人获益,欢迎投稿给我们!


稿件要求:1500字以上原创学术内容

投稿方式:haoyishu-zy03(微信)


医无止境,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会以另一种方式被这个世界铭记。期待优秀的您!

推荐阅读

最新《成人桡骨远端骨折诊断与治疗循证指南(2024)》重磅发布,临床医生最为关心的27个问题这里都有答案
早读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我们应如何更好的保护尺神经?
早读 | 克氏针皮肤牵张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点击下方名片  快速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好医术APP,开启学习之旅吧!


好医术
这里是16万+骨科同仁的聚集地,每日6:10分推送学术文章,专家好课,更有高端优质社群等你加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