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w:非晶-晶态表面塑料电化学升级回收!

文摘   2024-11-16 07:30   澳大利亚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直达文献

每年约有8200万吨PET塑料被生产,但其低回收率和难降解性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通过电催化方法将PET分解成高附加值化学品,不仅经济高效,还能减少环境污染。然而,实现工业规模电流密度所需的高性能催化剂仍是关键挑战。

成果简介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非晶-晶态镍氧化物(AC-NiO)电催化剂的工业级PET升级回收策略。通过低温氧化在镍泡沫上原位生长非晶-晶态结构的NiO,该催化剂在1.5 V(vs RHE)条件下实现了1 A cm⁻²以上的工业电流密度,并以80%的法拉第效率生产甲酸盐,同时生成清洁氢燃料。技术经济分析显示,每吨废PET可实现约582美元的净利润。


研究亮点

  • 结构创新:通过低温氧化实现非晶-晶态NiO的原位生长,优化了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和电化学性能。

  • 优异性能:该催化剂在1 A cm⁻²电流密度下的甲酸盐产率为7.16 mmol cm⁻² h⁻¹,远超传统催化剂。

  • 长效稳定性:非晶结构在电催化过程中迅速转化为高活性的γ-NiOOH,展现出卓越的EOR稳定性。

  • 经济潜力:技术经济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工业应用中具备可观的盈利能力,为实现塑料回收的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路径。

配图精析

图1:展示了AC-NiO/NF的合成示意图及其结构表征,包括SEM、TEM和XRD结果。

图2:XPS和XANES分析揭示了非晶-晶态NiO中Ni和O的化学状态及其在反应中的变化。

图3:EOR电化学性能测试,包括LSV曲线、Tafel斜率和法拉第效率,验证了催化剂的高效性。

图4:MEA设置及反应路径示意图,显示了EG氧化生成甲酸的过程及能量经济性分析。

图5:原位Raman光谱揭示了催化剂在EOR过程中的表面重构机制,并结合DFT计算阐明了反应机理。

展望

本研究通过快速表面重构的非晶-晶态NiO催化剂,实现了废PET的高效升级回收。该策略不仅为电催化剂设计提供了新思路,还为工业级塑料回收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未来,可探索进一步优化催化剂的经济性和稳定性,以推进规模化应用。


文献信息

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10.1002/anie.202418640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18640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文献~

声明:更多内容请参考原文,如有侵权,后台联系编辑删除。

催化视界
催化视界(Catalysis Insight)专注于催化领域,分享基础知识,关注前沿研究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