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直达文献
随着二氧化碳(CO₂)排放问题日益严峻,开发高效的碳捕集和利用技术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策略之一。碳酸氢盐(HCO₃⁻)的电解还原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捕集的CO₂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绿色途径。尽管碳酸氢盐电解技术取得了进展,但在长时间运行和高效生成甲酸盐方面仍存在瓶颈。此次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阳离子交换膜(CEM)的CO₂辅助碳酸氢盐转化策略,有效地实现了高浓度甲酸盐的稳定生产,开辟了碳捕集技术的新应用方向。
成果简介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CEM的流动电解槽,通过CO₂辅助的碳酸氢盐电解,将KHCO₃溶液高效转化为高浓度甲酸盐。电解装置具有25 cm²的电极面积,能够在2.5 A的恒定电流下,实现超过75%的甲酸盐选择性,并在65小时内保持产率高达95%。技术经济评估表明,该工艺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显示出碳酸氢盐电解在可持续化学品生产中的潜力。
研究亮点
创新的CO₂辅助电解机制:通过CEM和CO₂辅助的设计,实现了碳酸氢盐向甲酸盐的高效转化,避免了氢氧化物的生成,提高了产物选择性。
高效的长时间稳定生产:在长时间电解实验中,甲酸盐的选择性保持在75%以上,展示了该装置在工业应用中的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分析:技术经济评估显示,基于CEM的电解槽的甲酸钾生产成本接近市场价格,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配图精析
图1:展示了CO₂辅助的碳酸氢盐电解机制示意图。(a) 图解显示,电解过程中碳酸氢钾溶液通过电解转化为甲酸盐。CO₂被电解为甲酸盐的辅助气体,CEM抑制了副产物的形成,确保了电解的高效性。
图2:电解装置的设计和结构表征。(a) 图示展示了25 cm²电极面积的流动电解槽,分为CO₂、阴极液和阳极液三个部分。(b-d) SEM图像展示了气体扩散电极的微观结构,揭示了银网和SnO₂催化剂的均匀分布。
图3:电解过程中不同KHCO₃浓度下的电压和产物分布变化。(a) 随着电解质浓度增加,甲酸盐的法拉第效率稳定在80%左右,电压则随浓度降低而减小。(b) 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甲酸盐的选择性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电解装置的良好稳定性。
图4:长时间电解实验结果,展示了电压和阴极液pH值的变化。(a) 实验示意图显示了在2.5 A电流下的连续电解装置操作。(b) pH监测显示碳酸氢钾溶液转化为甲酸钾后,pH逐渐下降,随后更换新溶液以维持电解过程的稳定性。(c) 不同反应周期后的甲酸盐浓度达到1.2 M以上,总产率达到95%以上。
图5:技术经济评估结果展示了整个电解过程的成本分布。假设电流密度为100 mA cm⁻²,电价为每千瓦时0.03美元,电解成本接近市场价格,表明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展望
该研究成功展示了基于CEM的CO₂辅助碳酸氢盐电解策略,不仅在长时间内实现了高选择性的甲酸盐生产,还具备良好的经济性。未来研究将致力于进一步优化电解装置,提高法拉第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可持续化学品生产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献信息
期刊: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DOI:10.1016/j.jechem.2024.09.014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echem.2024.09.014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文献~
声明:更多内容请参考原文,如有侵权,后台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