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陈忠仁教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刘小青博士团队:聚电解质复合物的热致沉淀物-凝聚物转变与玻璃化转变的关联

文摘   科学   2024-11-15 08:00   广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Aggregate《聚集体》致力于发表聚集体科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涵盖材料化学、物理、生物、应用工程等广泛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创新性成果。

Aggregate 的收稿范围广泛,单分子或离子层次之上相关研究成果均符合期刊收稿范围,例如(但不限于):有机聚集体、无机功能材料、有机 / 无机杂化体系、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低维材料、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组装体、刺激响应体系、清洁能源、光电器件、光伏电池、发光材料、化学传感、生物探针、医学成像、疾病诊疗、药物递送等众多前沿领域。

Aggregate 鼓励打破学科藩篱,实现研究范式转移,在更高的结构层次上探索更复杂的系统和过程。


文章信息



通讯作者:陈忠仁(南方科技大学),刘小青(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刘小青*,史志辉,余锋,滕超,章晨,陈忠仁*


Keywords: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coacervate

glass transition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precipitate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gt2.363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文章网页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浏览全文


文章简介


当一种聚电解质与另一种带相反电荷的分子(大分子或小分子)在溶液中混合时,形成的聚电解质复合物通常以凝聚物(Coacervate)或沉淀物(Precipitate)的聚集形态从溶液中分相出来。凝聚物在最初形成时为球形液滴,随着时间推移而融合成凝聚的液相,含水量高达70%;而沉淀物则表现为不规则的固态聚集体,水含量较低。有趣的是,由于少量水分子的存在,固态的复合物通常表现出类似于中性高分子的玻璃化转变行为,这一玻璃化转变的成因和动力学已成为近年来聚电解质复合物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复合物的形态和玻璃化转变都与水分子有关,但它们通常只受到独立地关注和研究,凝聚物/沉淀物的形成和调控机制尚不明确,而复合物的形态转变与玻璃化转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更不得而知。

本文选取带负电的聚丙烯酸(PAA)与一种带正电的bola型两亲分子(DBON)制备了聚电解质复合物,研究了复合物在不同外界条件下(外加盐和温度等)的聚集形态。本文发现,在形成沉淀物的复合物体系中,复合物能够发生一种有趣的热致沉淀物-凝聚物转变的行为,且转变温度刚好位于固态沉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因此,本文提出复合物的热致形态转变与玻璃化转变行为强烈相关,即当固态沉淀被加热至玻璃化转变温度时,复合物内部的松弛过程(链重排、水分子扩散等)被激活,环境中大量水分子进入复合物的网络内部,导致复合物的水含量急剧升高,从而形成液态的凝聚物(图1)

图1.  聚电解质复合物在外加盐、加热和紫外光照时发生从沉淀物到凝聚物的形态转变。

本文对于理解凝聚物/沉淀物的形成和相互转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生物体系中的热敏感蛋白质的凝聚行为具有启发性。DBON分子具有典型的AIE效应,其荧光特性(荧光强度、荧光寿命等)可为聚电解质复合物的形貌与结构表征提供便利。基于DBON分子的光热效应,还发展了一种通过紫外光照调制复合物形态的策略,在功能聚电解质复合物领域彰显出应用前景。

以上研究论文以“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rmally induced precipitate-to-coacervate transition and glass transition in a polyelectrolyte-bolaamphiphile complex”为题发表于 Aggregate 期刊,论文第一作者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刘小青博士和南方科技大学史志辉硕士生,通讯作者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刘小青博士和南方科技大学的陈忠仁教授。

(Aggregate 2023, 4, e363.)


通讯作者


刘小青,浙江大学学士,北京大学博士。2015-2017年在法国国家科学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 2018-2021年在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任高级研究学者,2022年加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与物理,聚电解质溶液复合物的形貌及其转变动力学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

陈忠仁,浙江大学化工系学士、硕士,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化学博士,师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rubbs教授,曾任斯坦福大学博士后、普利司通集团高层研发人员和核心管理团队成员,2016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任化学系和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双聘讲席教授。长期从事高分子设计与可控聚合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化学合成、物理表征、材料加工、力学性能与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基础科学与工业研发成果,承担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累计十多项,已在 Science 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 70 多篇,美国及欧盟等国际发明专利十多项。


课题组链接:

https://faculty.sustech.edu.cn/chenzr

1. 北京大学阎云研究员团队:在固相分子组装薄膜用于皮肤湿度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

2. 吉林大学孙俊奇教授团队:基于非共价聚集体增强效应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

3.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Zhiqun Lin教授团队:多糖水凝胶的合成以及应用

4. 日本北海道大学龚剑萍教授团队:水凝胶中的聚集态结构及功能


Aggregate 致力于报道出版“聚集”过程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前沿科学,特别是功能材料、化学、物理、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以及应用工程等领域的重要进展,为学术界搭建一个交流思想和意见的新平台,去分享聚集体研究的新发现和新突破,讨论聚集体研究的挑战和机遇。


Aggregate 的收稿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有机聚集体、无机功能材料、有机 / 无机杂化体系、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低维材料、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组装体、刺激响应体系、清洁能源、光电器件、光伏电池、发光材料、化学传感、生物探针、医学成像、疾病诊疗、药物递送等众多前沿领域。


Aggregate 的编辑团队由一批来自世界各地、跨越不同研究领域的杰出专家组成,他们将联手把关期刊的稿件出版,为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提供公正的论文评审和快速的出版服务。


Aggregate 是一本开放获取期刊,读者可以自由访问所有已发表的文章,欢迎您向 Aggregate 投稿!


欢迎点击左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文章!

Aggregate 聚集体
Aggregate 注重报道在化学、材料、物理、器件、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由聚集体实现的创新发现,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水凝胶、纳米颗粒、团簇、组装体、薄膜、复合材料、框架材料、无机聚集体、生物聚集体等。
 最新文章